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成长
2010-02-18张鹏
张鹏
教育来源于生活,发展源于快乐的游戏,而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过程。那么,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成长呢?
1 创造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
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主要任务就是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来影响幼儿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1.1 调动亲子游戏在材料准备中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调动幼儿及家长的主动性。如小班可与家长联系,共同布置游戏区,鼓励孩子从家中带来玩具投放到玩具区里,互相欣赏带来的玩具,鼓励他们一起玩或交换玩,并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习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流。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学会各种交流方法,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1.2 注重游戏材料投放的灵活性和层次性
游戏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教师游戏材料投放的灵活性和层次性直接关系到游戏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根据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维持时间来更换,使环境始终处于不断构建中。如发现游戏区的内容幼儿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材料操作的难度,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要有一定的意图,要把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中。
1.3 发挥游戏材料投放的动态性和启发性
逼真的成品游戏材料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性行为减少,而富有动态性和启发性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想象和创造。如在“银行”游戏中,把拓印精美的纸币给幼儿使用,他们便无所事事;如果只提供给幼儿纸、剪刀、水彩色笔,游戏就能出现质的变化,银行里出现美元、港币,还有信用卡等。这些不起眼的材料让幼儿大显身手、充分想象、大胆创新。
2 把握时机进行适度的游戏指导
2.1 学会观察,把握时机
幼儿是游戏开展的主人,教师应当相信幼儿的能力,少参与,多观察。在观察中要针对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分析,并决定自己的引导对象和方法。教师的介入给幼儿游戏提高要求,并且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成功,使游戏增添生机。当然,幼儿在游戏中也常常遇到困难和挫折,那教师是否需要介入呢?一般情况下,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幼儿总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幼儿获得经验的过程。但有时候,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往往会因此而放弃原来的游戏行为,此时教师的介入就很有必要。
2.2 因人而异,分层指导
孩子都是有潜能的,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的玩伴,多引导、少包办,多支持、少命令。如:面对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对游戏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幼儿,要为他们创设学习的环境,他们就可以通过操作,自然而然依靠自己的理解进行游戏;面对有学习探索愿望但又能力有限的幼儿,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间接地指导,为他们营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面对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他们游戏或合作游戏;面对个性较强的幼儿,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帮助他。由此可见,教师在游戏指导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指导。
2.3 角色转换,提高质量
教师在幼儿的游戏前要能当好主角,如科学策划,丰富幼儿经验。而当游戏开始后,教师就要将自己的主角地位转换成玩伴,即带着一颗童心参与幼儿游戏,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游戏结束后,教师要从玩伴回到主角,做好游戏活动的反思者。
3 给予分享、回应的游戏评价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而游戏评价充满教育的契机。那么怎样在游戏评价时,让幼儿在热烈争论中、在快乐分享中积累经验呢?
当游戏结束时,有的幼儿满足,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于是让幼儿围坐在一起,交流一下体会,分享余暇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是很有必要的。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和表达,还要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让同伴来思考和争议。只有给予幼儿分享和回应的游戏评价,才能让幼儿在热烈的争论中、在快乐分享中积累经验。
总之,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只有创设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把握适时、适度的游戏指导,给予分享回应的游戏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