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2010-02-12徐华铭
徐华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患者数多,病死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耐力下降与气流受限、呼吸肌疲劳、呼吸驱动调节异常、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研究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气体交换和呼吸方式的影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6例临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不伴有其他疾病,男24例,女2例,年龄(58±9)岁。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56±11)%、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为(83±20)%。检查前2周内均无上、下呼吸道感染迹象,3d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另取22名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因素配对的正常中老年自愿者作为对照。
1.2 治疗方法
检查室温在22℃~28℃之间。被检者充分休息后,作极量运动负荷试验。负荷从10 W开始,每分钟增加10 W;恢复期为10 min。在2h后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0.25 g;30 min后重复上述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在使用氨茶碱后,最大运动负荷和量显著增加;半衰期极量运动后运动耐力、气体交换和呼吸方式数据:对照组22例使用氨茶碱前最大通气量(s)(73±18)、潮气量(s)(54±11)、 最大摄氧量(s)(69±19)、最大运动负荷(mL·kg-1·min-1)(145±51);治疗组26例使用氨茶碱前最大通气量(s)(106±358)、潮气量(s)(83±19)、 最大摄氧量(s)(92±35)、最大运动负荷(mL·kg-1·min-1)(335±74)。t值最大通气量4.121、潮气量4.646、 最大摄氧量3.157、最大运动负荷10.213。恢复期极量运动后运动耐力、气体交换和呼吸方式变化(单位:mL·kg-1·min-1):对照组22例用氨茶碱后最大通气量(s)(76±21)、潮气量(s)(36±8)、 最大摄氧量(s)(71±16)、最大运动负荷(mL·kg-1·min-1)(161±51);治疗组26例使用氨茶碱前最大通气量(s)(114±36)、潮气量(s) (79±13)、最大摄氧量(s)(99±34)、最大运动负荷(mL·kg-1·min-1)(341±62)。t值最大通气量4.647、潮气量7.276、 最大摄氧量3.699、最大运动负荷10.6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茶碱能够明显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极量运动时的最大通气量、潮气量、千克体质量每分最大摄氧量与最大运动负荷,其中最大运动负荷和增加幅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在相同运动负荷时,氨茶碱对每分摄氧量和氧饱和度等均无明显影响。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患者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我们发现常规剂量氨茶碱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和运动恢复期的呼吸方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药兴奋呼吸中枢和增强膈肌功能引起的肺通气量增加有关,但该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的恢复无明显的影响,因此本组呼吸气体交换参数的恢复半衰期与和运动负荷明显相关。
研究结果表示,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较有效的帮助气体交换的效率、增进呼吸方式以及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且使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医学临床价值。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7.
[2]何晓琳,刘志,刘剐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与其呼吸驱动及呼吸肌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