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得心”才会“应手”
2010-02-16张永红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王垛小学
张永红(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王垛小学)
考场作文“得心”才会“应手”
张永红(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王垛小学)
考场作文的独特性在于,它有严格的时间局限。在一些考试作文辅导中,渐渐有了“背作文”或准备若干文体文章到考场现卖的应试侥幸心理。押宝式的猜题,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大多数情况则是文章文题互不搭接、文句生搬硬套、词语堆砌空洞,有的更让人啼笑皆非。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这样的机械化作文只为应景、没有得心,没有从实际生活和自己的感触出发,想象力就无法与学生掌握的知识交汇融合,自然会情感凝滞、文辞空洞,也就失去了打动人的力量。请看一篇以“读书”为题的作文例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片绿荫带来清凉一夏,一纸美文让人受益一生。打开溢着油墨芳香的书,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是心灵两岸的沟通。洁白的纸上跃然着朴实方正的黑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多少人秉持的终生愿望。俗话说,开卷有益。捧一帧书册,看史事五千;品一壶清茗,行通途八百。无须走马塞上,你便可看楚汉交兵;无须程门立雪,你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诲。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巨著”;纪晓岚“饱览群书,徜徉书海”,方得“天下第一才子”称号。
这个段落排句工整,又是谚语又是典故,旁征博引,看似不错,实际上却难掩其内容的单薄。通读全段,无非是要说“多读书好”,可全没自己的感触,不亲切、不动人,有的都是别人如何说、别人如何做,强拉老翁做媒婆。像这样的文字,不能说离了题,但太大路货,太套路化,太四平八稳,人人都能或都会往这些方面想,在考场阅卷中,属于“保本”之作,顶多能落个中等评分。那么,考场作文应该如何既保本又获利呢?关键就是要“得心”,而不仅仅是“应手”。
所谓“得心”,就是要从自己的生活实际、感触体验出发,把文章做细致了。也许有人会说,要“得心”不是不可以,但那讲的是要生活的积累,如今远水不救近火,在考场上如何行得通。这反映了许多考生的普遍心理,也是他们背作文、套作文的主要理由。那么,考场作文应该如何做到“得心”,从而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觉得“对,这是他想要说的话,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呢?其实这并没有什么要诀,若硬要总结出什么来的话,那就是 “有什么菜做什么饭”,选自己最拿手的做,尽量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
举一个跟“读书”相似的作文题目:发现。这是2002年河北省的中考作文题目。不出所料,许多学生也是旁征博引,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写到爱迪生发明电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以想见,遭受审美疲劳的阅卷老师自然是大众价格、批量处理。但有一篇作文却另辟思路,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引进了考场。作文是议论文,立论的中心是“发现来源于日常观察的积累”,却让人觉得很亲切,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发生。请看其中一个段落:
不进菜市场,不知道柴米贵;不挤公交车,不疼惜打车的钱。生活每时每刻都在跟我们斤斤计较,让我们对曾安然处之的方面有所觉醒,从而摆脱惯性;而一旦摆脱惯性,做出应对,真正的发现和创新就开始了:我们会关心饭菜如何搭配才既划算又可口,也会挑剔出行的路线,于是发现了新东西。对科学家来说,他们的“菜市场”是实验室,更是实验室周遭的一切。牛顿不是第一个被苹果砸中的人,他跟生活“斤斤计较”了,“疼惜”了,发现“这个苹果不简单”,于是有了后来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多时候,发现就是这样,它是从“菜市场”、“公交车”里挤出来的。
这篇作文没有罗列一大堆的“惊天大发现”,却用让人能感同身受的日常琐事融入其中,然后毅然列阵,一句“对科学家来说”把行文提拔到观点论述的高度,再举一个牛顿的例子,最后很自然地提出论点:“发现就是这样,它是从 ‘菜市场’、‘公交车’里挤出来的。”文章讲究的是交流,即便是以说服人为目的的议论文,也要有亲切感,让人觉得此人说的是真话、很真诚,这正是这篇作文的可贵之处。反观那些堆砌论据、卖弄排比的作文,给人的印象却往往是大话空话的说教,来头好大,生把人胃口吊了起来,最后又说不出什么新东西来,狐假虎威的后果不言自明。
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就是担心自己学问不够、词句不美,于是爱“拽词”、爱生拉硬拽,硬把自己扮演成老夫子。这是背作文应考之外的另一个背景。殊不知,学生最大的优势是童心、好奇心,是对生活的新鲜观察和独特感受。考场作文要“得心”,要“得”的就是这份“心”。只有扬长避短,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出真诚来,才能够吸引人、打动人;若能再略加小技巧,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再打磨打磨,文章就会自然顺畅、文采可观;若再从生活的有感而发拓展出想象、提炼出新的高度,文章就会脉理清晰、血肉丰满,甚至还能写出独特的气质来。如此,何愁作文不能得心应手、考场不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