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要素
2010-02-11王钧
王 钧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12002)
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上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核素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在医院等级验收中三级医院必需设核医学科,故而在等级医院中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核医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是一个多专业,多层次的综合技术结构体。这就要求核医学科在管理中上有一定的个性要素,突出在人才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及安全规范管理上,此即当前形势下核医学科管理的三大要素。
1 人才管理
1.1 核医学科人才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选择医院的发展重点,合理建设重点专科,强调设备的购置及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自觉、合理、有效地进行科室资源配置,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1]。人才是医院及科室发展的第一要素,必须注重人才管理。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就医观念的转变,对医院各级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精通业务又懂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难得的,需要用心发现并培养才能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医院服务。如何借助新医改契机,加速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室管理体制,尽快在管理观念、管理能力、管理水平上实现变革,将核医学科建设成为管理先进的现代化重点科室,需要进行人才管理,更需要合格的、有责任心的管理人才。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核医学科部分管理人员存在着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相对老化,管理技能相对落后的状况;一些同志凭资力、经验或行政命令管理,工作缺少活力,思维缺少创新,虽然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离职业化要求相差甚远,这样很难对科室进行有效的管理[2]。因而,新形势下的管理人才,不仅自身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基本工作,有管理他人并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要有自我学习钻研的精神,还要有传帮带的义务,帮助科室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提高技术水平。管理的真谛是管事理人,即在解决事务中理解、理会、并尊重大家,善于倾听各种意见,讨论总结利用最合理的意见。尊重大家参政议政的权利,理解大家都有实现的愿望。人才不是管教出来的,而是理解引导成长的。从而,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为建设科室、发展科室、壮大科室而服务。并在科室中形成学习型组织,对人才实行形式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最终目的是让大家都有自我实现的感觉,达到人为我用、才尽其能。
1.2 核医学科人才管理的主要方式
核医学科是集诊断、治疗与研究于一体的科室,除医护人员外尚配有其他有关人员,比如专业的仪器修理人员和专业的卫生洗刷人员等。在临床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诊断与治疗人员往往是两个行业人士,但核医学将诊断、治疗与影像或多或少地整合在一起,行业间彼此互相学习、了解并相互渗透及应用,诊断与治疗,并没有绝对的分离,因此必须因人、因才而用。如果一个技术人员或检验人员他有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又肯勤学钻研,虽然没有医师资格证,但在应运敷贴器诊疗方面有独到的理论见解且动手能力极强,为什么不能培养成这方面的专家呢?为患者服务,解除病痛是首要,为规避医疗风险而怕担责任拒不作为才是更大的医疗危险,这也是医德好坏的体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性的自我实现要求,鼓励和理解大家的求学上进精神。进而形成学习型组织方式,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尤其是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交流,这些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个人经验与体会,是有心人长期的心血凝聚,是值得信赖与借鉴的。定期不定时的业务学习或工作小结,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有问有答,互相学习和提高,如此的学习与交流,对提高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尤为重要。而且,每个工作人员都有各自的兴趣及长处,科室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优势,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有所作为,如此去培养人才或是塑造某一方面的专家可能比引进相当的专业人士有着更大的优势。有人才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更好地利用核医学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服务。
2 核医学科日常工作的管理
2.1 日常工作管理中的轮岗制度
核医学专业涉及面广,技术更新快,因而,其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提高学习的任务较重;核医学科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进修、学习、培训和再教育;作为接触电离辐射的核医学科工作人员,除正常的个人防护措施外,尚有法定的放射保健制度(休假和缩短工作时间),也是医院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权益应尽的义务。因此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分工建议采取相对固定并伴有一定的轮转机制,有利于配合各诊疗人员的保健及工作的连贯有序。而且,核医学科是多工种密切合作的科室,大致分为体外诊断、体内治疗、影像检查等三大组,事务繁杂多样,管理工作自然有别于其他科室,必须在有人性化中建立制度化管理。从每日放射防护到工作结束交班,从人员的固定搭配到必要合理的流动,从接待患者到检查或是治疗后的随访,以及与患者的交流到与其他科室的沟通等等,都必须切实可行,有章可循。人性化机动性管理是由于核医学科的特殊情况所致,譬如:月初月末的放射剂量大小有区别、工作场所放射剂量大小也有区别、检测项目上更是存在放射剂量大小的区别等等,因此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及方法上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抓大放小,三大组由三个组长分管,日常工作中直接强调组长的职责职能,这样既调动科员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助于大家保健制度的贯彻实施。
2.2 日常工作中的质量管理
核医学科日常工作中,更应该重视质量管理。在日常诊疗工作中采取专人专职专项的工作方式,有助于尽快培养出专项诊疗方面的专家级人才,从而保证核医学诊疗中的质量。长期的大轮换工作制度只能造成大家样样会,却会而不专,专也不精。核医学科日常工作可采取固定工作的相对轮转,各诊疗人员在互相学习中又互相交流,最终都可能成为各诊疗方面的行家好手。
核医学科除同其他科室有些共性的工作制度外,尚有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诸如放射性核素的订购、领取、保管、使用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卫生清洁制度等等[3]。核医学科避不开的质量管理、核素的进出乃至废物管理、门诊与住院患者的分别管理、药物管理、个人剂量的管理等等都必须制度化、合理化。即使日常工作管理中易于忽略的带教问题也有学问,怎样让实习生或进修生在实践中了解核医学科并宣扬核医学科,从而加强核医学科的诊疗工作质量,也得费些心思。因而,核医学科的日常工作管理必需由日常工作方式、诊疗质量方面着手,务必人人有责,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可干,形成合理、有序的工作体系。
2.3 仪器设备的管理
众所周知,仪器设备是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必要条件。随着核医学设备品种的更新、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和适用病种范围的扩大,对仪器使用者和维护者的要求相应提高,导致设备使用、管理和维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而要求核医学科不断地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而且,仪器的使用性能及效率直接关系到医疗检测质量,仪器的专人专职使用不仅有助于仪器的维护和保养,而且可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核医学科仪器的日常维护一般由本科室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执行。主要包括定期检测仪器性能、机械性能等日常质量控制和校正,制定硬件保养方法及规程。确保诊疗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核医学诊疗的质量。
3 核医学科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核医学科管理的重要因素。核医学科的安全管理有三大点:一是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二是医疗质量的安全;三是工作人员的吸收剂量安全。医疗安全人命关天,其实在核医学科的核素安全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放射源的丢失或是滥用必定导致生命危险和环境污染。因此放射性核素从进入科室到最后的去向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无论是用于诊断的核素还是用于治疗的核素都必须有相应并且详细的备案在册,是否双签名或分源时序都有据可查。核素的安全管理就是管理制度的详尽完备与监督管理的严格实施,也即是制度管理。
医疗的安全管理更是医德的教育管理,是责任心的强化管理,是不断提高诊疗技术的学习管理。故而安全医疗时刻也不能放松,再忙也得放在眼前、搁在心中。护理工作中三查七对制度在核医学科也很实用,手术前的问询制度在核医学治疗上更是不可缺少,放射事故的紧急处理,碘过敏时的急救等等,杜绝一切在诊疗过程中影响或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医疗质量的保证。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安全同样重要,既要工作环境的安全又要辐射剂量的安全。环境的安全卫生由核医学科每个人共同营造,包括卫生员等。只有人人都懂得核医学科放射性活性区区分的意义,才能自觉遵守科室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保证自身安全及掌握诊疗工作中操作安全、规范。合格的身体、坦然的心理、正确的操作、必要的休假等是保证工作人员的吸收剂量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不会伤害机体或器官。反之,认为安全问题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4],必然伤人又害己。安全问题无大小之分,都必须等同视之。
总之,特殊科室的特殊管理是要以自身特点来决定,管人理事或是管事理人是在充分了解科室的特点及同事的特性而作出相应的管理。核医学科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将有利于提高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核医学技术的特长和应用,更有益于诊断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1]许文林.合理高效的投入是降低医院成本的新途径[J].现代医学,2006,34(2):128-129.
[2]聂红霞,张晓亚,张玲霞.医院管理队伍的现状与职业化需求的探讨[J].经营管理,2009,6(36):143-144.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核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8.
[4]杨甫德.浅谈医院管理中的医疗安全管理理念[J].医院院长论坛,2009,6(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