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循环缺血致一个半综合征溶栓治疗1例报道

2010-02-17郭海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脑桥眼震脱髓鞘

郭海燕

1 资 料

患者,男,57岁,主因“眩晕14 h”于2009年3月13日收入院。患者于3月12日21:00自觉头晕,视物旋转,站立及行走不稳,恶心,呕吐4次,闭目休息上述症状可稍缓解,13日晨起仍头晕,视物旋转,恶心,无呕吐。患者头晕无伴耳鸣耳聋,头晕与体位及头颈转位无关。意识清楚,无肢体活动不利,无言语不利。

既往无前驱感染病史。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纤颤等病史。烟龄35年,20支/天,吸烟指数为700。体格检查:内科查体(-)。神经系统:患者为右利手,意识清楚,颈软,布氏征、克氏征(-)。构音清晰,粗测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左视可见持续水平粗大眼震,双眼右视可见持续旋转眼震,左眼外展受限,双眼左视、前视、右视时皆有复视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双侧示齿充分,粗测听力正常,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抬举一致,咽反射正常。双侧转颈耸肩力量一致,伸舌居中,未见舌肌萎缩肌震颤。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痛触觉对称存在,腹壁反射对称存在,右侧提睾反射弱。四肢腱反射对称活跃。病理征未引出。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正常,闭目难立征未查。颈部血管听诊未闻及杂音。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后循环缺血,一个半综合征。入院后先予尿激酶5×105U静脉溶栓,并同时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示:脑血管未见异常。但因正常的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基底动脉的脑桥支本来就显影不明显,故仍不能因脑血管未见异常而排除基底动脉脑桥支缺血。经慎重考虑后予尿激酶5×105U局部动脉溶栓,通过微导管20 min泵完。泵完后患者眩晕明显减轻,查体眼震较前细小。术后第2天,即溶栓后 16 h,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神经系统查体(-)。3月23日复查头颅MRI未见异常。

2 讨 论

2.1 概念 一个半综合征是指桥脑尾端被盖部病变侵犯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引起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若累及对侧已交叉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使同侧眼球也不能内收,仅对侧眼球可以外展。

2.2 诊断 本例患者表现并不典型。双侧眼球不能内收表现并不明显,二者作用的方向上却都有复视,这就从侧面反应了双侧眼球有内收障碍,不过比较轻微,因为轻微眼肌麻痹可仅有复视而眼球运动受限和斜视不明显[1]。

2.3 定性诊断 脑干病变的病因以炎症、肿瘤和血管性病变多见。较少见的有脱髓鞘性病变、外伤、变性等。该患者头颅CT及MRI的结果首先排除了肿瘤、出血、脱髓鞘性病变、外伤、变性,那么仅需对缺血性病变与炎症性病变相鉴别。

脑干炎多有前驱感染史,常同时或相继损害2个或2个以上的颅神经核,病程呈良性经过,多数在2周~4周内康复,根据该患者的病史,病程可以排除脑干炎。而该患者有多年抽烟史,在经过溶栓治疗后即刻见到临床症状减轻,眼震由粗大变为细小,溶栓后16 h则临床症状完全好转,神经系统查体(-),复查头颅MRI(-)。故定性为缺血性病变是无疑的。

本病例提示一个半综合征很难直接定性诊断的时候,在除外了炎症、肿瘤、出血、脱髓鞘、外伤、变性等病变性质之后,脑桥缺血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仍是可以成立的。

2.4 治疗 本例患者治疗在发病后14 h,适当放宽了溶栓时间窗,给予其动静脉结合溶栓治疗,溶栓后16 h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完全消失,疗效极佳。有文献报道后循环梗死溶栓的时间窗可放宽至12 h,甚至 24 h~36 h[2]。尽管无法确诊本例患者是后循环的TIA,还是后循环梗死,均采取了积极的治疗,否则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

[2]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6.

猜你喜欢

脑桥眼震脱髓鞘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和其他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差异指标的筛选
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及眼震检查(续)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及头部磁共振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3例颅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
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