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是错但不能误——浅谈语文课上学生错误回答的当堂处理
2010-02-16周长华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 周长华(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错误是错但不能误
——浅谈语文课上学生错误回答的当堂处理
■ 周长华(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每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做充分准备。注意在教学活动中会涌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在授课时,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凭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调控,积极引导,使教学活动不断更新,生出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
无论准备怎样充分,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还会有超出教师预想的情况发生,甚至会因为某些活跃分子稀奇古怪的回答导致哄堂大笑。严厉的老师往往会以一次板脸或一声训斥解决问题,继续以下的教学活动。温柔的老师可能就要花上几分钟时间整顿后才能继续教学。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地方,对那个回答往往置之不理,认为这是扰乱课堂秩序。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语文课程标准》说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能回答,就说明学生已经进入课堂,并在做积极的思考。虽然思考不成熟,观点不准确,但置之不理却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会产生连锁反应。鉴于此,笔者认为,对这种错误一定要当堂处理,给同学们一个交代。
错误的当堂处理体现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的对话过程。新的课程标准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给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明确提出“人本位”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明确表达出我们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追求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使教育成为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学生的每一句回答甚至一个表情都代表着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重视学生的想法,并能就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这课堂不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才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多层次的互动对话,就使得原来稀奇古怪的回答有了价值,搞活了课堂;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也使教师意识到,备课教书在整个教学活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合作,以学生为主体,共同探讨。
错误的当堂处理也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但却没有成熟,目前,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多变,加之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致使当代的青少年学生表现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等特点。课堂上的表现以及错误回答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回答,其实就是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的一些信息的自然流露,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时引导,以免学生走入歧途而不自知。笔者在讲授《拿来主义》时,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有学生回答说:因为这个青年没有钱,而且还有少量附和者。这明显远离课文原意。于是就会有人指责学生不认真看书,等等。我当时就想:当前这个社会,金钱确实很重要。再加上那个学生家里确实有不少钱。他这样回答无形中透漏出现在的学生有不少还是比较注意物质享受的。于是我就就金钱问题和大家展开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大家说说对金钱的看法。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不说有大作用,但相较于政治课的理论传授,这堂课无疑比较轻松,既完成了既定教学任务,又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
错误的当堂处理还体现了学习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学习速度就是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效益指学生经过学习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教师都预定了相应的目标规划了教学进度,错误的产生无疑给教学过程带来了负面影响,忽视错误,无疑给教学进度的完成提供了保障,但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尤其是那个学生。毕竟老师对那个错误的不闻不问,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进而刺伤了他的听课激情,这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益来说,绝对是硬伤。而当堂处理,将会对学生尤其是那个当事学生,都是个不小的鼓励。老师很注意每个学生的表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这将让他们在接下来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激情,进而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益。相形之下,何乐而不为呢?
错误绝对是一种教育资源,也是一个优化课堂的良好契机。做教师的千万不可忽视甚至漠视。学生错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错不能耽误,务必要及时处理。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盛开一朵别样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