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逆反情绪的诱因及对策

2010-02-16王晓秋

职教通讯 2010年10期
关键词:情绪家长学校

王晓秋

(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600)

学生逆反情绪的诱因及对策

王晓秋

(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600)

现在学生的逆反情绪越来越强烈,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诱导因素来自各个层面。为此,关心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深感头疼,但要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赏识他们的优点、沟通他们的情感。

学生逆反情绪;诱因;对策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受各种因素的诱导,学生的逆反情绪表现为厌学、逃学、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等。一些学生甚至采取更过激的手段,如离家出走和自杀等,这样的消息在报纸及电台新闻中屡见不鲜。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学习。

一、学生逆反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愈加严重。

1.“绝对权威”型。所谓“绝对权威”型,就是家长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权。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影响,一些家长在叱责孩子时,常气急败坏地说:“难道连父母的话你都敢不听?”或者:“你敢不听?”这话的背后就是,父母所说的具有绝对权威,而且也是绝对正确的。你必须服从,不应该讨价还价。这是显示父母权威的一种恐吓行为,是父母要求孩子的做到绝对服从。在这场争夺对错之战中,父母是胜利了,但却造成了孩子心里的不服,消极地或公开地与父母对抗。

2.“不分场合”型。亲戚朋友聚会时,见面自然聊到各自孩子的学习和个性等话题,或许是深受中华传统美德——谦虚的影响,父母们往往边夸别人的孩子,边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不争气。有时,谈到伤心处甚至会声泪俱下。父母这种不分场合,把孩子的毛病暴露在众人的眼光之下,使孩子无地自容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3.“教育两段”型。传统的家庭中,教育方式往往鲜明地分为两段。孩子没有入学之前,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放羊式教育;而入学以后,家长自身因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就越加重视,教育也就变成了“严加看管”型。孩子在家什么活都可以不做,要吃什么、要穿什么都可以得到满足,但唯独学习不能半点放松。

对于这种突然跳跃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再加上学习负担的加重,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往往产生厌学、逃学、与社会上不良青年交往、没日没夜地上网、抽烟、喝酒、打架和谈恋爱等逆反情绪,以此来发泄内心的郁闷和对家长的抗议。

4.“关爱缺乏”型。家庭关系不和或破裂呈增加的趋势,这对孩子而言,整日生活在父母互相指责、怒斥甚至打斗家庭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反家庭、反社会的情绪。例如,笔者任教的机电预科班的某同学,父母离异后,他被判给了父亲,而父亲的再婚,妹妹的出生,他在家庭中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因为他与继母关系不和,父亲便帮其一人租房独居,这致使他性情孤僻,易钻“牛角尖”的毛病达到了极致。在一次作业未完成,班主任向其了解情况时,他没说几句,就狂喊:“你们都欺负我,我去喝甲胺磷,我又不是没喝过……”连哭带叫,令在场的老师们毛骨悚然。

5.“絮絮叨叨”型。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在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让学生反感的一种。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某同学,原本就读于本市的一所重点初中,但因为中考的失利,她以微弱的优势进了学校综高班,强大的反差让她父母面子上十分的尴尬,心中的不满常撒泼在女儿身上。该同学向笔者哭诉道:无论她怎么努力,母亲就是看不惯她,并常说一句话:“你再不认真读书,看你将来怎么办?”这样的话语,常让周末回家准备享受美味的她,听了如鲠在喉,每次都找借口去姑姑家住。即使回家,也就躲到书店里,觉得那里清静,没人让她心烦。

(二)学校教育

尽管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来得更系统,更有方法。但现在的学校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的问题。

1.学习内容的偏离实际。学校职高的学生层次分三等,教材分两等,高职班用本部教材,基础最好的综高班和基础最低的中专班则用另一种教材。综高班学生基础较好,对教材的领会费力不大;而学习底子极薄,态度和习惯极差的中专班学生,由于听不懂,他们打发课堂生活的方法,就是睡觉、传纸条、讲话以及偷发短信等,以此来与繁、难的学习内容相抗衡。

2.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可对于学校综高班学生而言,正变成暗无天日的人间“炼狱”,“朝六晚九”,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再加上分数“催命”、考试“压迫”等,机械地记忆和反复地操练,斫伤了灵性,斫伤了创造力,更斫伤了完整的心灵情感,不仅使得校园成为“失乐园”,而且也使得学生成为被幸福遗忘的人。有学生曾在周记中这样形容学校痛苦的生活,“当汽车驶上回家的大马路时,我才算走出了地狱”。

3.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是采用疏导和说服的方法,也不是以理服人,而是采用强制压服,不管什么事,对也得执行,不对还是要执行。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求的学生偏不这样做。

二、消除学生逆反情绪的对策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不仅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爱的核心内容,也被认为是当代世界进步教育思想的基础。作为家长,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作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成员,承认孩子人格平等权,能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作为老师,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陶行知也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

尊重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养成自信的能力。相反,缺乏尊重的孩子,内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这无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情绪,更有害于他们正常的身心发育,会彻底毁掉孩子的上进心。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应当是现代家庭、学校教育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二)赏识孩子的优点

赏识教育,就是从孩子的自尊和情感需要入手,多鼓励,多引导,坚持正面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及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更是一种使孩子舒展心灵、发掘潜能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如果常忽视孩子的优点,放大缺点,并对其百般责备,他们会为此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常常抱有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反之,经常说一些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及优点,就能使其离开束缚,发挥潜能。

(三)沟通孩子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与那颗心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孩子因某件事而焦急不安、不愉快,而家长和老师对此却一无所知。这时最迫切地,是要在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父母和老师应客观地看待孩子,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平等地耐心地交谈,逐步缓解因逆反情绪而与大人产生的矛盾,增加与家长和老师的密切联系,寻找适当的机会和办法做孩子的工作。

家长和老师的知识水准以及道德层次相对而言比孩子要高一些,揣摩孩子的心灵比他们猜测家长和老师脸上的“气候”要容易一些。孩子在成长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叛逆冲动与行为,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用宽容的态度,充分尊重孩子,帮助其认识到高中阶段的叛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教育其学会宽容,不钻“牛角尖”,学会冷静、客观与公正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G715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0)10-0100-02

2010-07-10

王晓秋(1976-),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李漪]

猜你喜欢

情绪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情绪认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