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式群体和高职生职业社会化

2010-02-16陈艳丽

职教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生社会化

陈艳丽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非正式群体和高职生职业社会化

陈艳丽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非正式群体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职业指导者,应充分意识到高职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科学管理并利用其积极职能,使其在高职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发挥最大功效,最终使其职业指导工作更具实效性。

非正式群体;职业社会化;科学管理

一、非正式群体与职业社会化

(一)非正式群体

在人类社会中,群体随处可见,由此所构成的各种活动也就成为最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群体为人类提供了人际的和社会的支持,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各种社会文化参照框架以及各种各样的奖励。个体总是生活在某一群体之中,以满足其社会化的各种需要。非正式群体作为群体的一种形式,又叫同伴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是以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其形成常常是自发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如各种兴趣小组、业余运动队等,成员彼此间非常了解,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相互影响,并在完成某种活动中能积极合作。

(二)职业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往往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进行与职业有关的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最终有效选择和适应职业角色,有效应对失业和退休后的生活方式的再适应的整个历程。它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成为具有一定成熟度的职业人所必须经历的。

二、非正式群体对高职生职业社会化的影响

在高职生非正式群体形成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内部需要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两大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班级的特质、个人的心理需要、共同的兴趣、性别因素及接近性因素等方面。这些非正式群体通过它特有的沟通方式和功能,弥补了班集体这类正式群体所无法传达的信息和缺陷,为高职学生职业社会化顺利进行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非正式群体中从众压力促成正确职业理想的确立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会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成员相一致的倾向。事实上,学校存在的各个非正式群体都有自己的群体文化,群体成员也都要认同并接受这种文化,并且认可、推崇群体文化的权威人物,群体才会接纳他,使其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否则,则会遭到其他群体成员排斥而出场。也就是说,成员必须要遵从本群体的规范条例和行为方式,遵守所有成员不约而同的行为选择方式。

这种从众压力对高职生职业社会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群体成员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比较接近一致,群体成员尤其是群体中的权威人物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很大程度上会被该群体认可并成为群体成员的奋斗目标。因而,对高职生非正式群体要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对由后进生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教育,使该群体的核心成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了解将要从事的职业前景,形成较好的职业意识,为将来的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解除焦虑冷漠,促进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焦虑乃是一种情绪。当个体所面对的情况暧昧、含糊、意义不明时,往往引起焦虑情绪。对于高职生来说,学习困难、情感困惑以及将来职业的不明了等都是焦虑产生的根源。一般而言,非正式群体中的非正式沟通具有较强的暗示性和默契性。群体中的成员总是倾向于使用一套不见诸于文字的信息传递工具,彼此之间的理解可以通过各种通过暗语、口哨、手势等不易为外人所了解的形式来完成。这种非正式的讯号是外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它会使成员的想法与决定一致,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以此来显示与其它群体的不同,同时也会使其成员产生一种有所依靠的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的幸福感,这时群体成员之间是和谐默契、团结协作的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猜忌与冷漠、减少或消除焦虑情绪,同时,也使高职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现代职场中最重要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满足了企业界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增强了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品质。

(三)建立平等沟通渠道,促进高职生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职业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人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其中,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态以及自信心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非正式群体中,其成员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可以毫无忌讳地、面对面地相互交流沟通。由此,学生借助这样的通道,能了解到同伴的心理状态及感受,同时也可以相互倾诉许多困惑等。从这一点看,非正式群体成为学生、尤其是重压下的学生的“安全阀门”,其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要比正式群体中密切得多,其频率也更高。这种平等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群体成员之间信息畅通、相互关心、人际关系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强了其成员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潜在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是高职生在将来走上职场之后,能够较好地适应职业、保持健康的职业心理所必不可少的。

然而,非正式群体能否发挥出上述的功能,完全有赖于学生管理者和职业指导教师对非正式群体的承认、支持、理解和指导,并给予适当的自由范围,借以发挥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潜能,努力培养学校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非正式群体的弹性运作,能更有效地促进高职生职业社会化进程,使得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具实效性。

三、科学管理非正式群体,促进高职生职业社会化

(一)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

以往评价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常常是贬多于褒,显然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为了顺利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就应当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对待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如班级内的各种学习兴趣小组,需要加以支持和爱护,鼓励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类群体的成员,多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持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较好的职业意识。他们在学生中能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而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由于这类群体成员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很一般,作为学生管理者和职业指导者,应当对他们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打破所属小群体的界限,与更多的同学进行交往,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职业社会化能力,使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及职业道德修养达到与社会要求相近或一致。在对待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方面,应当坚持正面教育。辅导员和职业指导教师要对消极小群体进行深入了解、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时有意识地将他们引导到适合他们兴趣的积极小群体中,并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小群体中发挥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这类小群体所出现的消极破坏行为,管理者采用批评、处分等行政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前所述,高职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交往频繁,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意见基本一致,容易产生满足感。学生在这种融洽、相互尊重的环境中身心得到愉悦,因而某种程度上有促进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它的消极影响,对不利于班集体成员团结、散布错误言论、阻碍优良班风形成的消极非正式群体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处理。

(二)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功能,引导积极的从众行为

由于非正式群体成员在相互交往中很容易出现“仿同效应”。因此,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从众”动机和行为,是提高高职生职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因为群体中成员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努力程度,都是其他成员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参照物”,所以,很容易趋向从众和形成内部凝聚力。与此同时,要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特别是其领袖人物的影响力。由于他们对本群体的成员有很大影响力,因而做好这些人的引导工作,往往会影响一批人。

(三)构建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要努力进行校园道德教育环境各个层面的建设,尤其是团队合作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公平公正、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精神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对高职生非正式群体乃至学生个体施加积极的影响。同时,要引导他们学习劳动法律知识,教育他们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共道德、学校纪律和班集体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处理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可运用奖励或者惩罚等方式引导非正式群体的活动目标,使他们的活动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高职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客观事实,它一方面可能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尤其是职业指导工作的进行。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它的存在,深入认识它的规律,加强对高职生非正式群体的示范群体建设,通过示范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所产生的从众压力,较好地实现高职生的职业社会化。

C710

A

1674-7747(2010)01-0080-02

2009-08-19

陈艳丽(1977-),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学生管理。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高职生社会化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