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独秀的教育方针思想述论

2010-02-09黄宝春

关键词:教育方针陈独秀思想

黄宝春

(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浙江金华 321004)

陈独秀的教育方针思想述论

黄宝春

(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浙江金华 321004)

陈独秀的教育方针思想主要分为反复古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个方面:其反复古主义的教育方针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提供了理论准备,其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针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教育纲领的制定及其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陈独秀的教育方针思想对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影响和史学价值。

陈独秀;教育方针思想;反复古主义;马克思主义

在近现代中国史上,陈独秀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人物,他曾被毛泽东尊之为“思想界明星”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人物,陈独秀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和主张,经历了前期反复古主义和后期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教育主张,为建党初期教育纲领的制定及其实践活动做了很好的理论准备。

一、陈独秀的反复古主义教育方针思想

辛亥革命以后,民初政府所颁布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宗旨及其十四项教育改革政策尚未实施,旋即为袁世凯氏“爱国,尚武,尚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七项教育要旨所取代。实际上,这个教育宗旨是对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宗旨的复制,而且还增加了“戒贪争,戒躁进”两条对受教育者的禁止性条律,其专制性更胜一筹。为此,陈独秀等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 1915年 9月创刊的《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为阵地,倡扬民主与科学两杆大旗,展开了对该教育宗旨的猛烈批判。

陈独秀连发檄文,对以孔教为核心的复古教育要旨进行无情的鞑伐和抨击,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主张。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一九一六年》等文中,他指出,孔教的根本教义是“三纲”,其实质在于维护“别尊卑明贵贱之阶级制度”,宣扬封建的人身依附,扼杀“独立自主之人格”,其恶果一是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二是窒碍个人意识之自由,三是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四是养成依赖性和戕贼个人之生产力。因而,将孔教定为国教,或是“以孔子之为修身大本”等,不但违反思想自由之原则,而且违反宗教信仰自由之原则,民主国家祀孔,正如专制国家祀华盛顿、卢梭一样荒诞不经。

针对当时的“教育救国论”,陈独秀提出教育为救国服务,是将教育视为救国手段之一——与军事、实业并列,所谓“大家赶紧振作起来,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或是办团练,或是练兵,或是开学堂”,学习包括实业在内的各种学问,以及积极提倡收回矿山开采权、发展民族工业等等[1]。显然,比起教育救国论者将教育作为救国的唯一方法或第一方法,陈独秀的教育为救国服务,更接近教育社会功能的本来面目,因而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同教育功能的无限夸大的教育救国论相比,陈独秀的主张也具有更多的历史进步性。

在《近代西洋教育》一文中,他指出,西洋教育有三大方针:一是自幼的而非被动的教育,是启发的而非灌输的教育;二是世俗的而非神圣的教育,是直观的而非幻想的教育;三是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教育,共和国民主教育必须取法西洋,“弃神而重人”,以个人本位为基石,在法律之上平等人权,在伦理之上独立人格,在学术之上破除迷信、提倡思想自由。针对在复古教育要旨的桎梏下中国教育的种种顽症和病况,他指出:“我们中国,模仿西洋创办学校已经数十年,而成效毫无,学校处数固属过少,不能普及,就是已成的学校,所教的非是中国腐旧的经史文学就是死读几本外国文和理科教科书,也是去近代西洋教育真相真精神尚远。此等教育,有不如无,因为教的人和受教的人都不懂得教育是什么,不过把学校毕业当作出身地步,这和从前科举有何区别呢”[1]?因此,中国教育应吸取西洋教育之真髓,“弃神圣的经典幻想而重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技能”,使学生真正学得一些“吃饭穿衣走路的本领”,而不是专事“记忆先贤先圣的遗文”或是“专门天天想做大学者、大书箱、大圣贤、大仙、大佛”,应该以养成新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人格”为教育的根本依归。

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中,他更主张“用科学的现实生活来取代复古迷信”,“用民主主义的教育来取代专制主义的教育 ……”[2]。他直接指出,教育方针有“如矢之的,如舟之舵”,教育应该启迪人民觉醒,发展人民身心,“以吾昏惰积弱之民,谋教育之方针,惟去短择长、弃不适以求适,易词言之,即补偏救弊,以求适世界之生存而已。外览列强之大势,内览国势之要求,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象,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3]。“准此以定今日之方针,其义有四:一是现实主义,即用科学的现实生活的教育来取代复古迷信的理想主义教育,此‘诚今世贫弱国民教育之第一方针矣’;二是惟民主义,即用民本主义、平民主义的教育来取代君主专制的、惟命是从的教育,也就是要用民主主义的教育取代专制主义的教育;三是职业主义,即用职业教育或实利教育取代‘功利货殖,自古为羞’的空伦理说教的传统教育;四是兽性主义,即用注重体魄和意志锻炼的强身教育取代忽略体育,专以养成‘白面细腰’书生的弱民教育,旨在强调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顺性率直,不饰伪自文等方面的教育训练”[4]。陈独秀提出的教育方针,其实质乃是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认为,“一切思想行为,莫不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现实世界之内有事功,现实世界之外无希望”。因此,现实主义,为今世贫弱国民教育之第一方针。他认为,封建与君主专制时代,人民惟统治者之命是从,无互相联络之机缘,团体思想因以薄弱。民主的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人民应有自觉自重的精神,惟民主义在教育方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今日世界乃经济之世界,于此经济竞争剧烈之秋,提倡职业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每见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如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因此,注重体育在教育方针中有着重要的意义[5]。

1902年,在给就读于南京陆军学堂的王希颜的信中,他提出:“蒙学莫急于德育,而体育次之,若智育,则成童以后未晚也。诚以德为人道之本,无德则无以立,智必不醇。”这是陈独秀第一次提出学校教育应以德、体、智三育兼备的主张[6]。1903年,他在《安徽爱国会演说》中提出,为了驱逐俄国侵略军、救国图存,当前要做好三件事,一要知道中国将要被瓜分的时事消息,次年,他创刊《安徽俗话报》,教大家“通达学问,明白时事”,这是智育;二要在思想上培养起爱国心,这是德育;三要锻炼体魄,这是体育。他说:“我全国之人皆奄奄无生气,若长此不振,即以农工商矿等业,亦必战败于世界,而不可以长存,况欲执干戈卫社稷乎”[7]?体育,关系到国家生产和国防实力,尤为重要。1904年,在《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中,他肯定王阳明“教人的大主义”首先是教人做人,尽人伦,强调从小注重德育,是“根基培养,长大成人自然是有用的国民”。他肯定王阳明的歌诗、习礼、读书,其“立教的本意”,不但是要“培养童子的德性,开投童子的知觉”,而且可以供儿童运动身体,调和血脉,坚强筋骨[7]。

总之,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陈独秀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无疑代表并引导了当时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针思想

陈独秀继新文化运动前期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运用进化论武器批判复古教育之旨以后,已转变为一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转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来观察和分析教育问题。他指出,所谓教育,“自狭义言之,乃学校师弟之所授受;自广义言之,凡伟人大哲之所遗传、书籍报章之所论列、家庭之所教育、郊游娱乐之所观感,皆教育也”[8]。这就是说,教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教育仅指学校教育,广义教育则还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无论狭义还是广义,陈独秀认为,教育与思想文化、道德、宗教一样,均属于“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都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而非基础之本身”[9]。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一方面,它不仅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能脱离政治,所谓教育独立,实际上是“把教育界搬到空中去独立或是大洋中去独立”;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唤起民众、鼓励革命等手段反过来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疑,此种关于教育的上层建筑特点的洞见,不仅为我国早期教育纲领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较之于同时代李大钊等人对教育的看法也要深刻而多彩。

在《新教育是什么》、《教育与社会》的演讲中,陈独秀更进一步指出,新教育与旧教育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教育主义的不同。旧教育是主观的,它的教育主义是个人的,新教育是客观的,它的教育主义是社会的。“旧教育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它“把教育与社会分为两件事,社会自社会,教育自教育”,从而降减了教育的效力;而新教育主义则注重改良社会以及与社会密接,而不专在造就个人的伟大。中国教育朝什么方向发展?显然,陈独秀主张发展“建议在社会的需要上面”、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向社会开放的新教育。但新教育又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是循旧教育之轨,还是走新教育之道?两者之中又该做如何选择?前已述及,陈独秀早期曾主张取法资本主义,并提出“四大主义”的教育方针,而此期则主张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他指出,西方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把欧、美、日等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因而,用资本主义来发展教育,此路不通。当此资本主义还未发达的时候,中国“正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免得走欧、美、日本之错路”[9]。也就是说,陈独秀所指的新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教育。

倡导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中“拥护民主”的口号在教育领域里的具体体现。陈独秀呼吁,要求使“引车卖桨之徒,翁牖绳枢之子”都能进学校读书受教育。他说:“新教育对于一切学校的概念,都是为社会设立的。自大学以至幼稚园,凡属图书馆、实验场、博物院,都应公开,使社会上人人都能够享用”[10]。他认为,对广大劳动人民实施教育,必须本着“庶民”的方向,即平民教育必须符合劳动人民求得解放的根本利益,而且这种教育必须是在打破“政治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的同时进行。

陈独秀强调教育必须联系实际,学术必须与社会结合。学校应该破除“闭关主义”,向社会开放。他认为,旧教育下的学校奉行的是闭关主义,实施的是贵族式的、神秘的办学路线,学校大门向社会紧闭,阻止社会上的人进学校受教育,致使学校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减少了文化普及的效力”。对于这种状况,陈独秀很不满意。他指出:“新教育对于一切学校的观念,都是为社会设立的,不是仅仅为一部分学生设立的”[9]。他主张,学校应该破除闭关主义,实行“开放主义”,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种社会教育机构,都应向社会开放。惟有如此,才能使教育与社会打成一片。1923年 1月 31日,陈独秀在《向导》第 18期发表的《教育界能不问政治吗》指出“教育独立,不问政治”这种毫无常识的话,“勿再出诸知识阶级的教育家及学生之口”,“‘不问政治’这句话,是亡国的哀音,是中国人安心不做人的表示”[5]!陈独秀这些关于教育及其发展方针的观点,为我党早期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

教育方针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和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对教育方针价值取向的倾向性。制定和认识教育方针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把握时代性,教育方针的制定应鲜明地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方针的制定必须把握教育自身的特征,遵循教育规律,体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陈独秀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位政治型教育家,他对新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特性、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有比较独特的思想,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发展中国教育的理论。陈独秀的教育方针思想,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西方民主和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又体现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思想的特点,因此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作为一个非职业教育家,陈独秀的教育方针思想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因此对其后期的教育方针思想需要进行理性的批判。

[1]施扣柱.“五四”以前陈独秀的教育思想 [J].史林,1987, (1):23,26.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77.

[3]陈独秀.今日教育之方针[J].青年杂志,1915,(2):10-11.

[4]宋荐戈.中华近世通鉴(教育专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46.

[5]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 (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455,458.

[6]吕利平.陈独秀早期的体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 (2):45-47.

[7]童富男,张天乐.李大钊陈独秀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68,169.

[8]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 84.

[9]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 377,52,79.

[10]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J].新青年,1921,(4):4-5.

A Commentary on Chen Du-xiu’s 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

HUANGBao-chun

(Archive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Chen Du-xiu’s 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 have two main aspects.Early,he held high the banner of opposing the doctrine of“back to the ancients”,advocating its 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 Later,he propagated the Marxis m 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His early 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for the May 4th New CulturalMovement.HisMarxism 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early education.Chen Du-xiu’s 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 had a great influence and historical value on the formulation and i mplementation of our new democratic and socialism education policy.

Chen Duxiu;education policy thoughts;opposing the doctrine of“back to the ancients”;Marxis m

book=3,ebook=81

G520

A

1006-4303(2010)03-0260-04

(责任编辑:金一超)

2010-03-27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课题(08MLZB023YB);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07N34)

黄宝春(1974-),女,浙江浦江人,馆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陈独秀思想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