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医师对高血压病的规范性预防和治疗

2010-02-11宁艳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4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收缩压血压

宁艳华

吉林省通化市第九中学医务室(134000)

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已从11.28%上升到18.80%,高血压病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与健康[1]。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病的治疗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患者除了具有高血压本身有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可以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很多人并没有对其引起重视,且不能很好的进行规范性预防及治疗,而导致发病率持续增高。目前我国提倡社区全科医疗服务,这就要求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规范。下面谈谈全科医师对高血压病的规范性防治。

1 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全身血管造成长期超极限的额外压力,导致血管的脆性损伤,最终引起血管的破裂、堵塞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眼底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 高血粘、 高血脂等病症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导致脏器功能的丧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一定要以全方位治疗理念去对待,绝不能仅仅是单纯的降压,在降压的同时,还要调节血糖、血粘、血脂。

2 高血压病防治的最新进展

新的高血压分类标准为:理想血压:收缩压<120舒张压<80,正常血压:收缩压<130舒张压<85,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舒张压85~89。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49mmHg 和舒张压在90~94mmHg者。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180/110mmHg。收缩压或舒张压的最高级进行分类。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增高的危害更大。对无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正常高限血压人群,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监测血压变化。降压目标:中青年血压<130/85mmHg;老年人血压<140/90mmHg[3]。

3 高血压与并发症

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整个高血压病患者中前者占95%以上,后者不足5%。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心脏、大脑、肾脏等人体质量要器官,在长期高压的冲击下,血管壁和脏器组织严重受损,功能下降。例如心脏受损造成心肌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受损造成肾功能衰竭;脑部可引起血管硬化造成脑梗死或脑出血;眼底动脉硬化造成眼底出血甚至失明。

4 高血压病的防治

高血压病的防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应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②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1g/24h时,至少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5mmHg,甚至在125/75mmHg以下。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也不例外,应降至140/90mmHg以下。现在更重视收缩压下降的意义。认为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④临床试验证实,要达到理想的降压水平,69%的高血压患者需接受联合用药,尤其中重度高血压。

5 更新观念、规范诊断、科学防治高血压

在高血压病防治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①认为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会加重心、脑、肾供血不全或者加重症状。众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所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血压在正常的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缓慢而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明显降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也可减轻症状。②对于合并糖尿病、相关临床并发症、高脂血症、吸烟及肥胖等危险性越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水平应越低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疗效的监测力度不够。③喜欢用作用快的短效药物,即使用长效制剂,也是频繁更换药物,在一种药物尚未起效前,就换用另一种药物。也有人在长效药物起效前,先搭配用另一种药物。其实这并无必要,除非高血压急症。对多年的高血压无须立即降至正常,应该缓慢、平稳降压,尽量用每日一次的长效制剂。④引导患者服用有效药物。应该注意合理配伍如小剂量利尿剂是一种最好的治疗配角,该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明显提高降压疗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糖尿病或冠心病时合并的高血压均是安全有效的。

现在认为,可以应用2~3种成分明确的复方制剂。其好处有:①可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相应不良反应。有些药物配伍后还具有协同增效作用。②服用方便、效果好、价廉、顺从性好。高血压规范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是要将最新的指南和进展变为全科医师的自觉实践。规范高血压防治,应在指南的指导下,对每个患者用药个体比,用药宜简便易行,提倡用长效药物。

6 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高血压患者检出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和随访,这是防治必不可少的干预措施。要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确保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使其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步地、谨慎地降低,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并予以维持。原则上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终生服药,但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撤药后无反弹者可以在严格监测的情况下减药或停药,如血压回升应及时恢复用药。

7 合理饮食,减轻体质量

饮食中脂肪的增加会促进有肥胖倾向者的危险,体质量增加明显者应减少肉类的摄入。合理的饮食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压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4]。

通过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随访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这一点是减少人群心血管病负担的重要保证。

[1]王永兰.自拟活血化瘀方辨证施治高血压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38.

[2]张丽.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疗效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45.

[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S].1999.

[4]刘亚楠.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06.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收缩压血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