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企“无缝对接”中和谐共振
——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2010-02-16吴少华

职教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苏州职业院校校企

吴少华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组宣统战部,江苏 苏州 215104)

在校企“无缝对接”中和谐共振
——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吴少华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组宣统战部,江苏 苏州 215104)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得天独厚的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腾飞,为职业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苏州职业教育始终关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生长点,融入了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变革之中,始终坚持把“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为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将职业教育变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资本”和“助推器”,并在校企“无缝对接中”和谐共振。

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经验;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脚步发展起来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的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得天独厚的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腾飞,为职业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从改革开放到外资集聚,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从金融危机挑战与机遇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苏州职业教育始终关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生长点,融入了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变革之中,始终坚持把“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为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将职业教育变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资本”和“助推器”,并在校企“无缝对接中”和谐共振,努力培养企业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把握经济发展阶段特质,寻求合作伙伴

作为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和谐互动的一个整体,苏州职业教育始终关注本地区的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苏州经济大体历经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创新推进”三个阶段,校企合作伙伴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质。2002年底,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苏州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为苏州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特质打造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职业院校就主动为乡镇企业解决技术工人短缺的难题,逐年扩大对农村的招生数,为乡镇企业专门定向委培、提供在职培训;苏州相关产业局为起步阶段的职业教育提供部分专业设备和师资,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直接与相关工厂的用工计划相配套。至90年代,苏州职业教育抓住各开发区大批外资企业涌入的机遇,将“与企业合作,求双赢发展”作为办学战略,主动与落户苏州的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加强合作,将大批毕业生推荐给世界500强企业,职业院校自身也在互动中得到了高新技术公司多方面的帮助。

新世纪以来,苏州在继续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到集约型,再向创新型大力转变。苏州职业院校在办学层次与规模进一步提升的时候,又主动与民企等接触,寻求新的生长点,培养既有技能又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为民资企业提供急需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等。

为了弥补与企业个体合作的局限性,更加宏观地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洞察行业技术变化、满足行业人才需求,苏州职业教育又进一步与苏州高新区技职院校就业指导研究会、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和苏州市模具协会等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广交朋友,积极加入相关行业组织;各职业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也分别吸纳了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协会、模具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台商协会、新区工商联商会和人力资源经理协会等相关协会组织为合作伙伴。

苏州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经济部门的关注,市经贸委、发改委、信息产业办、吴中国家创新科技城、长桥动漫产业带和胥江街道创业园等主动与职业院校联手,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训,并给予了资金、政策的有力支持。

二、创新多样校企合作模式,力求多赢成效

校企合作的对象不同,必然需要“多样”的合作模式;而校企合作的关系能否密切、时间能否长久、深度能否推进,关键是能否实现“多赢”的合作目标。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高级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在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探索校企之间的新的合作方式,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果。

(一)吸纳企业人员参与学院建设

各职业院校的发展顾问委员会吸纳企业高管为顾问,公司人事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两者站在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式为学校建设和专业发展指点方向,特别是在学校事业规划和新增专业时,企业人员帮助学校准确、及时地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产业技术的现状趋势,保证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规格和质量符合市场的要求。

(二)吸引企业资金帮助师生成长

企业在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以奖励学生和老师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设立“助学金”、“帮困金”,以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设立“创新奖”、“创业专项基金”,以鼓舞师生创新创业。加之,冠名学生社团活动、体育艺术节、技能大赛、科技节等,现代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在校园传播,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的实力和对人才的重视。

(三)选择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各职业院校选择专业比较对口、需求比较稳定、运行比较规范的企业作为“紧密型校外实训、实习和就业基地”,在派出专职辅导员和兼作企业顶岗实习的专业教师的同时,聘用企业的管理和指导人员,签订相关协议,保证学生在企业具体实践中进行半年以上的“真刀实枪”的磨练,让未来的员工能够很快适应公司的管理要求、掌握公司的技术特点和熟悉公司的文化环境。

(四)校企合作共建专门技术场地

为了提高急需人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各类专门技术培训室,让学生在校内接触、掌握生产第一线所需的专门技术,也成为企业员工培训、技术骨干进修的稳定基地。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百得科技的电动工具装配与检测技术、艾默生的电机性能测试、友达光电的TFT技术、胜利精密制造的三维测量技术、基美电子的电子元件封装技术和达盛科技的慢走丝线切割等。

(五)创新机制建设校内生产基地

各职业院校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场地设备以及优惠政策等独有优势,借助企业的市场信息、技术力量以及营销管理等丰富经验,参照德国“双元制”的投资体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运行模式,大胆创新,合作投资建设了各类集教学、培训、实习、鉴定、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合一”的环境,成为相关专业学生完整了解真实职业岗位的场所、专业教师参与生产技术研发的场所、学生专业勤工俭学的场所、特殊学生临时毕业实习的场所和“孵化”创业者的场所。

(六)深度融合开展订单人才培养

当合作伙伴需要新品设计辅助和质量测试人员的时候,校企合作进入了深度融合的阶段。每一个“订单式”培养项目,都需要经过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多次专题交流研讨,才能制定出专门的课程和实践活动,编写出切合企业实际的相关教材;然后,按照规范流程双向选择产生“订单班”,双方(甚至聘请第三方专家)分别或共同施教、培训和考核,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分别在不同场所(如:教室、培训室、研发中心、生产车间以及相关客户等)运用不同方式(如:项目导入法、现场教学法和分组研讨法等)开展教学;最终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既具专门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的相对高层次人才。

(七)校企深入合作促进产学研究

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也有效地促进了学院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早在1996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的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就以实习工厂为基地,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数控、机电方面的实验实训设备,仅自行研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系列产品就有20多个品种,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教学仪器展览,销售至百余家职业院校。目前,各职业院校的产学研目标更加注重生产技术课题的攻关、实用科技项目的创新、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近几年,仅苏州工职院每年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研项目、教师申请的专利就平均达到两位数,技术服务年均产生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在为生产服务的同时,专业教师也得到了锻炼提高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三、立足高职教育本质属性,关注人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服务。而黄炎培先生早就认为:“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加快构建的时候,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越发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家民族振兴的责任、地方经济增长的责任、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还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实现学生家庭所寄希望的责任等。

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着眼点是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而非“功利性”地为了“弥补资金和资源”或“解决实习和就业”。只有在做到“服从于、服务于、融合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下,学校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各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侧重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加强遵纪、守法、爱国、诚信等教育,培育敬业、负责、耐挫、宽容等意识,倡导创新、创业等精神,养成学习、协作等习惯,拓展时代、国际等视野,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健康、全面成长的乐园。一些新建高职院校,在完成扩张建设到规范转型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形成新的文化积淀。像苏州工职院“我在乎你”的学院精神,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旨归。

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省市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应对金融危机衍生出新的挑战和机遇的现实需要。一些高职院校率先开设了《创造学》选修课程,并参加省高校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并已将成果应用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各职业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技能大赛,每年在全国、省级竞赛中都有上百名学生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大大激励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比赛,更多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实际生产项目的研发。

作为苏州职教创业教育龙头之一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举办了创业大赛、讲座、社团、项目等阶段性、局部性活动之后,还引入常态化的创业教育、实践机制,以培养广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和能力。2008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工作室”,把学生的创业项目推介到社会,吸引到更多的创业投资基金;2009年,又依托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服务公司,拓展成立了“创业育成中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设有专门创业教育平台及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高职院校之一,并已成功地在校内孵化诞生了“华润万家校园超市”、“校园邮政服务部”、“中高端绣品营销”和“爱心创业联盟”等一批项目。而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更是每年倍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校友在校合作企业“滚雪球”似地连续孵化培养扶持了五批“学弟”相继成立了七家关联公司,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传媒广告公司常常回校协助演艺策划与运行,实习生形成团队共同注册商铺经营电子产品。在“全面开展创业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搭建校内育成孵化平台,培养众多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基础上,该校与苏州平江区观前街道携手扶持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集中入驻“阳光观前”大学生创业基地。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要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教师必须掌握高技能;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必须能够创新研发;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不仅要技高为师,更要品正为范。在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教师成长的工作中,各院校着重加强师德建设,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进修学习,侧重于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具体实践中锻炼成长,多渠道构建教师成长的舞台。试行优秀骨干教师“工作室”模式,推广融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和生产研发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依托校企合作的基础、产教结合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水平;借助多项国际融合的项目,在与海外教师的学习交流中拓展国际视野;借鉴企业成长经验,组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引发出“团结就是力量,合力方能致胜”、“责任和信任一样重要”等系列感悟,以及对团队与个人的理解、对管理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等。

四、应当记取的宝贵经验

(一)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不动摇,始终善于发现先机、抢抓机遇、捕捉战机,是苏州职业教育取得辉煌成就的第一法定。正是多年前抓住了难得的发展良机,自加压力、乘势而上,苏州职业教育才站上了更高平台,为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既是推动职教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发展制约瓶颈的必由之路。正是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苏州职教大胆改革创新,在整合运作中扩张职教办学规模,在外围紧缩时坚持自我发展,在基础薄弱时主动学习取经,在初见成效时继续深化改革,在激烈竞争中追求更高目标,靠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破解了发展难题、实现了新的跨越。

(三)坚持把打造特色作为提升品牌的有效途径

苏州职教服从于、服务于、融合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动适应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经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创新推进”三个阶段特质,始终紧随企业需求,努力对接技术进步,始终坚持开展多层面、深层次、开创性、互动式的校企合作,以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行动走“与企业携手、与生产互动,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技艺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遵纪守法、爱国诚信等教育,培育敬业负责、耐挫宽容等意识,倡导创新创业等精神,养成学习协作等习惯。“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要尊重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关注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不同领域的发展。

苏州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规划不断调整办学的方向,与企业全方位合作、良性互动,成为苏州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为今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近5年来,苏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共走出25万名毕业生,而他们的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但是,苏州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必将对苏州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和社会贡献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如何继续开展好多层面、深层次、开创性和互动式的校企合作,以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行动走“与企业携手、与生产互动,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特色发展之路,全面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企业等的无缝对接,还有很多路要走。

G710

A

1674-7747(2010)01-0064-04

2009-11-02

吴少华(1966-),男,江苏如皋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宣统战部部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先进制造技术。

[责任编辑 谭 明]

猜你喜欢

苏州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