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穴治疗急症6则

2010-02-10苗卫萍吴良志指导苗子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3期
关键词:丰隆毫针绞痛

苗卫萍 吴良志 指导 苗子庆

1 德州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德州 253016)

2 德州中央直属粮库门诊部(德州 253000)

1 肾绞痛

权某,男性,52岁,驾驶员,2001年4月3日出诊。2h前,手提重物乘车,突然右上腹剧痛,呈绞痛。出冷汗,恶心欲吐,向右侧阴囊、大腿内侧放射,肉眼观察有血尿,急来求诊。刻下:仍右上腹绞痛,头额微汗,痛苦呻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诊为肾绞痛,辨证为邪伤尿道,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治宜化瘀通络。急取三阴交穴针刺。令患者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三阴交穴,进针1寸左右,出现酸胀麻感,用平补平泻法强刺激捻转约3min,痛痛即刻缓解,余症消失。之后腹部X线拍片,未见结石影。随访8年之久,一直未复发。

按:肾绞痛是指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嵌顿在输尿管,引起输尿管痉挛,从而导致腰部或上腹部剧烈的绞痛,伴有尿液改变的一种急痛。属中医学“石淋”、“腰痛”、“尿血”等范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位,除对脾胃病有其治疗作用外,对妇科、前阴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均有治疗作用。本案针刺三阴交穴治疗肾绞痛获愈,可知,单刺三阴交穴具有缓解输尿管痉挛引起疼痛的作用,并有下排结石的功用。因此,单刺三阴交穴治疗肾绞痛具有确切的效果。

2 肋间神经痛

马某,女性,73岁,退休工人,2008年8月15日初诊。5d前因情志不遂而发病。咳嗽,深呼吸,翻身、身体转动而疼痛加重。患病以来因疼痛影响饮食、睡眠,情绪紧张,焦虑。检查第7肋骨边缘有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中医诊为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治宜行气活血止痛,故选内关穴。针法:令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前臂平放在桌面上,在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偏内侧,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1寸余。出现酸、胀、麻感,捻转约2min,右肋下疼痛立刻缓解。留针30min,每10分钟捻转1次。随访多次,一直未反复。

按:肋间神经痛是指1条或数条肋间神经及肋间支配区域经常性疼痛。疼痛呈带状,放射至前胸、后背或肩部。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重;属中医学“胁痛”、“胸痛”等范畴。本案针刺内关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可宣通上、中、下三焦气机,平冲逆之气。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循行上胸膈,遍历胸腹间,调理气机。单取内关穴针刺,故能迅速缓解胁下疼痛。

3 血管神经性头痛

张某,女性,67岁,2008年8月4日初诊。头痛40余年,加重20d。40年前,产后受风头痛,先右半侧脸胀,后出现右半侧头痛,严重时,波及左侧头痛,伴恶心呕吐,每次发病与劳累、生气、受风等因素有关。口服扑热息痛片有效。最近20d,因受风而加重,服扑热息痛1片难以奏效,需加服2粒速效感冒胶囊。因经常服止痛片,引起胃痛、胃胀。某综合性医院检查确定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曾用过针灸、中药,一直不能有效控制。来诊时,头痛仍每天发作,仍口服速效感冒胶囊2粒,扑热息痛1片。畏寒怕风、二便调,睡眠时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证为卫气两虚,风寒入络,血瘀滞脉,不通则痛。选后溪透合谷穴针刺。针法:令患者握拳,在小指尺侧赤白肉间,掌横纹尽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后溪透合谷穴,酸、胀、麻感后,持续捻转约1min,疼痛缓解。留针30min,每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巩固5次,2个月未复发。

按: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头项强痛,是其治疗范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俞穴,主治头面部疾病,因此针刺后溪透合谷穴,对头面部疼痛,具有良好的协同止痛作用。故针刺后疼痛即可缓解,较长时间未反复。可知,后溪穴透合谷穴,对于因风、因虚、致瘀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 痛经

洪某,女性,18岁,2002年6月17日初诊。痛经加重5h。刻下,小腹冷凉剧痛,出冷汗,痛苦呻吟,躁动不安,舌质淡红,苔白润,脉弦紧,证为寒凝胞宫,瘀血阻络,不通则痛。选子宫穴针刺,针法:皮肤常规消毒,28号1.5寸毫针,直刺子宫穴,深约0.2~0.3mm至耳膜软骨,补法捻转约3min,痛即缓解。留针20min,每5分钟捻转1次,在针刺中耳膜发热,同时小腹冷凉变暖,针后病除。

按: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疼痛或导致腰底骶疼痛,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称之为痛经。子宫穴是耳针穴中一穴位,主治泌尿、生殖、月经一类疾病。本案痛经用针刺子宫穴,针后疼痛即可缓解。由此可知,子宫穴具有温经散寒,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因此对虚寒引起的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5 脏躁

李某,女性,45岁,1985年6月2日初诊。2h前,因口角导致情绪激动哭闹不止。注射安定未效,急邀出诊。刻下:哭闹不已,躁动不安。治宜祛痰降火。急取丰隆穴针刺。针法:丰隆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丰隆穴,用泄法强刺激约30s后。全身松软,深深叹气,缓解如故。

按:脏躁,根据临床表现,类似现代医学中的癔病、神经官能症等。属中医学“奔豚气”、“梅核气”、“郁证”等范畴,本案发病由情志不遂所致,心宜静,静则心神内守而神藏,若为忧伤、恼怒等七情所伤,损及心营,营血不足,气余火盛,火盛生痰,痰火上扰神明,躁动不安失控而发病。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俞穴,用毫针针刺急刺用泄法,降火化痰。胃经火得清,痰得化,神明窍开,躁动自安。

6 抽搐症

陈某,女性,36岁,2002年3月24日初诊。2年来,因家事纠纷,经常四肢抽搐,每因劳累、失眠、生气而诱发,有时1月发病4~5次。2h前,因家事,情志不遂,随即出现四肢抽搐,自己不能控制,门诊输液无效。应邀出诊。诊见:四肢抽动,肢体强硬,意识清醒,头晕,口干,口苦,心烦,大便干,不发热。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脉滑数。证为阳明痰热上逆,上扰神明,肝风内动。治宜清热化痰。急取丰隆穴针刺。针法:令患者侧卧,丰隆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5寸毫针,直刺丰隆穴,出现酸胀麻感后,用泄法强刺激捻转,约3min,抽动即可缓解,留针30min,每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连续针刺5次,随访半年未反复。

按:抽搐有发热性和不发热性两种,发热性抽搐多由于湿热之邪,损于营血,或热邪内犯心包,热盛动风。无热性抽搐,多由于脾虚失运,津液凝聚成热痰而生风,或肝肾阴虚,筋失濡养,肝风内动,发为抽搐。本案因家事生气,痰火风动,针刺丰隆穴清热化痰,而缓解,巩固5次,半年未复发,因此,抽搐证,用清热化痰法针刺治疗,有确切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丰隆毫针绞痛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想要畅通气血,试试常按丰隆穴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绞痛不是脚痛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豁痰要穴丰隆穴
绞痛
祛痰湿降血脂的丰隆穴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