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

2010-02-16宇,马

职教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德育课学校德育思想道德

张 宇,马 小 宝

(1.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大学 体育部,天津 300072)

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

张 宇1,马 小 宝2

(1.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大学 体育部,天津 300072)

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求有明确的工作定位。本文认为,中职德育针对未成年人,面向教育选拔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并且是一种全员性、全方位、实践性的德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定位

德育工作是学校育人的首要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近年来连续扩招,办学思想、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加速转变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更是如此。当前教育部正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启动新一轮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职德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也引发了研究者对于该问题的深入思索。

从一般意义上讲,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1]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都要通过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所具有的共性。但是,具体到某一阶段的普通或者职业教育,德育的目标、内容与教学方式又会呈现出彼此不同的特点,就中职教育而言,德育工作尤其因为下列关键特征而需要有明确的自身定位。

一、中职德育针对未成年人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种学历教育,主要招收高中学龄段(15-17周岁)的适龄学生,他们在法律意义上均属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也就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处于一个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其身心发展是初中阶段的延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中职学生的意志行动更加带有自觉性,自我意识日趋成熟,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个人进取与承担社会责任的愿望。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一般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敏感,接受快、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又往往缺乏足够的是非辨别能力,倘若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便很容易流于“赶时髦”、“追潮流”,特别是在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也正在成为中职德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要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就需要我们不仅是把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看作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更要把它看作反映人文关怀、体现对未成年人关爱的必要途径,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德育应当是快乐的、循循善诱的,而究竟如何才能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能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来做好这项工作,应当成为德育工作者认真考虑的问题。

二、中职德育面向教育选拔中的弱势群体

从生源角度来说,中职学生又是一个多少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生的规模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毋庸讳言,现时中职的教育对象早已日趋平民化、(基础教育成绩)“非精英”化,“接受职业教育的这些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大多都是受着批评长大的,在教育选拔的过程中他们是弱势群体,且他们的家庭也大都比较贫困。这些原因很容易造成这些孩子自暴自弃,感到前程无望”[3],也很容易诱发烦躁、自卑、害羞、忌妒、抑郁和消沉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4]

鉴于这种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要让每年踏入中职校门的广大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的教育消除困扰、增强自信,能够抬着头、挺着胸走出去。尽管很多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教育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即能否正确、全面地看待学生,将会直接影响教育的实效,因为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既然如此,是不是广大中职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其中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包括专任和兼任的德育课教师在内)都应当及时调整人才观、教学观呢?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曾在2007年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一次面向14个省区、2 604名中职教师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状况调查”,其中涉及到很多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评价”的问题,而在2009年,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承担的另一项更大规模的调研,又针对相应的题目向全国31个省区、分布于20个行业大类的用人单位进行了有效的信息征询。两相对比,用人单位对已上岗的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品德与行为的评价普遍高于中职教师对在校生的评价,其中对于行为自觉性、学技术的能力,以及道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持正面评价的比例甚至相差数倍①,这样的结果的确发人深省。在我们看来,有效的德育工作必须从提高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意识做起,唯有相信人人有才,方能进一步帮助人人成才,倘非如此,就会经常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三、中职德育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

放眼未来,中职学生更是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现今中职的在校学生已超过2 000万人,在“以就业为导向”方针的指引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就这一点而言,尽管中职德育作为国民教育整体规划中的一环,和其它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与纵向衔接、逐级递进的普通大、中、小学德育课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设计需要体现出某种程度的终结性,亦即必须使得本阶段的德育工作导向学生的就业过程,必须通过本阶段施加的积极影响促使毕业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信、自律、敬业和乐群的心理品质……一旦错过了宝贵的教育时机,再想依靠后来的继续教育“拾遗补缺”,就将变得事倍功半,乃至无的放矢。

为此,全面开展的职业教育一定要努力避免“重技能、轻德育”的偏向,德育工作也一定要导向学生的就业过程。教育部负责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新一代劳动者的迫切需要”[5],“要始终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第一位的素质,把德育工作作为第一位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6]这是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中职德育提出了目标。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那些社会声誉高、学生愿意上、毕业生广受欢迎的中等职业学校,也都是德育工作做得扎实、做得有声有色的学校。在这里,学生不仅学到了必要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计划的教学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纠正了鄙薄职业教育、轻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观念。随着漫长的职业生涯的延续,中职阶段的这些德育成果必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即便将来可能遭遇下岗、转岗等事业发展的困难,良好的道德与心理素质也必将有助于他们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获得成功的希望与信心。

四、中职德育是全员性、全方位、实践性的德育

就德育实施的主体而言,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明确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德育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中职德育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事业,而在这中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是学校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7],他们的理论修养、知识储备,特别是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将会直接关系到中职德育的工作成效。因此,加大针对德育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也就成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关键举措。

对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样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方式上,中职德育的特色体现为“在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实训实习中培养锻炼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纪律观念”[6],也就是要将知识、政治与价值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贯穿于学校全方位的育人工作;而在教育方法上,中职德育最为突出的特点则是其本质上的实践性,即它是做的德育、体验的德育、直接置身其中的德育,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德育。这也意味着,中职德育的方法不止限于传统的说服教育,至少还应包括实践锻炼、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品德评价和游历教育等多种形式,重点要在“做”中达到德育的目的,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综上所述,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任务,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8]中职德育应被置于未成年人与国家前途这样的宏观背景之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7]而具体到教育教学环节,又需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9],切实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于是,当前时代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就为中职德育奠定了“基调”,同时,对于承担德育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对其中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德育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注释:

① 例如,有48.7%的教师认为中职在校生行为自觉性“很差”或“较差”,认为“较好”或“很好”的只有 16.6%,而用人单位认为中职毕业生行为自觉性“很差”或“较差”的只有12.0%,认为“较好”或“很好”的却有48.1%;中职教师认为在校生学习能力“很弱”或“较弱”的高达43.1%,认为“较强”或“很强”的只有14.4%,而用人单位认为己上岗的毕业生学技术的能力“很弱”或“较弱”的只有9.06%,认为“较强”或“很强”的却高达55.63%。

[1]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教社政[2005]11号)[Z].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Z].

[3]龚润恩.中职德育要让自暴自弃的孩子昂首挺胸地走向社会——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蒋乃平[N].中国青年报,2009-02-09(6).

[4]马庆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与教育对策[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7):174-175.

[5]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8.

[6]周济.努力开创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07-02(1).

[7]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Z].

[8]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Z].2004.

[9]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Z].

A Study on the Ori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Yu1,MA Xiao-bao2
(1.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Sport Depart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Orienta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serve young pupils,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careers,especially for those underachievers.Also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practical,fully participated,and all things considered.All these characters enhance the standard of teachers who are in charge of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moral education;orientation

G711

A

1674-7747(2010)01-0039-03

2009-12-13

张宇(1978-),男,天津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小宝(1969-),男,山西稷山人,天津大学体育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孙建波]

猜你喜欢

德育课学校德育思想道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