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

2010-02-11李新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8期
关键词:中耳化脓性中耳炎

李新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之一,通常反复发作,以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病情发展可造成耳部脓肿、迷路炎、面瘫、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要进行彻底清除中耳乳突病灶,防止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基础上保留并重建中耳鼓室正常结构,提高中耳传音功能,恢复实用听力;该手术应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炎症控制之后实施[1]。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实施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0例(64耳),经过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6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2~51岁,平均37.8岁;病程1~36年,住院时间15~22d,平均住院时间18.4d,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28耳,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1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耳;术前气导听阈为40~60dB,平均(50.6±8.32)dB,骨导听阈在20dB以内。

1.2 手术方法

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单纯乳突根治术19例,改良乳突根治十鼓室成形术29例,鼓室探查+鼓窦开放术12例;重建听力材料为自体听骨、耳屏软骨或软骨膜、颞骨、颞肌筋膜。

2 结 果

术后6~8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术后10~15d取出外耳道内填塞物,均无异常流血,流液情况,所有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鼓膜及耳甲腔己完全上皮化,基本恢复雉形结构;术后3个月做纯音听力测定,与术前相比平均提高15dB。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本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尤其是己出现并发症者,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根除病灶,但担心术中、术后出现意外或并发症而感到恐惧,因此,护士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术前向患者简要介绍手术相关知识,讲解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及治疗效果;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告知术中术后注意事项,让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地参与治疗和护理,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3.1.2 术前指导

向患者解释术前各项准备的目的及术后注意的事项,讲解麻醉方式,术中可能会听到锤子的敲击声,头部震动感或出现嘴歪,嘱咐患者不要紧张,喊叫以免损伤面神经;对于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术前应训练其在病床上吃饭和解大小便;同时教会患者正确擤鼻、洗耳、滴耳的方法,防擤鼻不当分泌物由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正确擤鼻方法为单侧鼻孔轻轻擤或将鼻涕吸入口中吐出[2]。

3.1.3 术前完善检查

行X线乳突拍片、体层片及CT检查,以此了解病变范围及骨质破坏程度,以便术者对局部立体印象的建立和正确制定手术方案,完善各项常规辅助检查;取患者耳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指导应用抗生素;高龄患者应注意血糖、血脂以及面肌肌力检查和听力测定,鼓膜成型术者需做咽鼓管功能检查,鼓膜穿孔者需做棉片贴补试验。

3.1.4 皮肤准备

术前1d剃净耳廓周围5~7cm范围头发,剪去术耳外耳道耳毛,清除耵聍,并以酒精消毒外耳道皮肤,男性患者尽量劝其剃光头,以减低污染,女性患者需将多余头发向健侧编成发辫[3],全麻者术前6h禁食,麻醉前用药遵医嘱执行。

3.2 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流动,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及面部运动情况,由于该手术时间较长,且头面部手术在铺巾时,面部遮掩广泛,再加上患者头面偏斜,易致呼吸道梗阻,所以术中应严密观察,防止巾单盖住口鼻窒息缺氧。随时观察患侧面肌运动情况,引导患者做鼓气、闭眼、示齿等动作,如发现阵发性面肌抽搐或术侧面肌张力减弱,应及时通知医师;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3.3 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体位对伤口愈合很重要,全麻未清醒前应绝对卧位,头偏向健侧,术耳朝上,清醒后静卧休息,跟局麻患者一样,镫骨手术者绝对卧床48h;7~10d内给予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减少头部剧烈运动,防止碰撞、挤压伤口,目的是防止重建听骨链及修复的鼓膜移位[4]。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麻醉清醒6h后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1~2d给予半流质饮食,3~5d后进软食,以后过渡为谱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若有鼻塞、流涕应服用抗组织胺药和以1%麻黄素溶液滴鼻,保证鼻腔通畅与引流;勿用力擤鼻,以免使中耳气压改变,造成移植物移位。

3.3.2 术后换药

术后换药是中耳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跟手术成功与否关系极大,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包扎术耳敷料应每天更换1次,术后7d拆线,术腔填塞的纱条应常规于2周后抽出,并检查手术创面有无明显感染、移植物生长情况和上皮化情况,有无多余不健康的肉芽组织等。此外,铜绿假单胞菌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较常见的致病菌[5],其危害较大,临床上应严格隔离,所有器械单独处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本组无1例因换药污染而感染。

3.3.3 疼痛的护理

由于手术创伤、颞部取筋膜、耳腔内填塞纱条,患者术后3d内大部分会出现耳痛、头痛等症状,应给患者取舒适的卧位,避免局部受压而引起疼痛,告诉患者这些不适会在1~2d后逐渐减轻,嘱患者伤口拆线前宜进软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硬性食物,以免因咳嗽、打喷嚏及咀嚼时牵拉伤口引起疼痛和出血,对疼痛明显者可常规给予非甾体类止痛药,若有头痛、嗜睡、神志迟钝、生命体征异常时,不要随意给止痛药物,以防掩盖病情。

3.3.4 并发症的观察

①眩晕:为前庭、半规管损伤所致的一系列症状,术后应严密观察,本组术后早期眩晕11例,伴呕吐者6例;眩晕发作期间加强生活护理,避免外伤,嘱患者闭目静卧,多给予心理安慰,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遵医嘱给予眩晕停、非那根、胃复安等对症处理,l周左左眩晕即可缓解。②面瘫:是中耳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若出现面瘫可能与术中损伤面神经、术腔填塞过紧致面神经血运障碍或局部炎症、水肿波及面神经有关[6]。本组2例于术后第2~4天出现面瘫,考虑为术后软组织水肿,压力增大,使面神经受压迫刺激所致。报告医师后抽取术腔纱条,解除局部压迫,在加强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并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等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例在20d后受损功能恢复,1例3个月后完全恢复。③脑脊液耳漏:注意观察伤口分泌物情况,如耳道流出清水样分泌物应警惕脑脊液耳漏。嘱患者卧床休息1周,床头抬高15°~30°,避免引起颅内压升高的举动。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变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出血:术后敷料常有少量血染,如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外面敷料并加压包扎。若出血过多应与医师及时联系,及时处理,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对出血明显的患者应立即协助医师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探查。⑤术后耳内长期流脓[7]:多因术中为将乳突腔轮廓化,病灶未彻底清除所致。每日换药并观察敷料颜色变化,及时清理乳突腔。⑥味觉障碍:由于病变累及鼓索,或术中为了切除病变不得己切断鼓索,都可以导致术后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通过神经自身修复或由对侧代偿,症状均可在3个月内自然消失。

3.4 出院指导

患者在出院后要重视自身护理,防止感染,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忌辛辣刺激之品,以增强其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淋浴时用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以免进水,术后半年内不宜游泳,不宜乘飞机或到高海拔地区,不能潜水,避免气压变化影响中耳结构,2个月内禁用任何滴耳液,耳内痂垢不能自行挖去,应由医师处理;每日自用拧干的酒精棉球堵住外耳道,其作用为吸出溢出的少量分泌物,还可以屏蔽粉尘及病菌进入术腔,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生素。出院1周门诊复查,以后2周复查1次,术后约2~3个月恢复干耳,1年后应6个月~1年复查1次,嘱患者要终身复查。如出现高热、持续耳痛、耳内出血、流脓、眩晕等症状要随时就诊,以便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发展,影响治疗效果。

4 讨 论

笔者通过对60例(6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恐惧与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解除顾虑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术后实施有效观察和精心护理,加强其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6.

[2]戴宝珍,陶祥龄.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6.

[3]石中玉,马凤英.现代手术室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4]梁鸿飞,张建玉.中耳鼓室成形术的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10):72.

[5]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6]张丽文,郑东侠.胆脂瘤型中耳炎鼓室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2):157-158.

[7]王立芳,林英.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6,8(4):33.

猜你喜欢

中耳化脓性中耳炎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先天性中耳畸形的临床分型及其与耳聋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医院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与用药分析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