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樟连应用穴位注射的临床经验

2010-02-09马振宇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尺泽补法泻法

马振宇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王 芸 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

王樟连应用穴位注射的临床经验

马振宇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王 芸 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

王樟连 穴位注射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盆腔炎

导师王樟连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尤精于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本文就其应用穴位注射的临床经验及验案介绍如下。

1 临床经验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穴位针刺与注射药物的双重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因而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王老师认为,穴位注射疗法作为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应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与针灸补泻操作的方法,以提高疗效。尤其在补泻操作上,强调运用迎随补泻,提插补泻,注射推药速度快慢的补泻等方法以达到治疗目的。在穴位注射治疗过程中,随经络走向进针,进入皮下后,在穴位浅层得气,再向深层边进针边缓慢推注药水,此为补法;穴位注射迎经络走向进针,进入穴位深层得气后,较快地推注药液,同时出针,此为泻法。与此同时,王老师还认为,在强调手法操作上体现穴位注射补泻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实证者在选用注射药物及选穴上选择以泻实作用为主的药物及经穴,虚证者则选择以补益作用为主的药物及经穴。通过合理的辨证和补泻操作,往往能取得较之常规穴位注射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2 典型病例

2.1 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方法:①注射药物: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②选穴:基本穴为尺泽、孔最,急性发作期,咳喘较甚加用天突、廉泉或定喘;缓解期,加用足三里、丰隆。③方法:急性发作期穴位注射采用泻法,缓解期采用补法操作。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个疗程10次的穴位注射,隔日1次 ,每次选4 个穴位,每穴 0.25ml~0.5ml,每次 2ml,一般需治疗3年。

虞某,男,77岁,退休工人。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每于秋冬季节发作,发则持续2~3个月。来诊时诉感冒后致咳嗽、咯痰,伴呼吸困难1周,在外院经西医输液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仍咳嗽气喘,稍动则加剧。刻诊:胸闷气喘,舌质红,舌苔黄,脉滑稍数。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紊乱,透明度增高,有轻度肺气肿征象。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选用尺泽、孔最、天突、廉泉,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采用泻法操作。治疗5次后,患者自觉咳嗽明显减少,咯痰和呼吸困难现象仍存,此时选用尺泽、孔最、足三里、丰隆行穴位注射,采用补法操作,继续治疗5次,诸症均明显好转。同时嘱其春秋二季继续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经治疗1年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第2年未再发作,现随访中病情稳定。

按: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多由于肺、脾、肾三脏虚衰,肺失肃降,脾失运化,肾失摄纳,故而出现咳嗽、咳喘、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反复发作。王老师认为,治疗应遵循朱丹溪“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的宗旨,但重点在于未发时的治疗。卡介苗多糖核酸具有调节人体免疫机能,抗过敏及平喘作用。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合穴,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两穴合用,能利肺气,起到止咳平喘之效。天突、廉泉具有宣肺化痰利咽之功效,定喘为经外奇穴,多用于咳嗽、气喘等症,在慢支急性发作期咳喘较甚时选择以上穴位,能起到较好的止咳平喘作用。而在慢支发作缓解期,选择具有健脾益气的足三里穴和健脾化浊的丰隆穴,调整脾的运化功能,配合尺泽、孔最二穴,以达补益肺脾之气,化痰降浊,缓解及控制慢支发作的效果。

2.2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法:①注射药物: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②选穴:足三里、肾俞、脾俞,尿红细胞增高者加用血海,尿白细胞偏高加用中极穴,合并肾性高血压加用曲池,水肿明显者加用水道或阴陵泉。③方法:足三里、肾俞、脾俞穴选用黄芪注射液双侧穴位注射,一般采用补法操作,每穴1ml,血海、中极、曲池、水道或阴陵 泉选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一般采用泻法操作,每穴1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5天,一般治疗2个疗程。

郑某,男,55岁,干部。慢性肾炎病史5年余,曾3次住院治疗,也曾服中药治疗1年余,仍反复发作,尿蛋白(+)~(++),持续已2年余,故要求穴位注射治疗。刻诊:腰酸耳鸣,面色无华,畏寒肢冷,食纳不馨,脉细滑,苔薄白稍腻,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生化检查:总蛋白66g/L,白蛋白46g/L,球蛋白20g/L,总胆固醇5.25mmol/L,肌酐 229μ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38%,血红蛋白100g/L,血沉10mm/h,血压18.3/10kPa。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予黄芪注射液于肾俞(双)、脾俞(双)、足三里(双)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于中极、血海(双)穴位注射。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生化检查总蛋白72g/L,白蛋白48g/L,球蛋白25g/L,肌酐106μ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48%。随访2年,尿常规及生化常规均正常。

按: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为脾肾阳虚,标实多为湿热、痰瘀互结于下焦,故治疗上应从补益脾肾,升阳举陷,清利湿热入手。选用足三里、脾俞、肾俞穴,意在补脾益肾,祛湿助运,加用补气健脾利湿之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中极穴利膀胱、清下焦湿热;血海调血、宣通下焦;曲池镇风降压、调和营卫;水道与阴陵泉则具利水渗湿、通调水道之力,利于水道之通利而消水肿,故选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当归注射液。

2.3 慢性盆腔炎 治疗方法:①注射药物:香丹注射液。②选穴:天枢、关元、足三里,疼痛较剧加用水道。③方法:天枢、水道多用平补平泻或者泻法;关元、足三里多用补法。穴位注射每穴1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楼某,女,工人,32岁。时发小腹坠痛,白带量多,自觉疲乏,每逢经期和劳累后加重。曾在某妇产科医院门诊检查及服抗生素治疗,虽有效,但停药后经常反复,经人介绍至王老师处希望采用中医治疗。刻诊: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多,色黄,有臭味,神疲,夜寐欠佳,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正常,子宫直肠陷凹少量积液。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下焦,兼心脾两虚。采用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选用双侧天枢、水道、足三里及关元,天枢与水道采用泻法,足三里、关元采用补法,隔天1次。1个疗程后诸症明显减轻,第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B超检查正常,巩固治疗5次后,告病已痊愈。

按: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少腹痛”、“痛经”、“带下”等范畴。病因主要责之瘀血、湿热、肾虚,病性属本虚标实。香丹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抑菌功能。关元属任脉穴,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具调理冲任之功;天枢处于带脉循行部位上,“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岐,皆络带脉”,故能使气血冲利流畅;水道穴利水止痛,《针灸甲乙经》记载:“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水道主之”,故当疼痛较剧时加用该穴往往能收到良效。以上三穴均位于下腹部,所以也能发挥穴位的近治作用。王老师认为,慢性盆腔炎慢性进展、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并非单纯的感染性炎症,而主要与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和抵抗力的低下有关。通过足三里穴的免疫调节作用,配合其他诸穴,达到扶正抗邪之功。

2009-11-06

猜你喜欢

尺泽补法泻法
尺泽穴定位及其刺灸法初探*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针灸大成》中尺泽穴临床应用探析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太阳穴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Chize (LU 5) versus Shangjuxu (ST 37)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