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检查情况
2010-02-11金顺爱
金顺爱
延边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133000)
自2007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1]。为了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医院对门诊处方质量管理及合理用药检查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院部的新规定,对门诊处方、病历医嘱,检查其质量和合理用药与否,对发现的不合格处方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并把分析结果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医师和药师,从而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也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 资 料
随机抽查2009年度我院门诊处方3460张和住院病历160例,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以及药品说明书和有关医疗文书为依据,对处方质量和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通过审核门诊处方和抽查住院病历,对我院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检查结果如下:
随机抽查2009年1月20日~12月20日门诊处方3460张,其中处方内容不全的542例;诊断与用药不符的8例;存在配伍禁忌的28例;存在不合理联用的70例;存在重复用药的85例;超过药品说明书用量的49例,不合格处方共782例,占抽查处方数量的22.6%;随机抽查住院病历160例,其中存在配伍禁忌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的8例;给药方法、剂量、途径不正确的27例;术前应用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的25例;围手术期品种选择不当的7例,不合理用药病历共67例,占抽查病历的41.9%。
3 讨 论
合理用药检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3.1 诊断与用药不符及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
如临床诊断为上感,开药为降压药;诊断为糖尿病,处方为胃炎用药等。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医师省去了第二诊断 ,单从处方看,用药与诊断不符。抗菌药物的选择上,普通感冒,预防感染选用第3、4代头孢菌素或第4代氟喹诺酮类,选药起点高[2];氨曲南用于切口阳性菌感染,而氨曲南只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等。
3.2 存在配伍禁忌和不合理的联用
主要体现在不同PH值的药物在同一容器中使用,产生理化反应,如维生素C针+肌苷针、地塞米松针+头孢呋辛针[3]、维生素C针+胰岛素针;不合理联用实例:头孢氨苄片+罗红霉素+多索茶碱 、 阿洛西林+罗红霉素、百定(哌拉西林舒巴坦)+ 阿奇霉素 ;属于繁殖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联用,前者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最强,对静止期的细菌抗菌作用甚微或无作用。而后者能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前者的抗菌作用,故应避免二者联用。若必须联用,可先用杀菌剂,间隔一段时间后,再使用抑菌剂;克林霉素+罗红霉素+多索茶碱;克林霉素+罗红霉素联用并不能增强抗菌作用,这是由于二者的作用部位均在细菌细胞核糖体的50—S亚基上,联用后发生竞争性结合,影响了抗菌作用,如果考虑到患者存在厌氧菌感染,建议将克林霉素换成甲硝唑;呋塞米+氨茶碱+去乙酰毛花苷,呋塞米致低血钾,使去乙酰毛花苷致心率失常,氨茶碱也可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叠加;活菌制剂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可被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而失去药理活性,若必须联用应将给药时间错开;阿司匹林+ß受体阻滞剂或ACEI;由于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降低这两类药的抗高血压作用,故联用时,血压控制可能会失效[3]。
3.3 存在重复用药
西替利嗪+扑尔敏;二者均是H1受体拮抗剂,二者合用会使心脏等不良反应增加;尼莫地平+硝苯地平,二者均为钙通道阻滞剂,同服后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4];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比利片,二者都是促胃动力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青霉素针+阿洛西林等,医师可能认为联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会让抗菌作用增强,但是这种竞争共同的霸位的重复用药不仅不会增加抗菌效果,反而会产生拮抗,还可以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及增加耐药性。
3.4 给药方法、剂量、途径不正确
邦亭的使用,邦亭作为血凝酶,在我院骨外科手术中较普遍使用。如邦亭 2U+0.9% 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这与说明书不符。邦亭的说明书;各类外科手术:术前一天晚肌内注射1单位,术前1h肌内注射,术前15min静注1单位,术后3天,每天肌内注射1单位。 痰热清注射液:个别病历用量为30mL~40mL,说明书上,静脉滴注,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头孢呋辛注射液,我院普遍用量为 2.0g/次或 2.25g/次或3.0g,说明书上,成人常用量为每次0.75g~1.5g,每8h给药。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舒萨林):个别病历用量为 3.0g/次/日,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说明书中成人剂量:每次0.75g~1.5g,每日3~4次。如果药物剂量过大,药物毒性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些伤害是慢性(迟发)的一时不易察觉,但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反而,剂量过低,则达不到治疗目的。给药次数: 普遍存在用药次数与药品说明书不符的现象。特别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ß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我院无论病情轻重,均选择静脉滴注的方法。
3.5 术前应用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
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术前给药,都超过0.5~1h;术中给药为0例;均是术后返回病房才开始给药。均丧失细菌最盛繁殖期。用药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4例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达20多天。
3.6 围手术期品种选择不当
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除泌尿外科推荐使用氟喹诺酮外,其他外科手术预防革兰阳性菌均推荐使用第1、2代头孢菌素,预防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推荐第2、3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6]。调查中发现普外、骨科等均用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作为预防使用的情况,氟喹诺酮类因大量使用,耐药率高,而且需要一定输液量且需缓慢滴注,不能满足术前快速短时间滴注的要求,用药缺乏针对性。
从调查分析看,我院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质量基本合格,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警惕性,药剂科应加强学习和严把审方关,加强医务人员和药师的沟通,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服务。
[1]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EB/OL].http://www.moh.gov.cn/news html/18177.htm,2007-02-09/2007-05-18.
[2]周薪,刘瑞凝,李宏杰.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实践及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89.
[3]彭晓燕,姚冰,潘杰等.2007年我院门急诊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83.
[4]黄翠丽,任浩洋,王艳红.2007~2008年我院老年病区抗栓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5):339.
[5]毛月,王双全,管慧.2007年8月~2008年11月我院处方质量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9):675.
[6]赵环宇,孟黎辉.我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