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生态中的职业教育

2010-02-16夏东民

职教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

夏东民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论社会生态中的职业教育

夏东民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任何事物都与其环境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运用社会生态学方法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综合考量,解析职业教育与环境系统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把握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社会因素,探究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阐明社会变革对职业教育的特定作用,进而揭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社会生态;职业教育;环境系统

社会生态分析是用生态学方法研究、观察人类社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整体性观点,这些因素确保了系统中各种要素的不断循环以及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1]遵循任何事物都与其环境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理念,运用社会生态学方法研究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置入社会生态大系统中进行综合考量,解析职业教育与同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系统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我们把握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社会因素,探究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阐明社会变革对职业教育的特定作用,进而揭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职业教育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稳定器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由单一的中等职业教育形态演化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齐头并进、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共同发展的多元体。2007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2 000万人和861万人。[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已发展到14 800多所,高等职业学校发展到1 168所。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接受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到1.5亿人次[3],此外,各地还建立了大量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各类民办职业培训。这样一个由不同层次和类别构成的职业教育系统不仅继承了普通教育在教学组织、课程设计、空间布局、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同时作为工业文明时代产生的新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也呈现出其显著的应用性特征和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对接的特性,这些与普通教育既相似、又不同的教育形态构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新体系。我国职业教育的成长与发展顺应了时代进步的诉求、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人力资源供给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利用从外部获得的资源和自身的运行机制为整个社会生态系统提供具有附加值的产品——人力资源,同时也完成了许多附加功能。

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从业人员结构起到了巨大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0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累计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平均每8个劳动者中就有1人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我国工人的职业结构得到调整,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和中级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之所以能够提高劳动者尤其是一线劳动者的现代性素质,与我国职业教育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市场,是社会系统的稳定器。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城镇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都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形式和环节来完成。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我国就业渠道,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就创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这已成为我国一项积极的、稳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并为多数人所认知、认同。

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约80%来自农村,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将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当下进城农民工1.2亿人,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在未来几年内,还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如何提高他们的就业力、创业力?如何增强他们的城市适应力、生存力?如何提升他们的技术性、现代性?职业教育自然起到非常重要且难以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还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提供了基本的、现实的保障。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要想实现整体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并非易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差等生,是“淘汰族”,他们的人格心理方面往往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社会负面压力。但他们并非是学业的失败者,他们仍然是继续接受教育的群体,他们有发展的权力,有能够发展的潜力。让他们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是他们存在价值的体现和彰显。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多为贫困家庭子弟,需要政府更多的关爱。2009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2]并承诺要“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一千五百元,惠及百分之九十的在校生。”[2]

职业教育还承担了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责任。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4],尽管与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后工业文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另一支重要有生力量。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分别约占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高等教育招生的49%和53%,占据了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和强国,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社会生态系统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要素、诸多子系统构成的社会系统,它包含着政治生态子系统、经济生态子系统、文化生态子系统等。在社会生态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各要素相互影响、各功能相互作用,从而使整个系统呈现多变性、非线性的特点。也正是这些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或制约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政治生态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革”期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发展的“双轨制”被批判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两种教育制度”,从而提出要在制度上消灭双轨制,一度把职业中学全部砍光。[5]从1978年党中央提出要扩大职业教育比例开始,到1985年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总方针”,再到1991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几乎是从零开始形成了如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00多万的规模。[6]职业教育这一曲折的发展历程说明政治生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时期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要提高技工学校等职业教育类型在整个中学教育结构中的比例。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大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7]2003年,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8],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9]中央领导们的指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提供了保障。

第二,法律、法规生态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30年来,国家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我国通过了《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教育法律框架。二是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逐渐明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10]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7]改革开放30年来,国务院先后召开或批准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991年、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三次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第三,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配套政策环境正在形成。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国家先后创建了8所专门的职业师范院校,用不同于普通师资的培养方式培养专业的职教师资;在招生方面,各地均出台了鼓励学生报考职业院校的政策,国家对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的建立更成为吸引学生和家长的重要因素;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推出了不同的校企合作计划;在出口端,国家大力实施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准入制度,这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就业市场。这一系列从招生到就业的政策配套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这些年来职业教育能够迅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经济生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与产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别。职业教育往往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的变化发展必然影响到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工作世界的岗位及与这些岗位所关联的技能,其教育活动与工作世界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工作世界的模仿。因此,经济世界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经济的长期高速成长推动了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与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依赖程度是不同教育部门中最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快慢大致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速达9.8%,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就业弹性系数的定律公式计算,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因此,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机会,这种需求一方面通过新增劳动力来解决,另一方面通过从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来完成。在这两个方面,职业教育均发挥了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作用。这是我国职业教育30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经济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扩张下去,必然会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向高端转移,职业教育自然要为即将到来的相关变革做好准备。

其次,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了职业教育组织形式的不断变革。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种变化也直接反映到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在整个职业教育结构中,面向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相应不断增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经济一直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因此技术教育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所培养的学生大规模进入制造企业工作。但在一些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职业教育中适应第三产业领域的专业也必然相应增加。由于第三产业不具备工业生产用工所有的同标准、大规模的特点,而在用工标准、方式上更加灵活,从而会引发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同时,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减,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必然引发职业教育做出相应调整。职业院校往往改变以往同质化的教学,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方式使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型特点。

第三,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位从事教学设备生产的业内人士曾这样描述实训设备的不断进步:以机床电路故障判断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教学来看,80年代用木质电路板,故障由老师自己设,学生练习完了以后老师经常会忘记设置了什么故障,因为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同学。90年代采用柜式,但还是由老师通过剪断导线或松开线头来设置故障。现在采用智能化的实训设备,老师操作计算机,由计算机来设置故障,由计算机控制下面的学生终端,面对几十个学生都不怕,哪个实训台上学生判断的是正确还是错误,老师了如指掌。[12]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技术进步对于教学手段更新的意义。但实际上,技术进步有时对职业教育造成一定的困扰。在一个产品几十年不变的时代,职业教育所使用的教学设备与手段可以做到始终与生产一线保持同步,但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这一点已很难做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更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

(三)文化生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并不总是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社会环境也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文化生态正是如此,一方面,先进的文化思想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落后的、保守的文化思想教育亦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制约性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我国的职业教育必然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首先,传统的职业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一种张力。受传统职业价值观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会认为轻松、收入高的白领职业才是价值的体现,而技术工人则是价值的异化。这种对职业价值的误读既源自一些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更由于传统的职业价值观仍有相当的市场。人们仍然相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管人”的职业才是体面的职业,被人管的职业则是低贱的职业,这种绵延了几千年的“鄙视体力劳动、技能劳动”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其次,重技术的社会风气尚未完全形成。中国社会传统上重视知识学习,忽视技能的掌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里的书当然是指书面的理论知识,而技术则往往被斥为“奇技淫巧”。直至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技术仍被认为低于科学,技术教育低于科学教育,技术人才低于科学人才。这样的社会文化生态对职业教育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然,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现代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与完善,传统职业价值观将不断消解。特别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社会主义文化的倡导,为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提供了重要条件,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必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以社会生态系统观审视职业教育发展

学者Odum认为,生态系统是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环境所形成的开放系统。[13]开放性是一切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封闭的生态系统难以持久。要想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系统的全面开放,促进各要素的通畅交流。为此,我们要以开放系统的视角来考量与设计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一)拓展视野,统筹规划,把职业教育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进行设计与建设

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互动性,众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对职业教育产生着综合性影响。职业教育对社会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和互动性。依赖性表现为职业教育难以脱离社会生态系统而存在,更难以成长与发展。即职业教育必须在社会生态环境的土壤培育中成长,离开社会生态系统,职业教育将无法生存。互动性是指职业教育既依赖于社会生态系统,同时还对社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作为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生产者,职业教育从社会生态环境中吸收各种养分,同时向外输送人力资源和其他副产品,与社会生态环境形成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以系统发展的观点来设计与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能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割裂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关联与互动。

(二)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培育更好的职业教育社会生态土壤

一是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通过更新理念,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支持度、保护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二是要解放思想,鼓励职业教育更积极地融入经济建设领域。在社会生态系统观指导下,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与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实现无缝对接,把人才培养的前期及后端尽量伸入经济建设的不同部门,这有利于人才流、信息流、价值流的有序流动,实现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功能的优化和目标管理的优化。三是要构建良好的生态文化。在新时期新阶段,尤其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教育观及职业教育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构建校际战略联盟,实现校际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良性互动

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来看,各职业院校组成的职业教育系统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群落,这个群落依赖于外部环境提供养分,但外部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群落的生存与发展也依靠群落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协作与支撑。由于历史的原因,职业院校往往分属不同的系统和地区管辖,往往习惯于封闭型办校模式,这就容易造成现实中职业院校的校际交流、校际沟通与协作不够。如果把职业教育放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考察,各职业院校需要结成战略联盟,需要进行开放式办学,需要推进校际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如果职业教育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职业院校无法实现联盟合作,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将难以形成合力,难以构筑优势,难以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良性互动。因而,不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把职业教育放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加以考量和分析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研究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不仅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基本构成和一般属性,而且要关注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联与互动。要更新观念、统筹规划,把职业教育纳入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设计与建设,通过构建职业教育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发展保障,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1]李保梁.阶层研究中的社会生态分析——以民营企业家研究为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7):63.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98,908,890.

[3]黄尧.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教育30年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8-12-15.

[4]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20-321.

[5]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72.

[6]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7:692-695.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880,863.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76.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7.

[10]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728.

[1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4:16.

[12]陈传周.职业教育理念变化和教学设备的变化[EB/OL].腾讯教育,http://edu.qq.com/a/20080804/000124.htm.

[13]Odum E.P.1989.Ecology and endengered life-support system.Simauer associations Inc.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a Social Ecology Perspective

XIA Dong-min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ll things have mutual relations,influences and functions with their environmental system.Survey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methods of social ecology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social elements influencing the nation’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explore the special demand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expound the peculiar effects of social reform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urther disclose the inner regularities ofthe development of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ocial ecology;vocatioan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system

G710

:A

:1674-7747(2010)01-0005-05

[责任编辑 孙建波]

2009-11-08

夏东民(1956-),男,江苏苏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哲学。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