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浅探

2010-02-18轩兴阔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19期
关键词:章节课程标准师生关系

轩兴阔

1 有效备课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深夜人们在梦中露出笑脸/惟有你的窗口灯火闪耀/映出你伏案备课的身影……”这是教师真实的写照。备课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不备课就不能走进课堂。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但是,备什么?怎样备?备课要注意三标、三点。

1.1 三标

1)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的。这里面体现了学科的性质,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和潜在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必须注重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某一方面。

2)备各单元或各章节的目标。各科教材都是按若干单元或章节编排的,各单元或章节又包含一定的知识范围。某一单元或某一篇章只是体现一定单元或章节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某一篇章或某一个篇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吃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全面地、整体地去把握知识,掌握这个单元或章节的目的。

3)备课时的目标。一课时是45分钟,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课时目标应该是根据形式实情与新课标要求去定,目标不可太高,高,就不可攀;不可太低,低,学生吃不饱。应该想挂在头顶上的苹果,踮一踮脚就能摘到。

1.2 三点

突破重点、讲好难点、说明疑点。在任何一篇教材里,都有一些在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难懂的,费解的,不容易掌握的就是难点;学生混淆不清且容易误解并产生疑惑的就是疑点。

2 必须协调的两对矛盾

2.1 互动的“真”与“假”

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和在“真”动中获得教学的最大效益。“动”不只是行动,更是“神”动。许多课堂问与答接连不断,此起彼伏,笑声不断,掌声连连,气氛非常热烈。表面上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师生互动,而实际上,互动基本上是单向的,教师直白提问简单知识,学生依书读答,缺少一定的认知深度性和思维延展性;一些合作讨论的话题就是让学生分小组一起找几个定性的结论,或者由老师设定几个问题交由学生讨论,没有来自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有些话题远离学生生活,甚至有些论题“高深莫测”。这样的互动讨论,名为讨论,实为浪费时间;一些表演蕴涵的道理过于浅显,为表演而表演,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这种教学互动不是“真”动,而是典型的“假”动。

真正的互动不仅是师生互动,也包括生生互动、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真正互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共同讨论,在共同体验的基础上感悟,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融,知识上的融会,能力上的贯通,最终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2.2 探究的“深”与“浅”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探究学习一般分为知识探究、问题探究和活动探究。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有探究价值的应该是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和问题,并通过探究明理寻的,最终形成能力。

设计探究活动,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从情景活动中体验或感悟道理。然而有的探究,看起来层出不穷,接二连三,活动接着活动,实际上学生总是跟在教师后面,思维既无深度,也无广度。有的为了赶时间,没有真正探究学习的过程,布置的课后探究只是书面作业而已。

好的探究活动,问题应该深浅适度,次数多少适宜,指导学生得法。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加重要,所以,探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通过文本学习,引导学生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应引导学生关注什么(对问题现状的分析)、为什么(分析问题造成的原因、后果)、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和思路)。

3 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卢梭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到追求民主、以人为本,以至后现代主义强调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都在探寻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师生关系。但笔者认为,师生关系贵在和谐自然,建立互相理解、帮助的关系。这需要教师先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当他感到教师的真诚关心、教师接受他的看法、建议,他会主动亲近教师并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这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语文老师是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人。执教的内容事关为人处事之法,在平日课堂教学中就需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师对其为人之期待。并且语文教师可以看到流露学生心事的文章,适时地交流,也可以更了解学生。

猜你喜欢

章节课程标准师生关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