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颈总动脉灌注20%甘露醇治疗脑疝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0-01-25吉元玲

关键词:甘露醇瞳孔肝素

吉元玲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ICU,山东 泰安 271000)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最严重的后果,也是急性脑损伤和脑血管意外的主要致死原因,以天幕疝多见。脑疝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为提高抢救效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颈总动脉内注射20%甘露醇法治疗脑疝70例,经细心观察与耐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70例病人。男42例,女28例,年龄25~76岁,平均52.6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脑疝32例,占45.7%,外伤致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形成脑疝33例,占47.1%,脑瘤卒中5例,占7.1%。另选以往脑疝病人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3~68岁,平均48.7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脑疝31例,占51.7%,外伤致颅内血肿或挫裂伤形成脑疝29例,占48.3%。

1.2治疗方法

70例患者入院后经CT检查明确诊断,均有脑疝症状,符合诊断标准,其中单侧瞳孔散大者60例,双侧瞳孔散大者10例,另选以往病例作为对照组60例,其中单侧瞳孔散大者5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8例,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肩部头略后仰,选择患侧颈动脉,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通常用0.75%碘酊), 环状软骨旁2 cm颈动脉搏动周围用1%利多卡因2 ml局部浸润麻醉,戴无菌手套,用22G一次性Y形静脉留置针呈45度角行颈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加压滴注20%甘露醇200ml,然后肝素封管,必要时2h重复一次,以后按q6 h~8 h加压滴注,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周围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00 ml~250 ml,q4 h~6 h。

1.3疗效判断标准[1]

(1)显效:意识障碍减轻,散大侧瞳孔回缩,对光反射出现;偏瘫肢体肌张力恢复二级以上。(2)有效:散大侧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呼吸、血压平稳;意识障碍与偏瘫无明显改善。(3)无效:症状无缓解,逐渐出现双瞳孔散大;四肢瘫痪或去大脑强直及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等脑干功能衰竭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相对数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注射20%甘露醇15分钟内观察病人瞳孔变化及神志、尿量和偏瘫肢体肌力的改变,并记录。两组病人在相同的时间内的疗效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在相同时间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期随访见表2,两组病人治愈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疗效的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χ2=25.00P<0.05.

表2 两种疗法对脑疝治愈率的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χ2=5.06P<0.05.

3 观察与护理

3.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瞳孔、神志、呼吸、血压及肢体瘫痪程度,并做好记录,因脑疝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会给病人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不仅使当时的某些致命性威胁得到缓解,如窒息、大出血、休克等,也为进一步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脑疝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在行颈总动脉穿刺前,务必开通气道,以保证呼吸的通畅。

3.2保持正确体位 抬高床头15~2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将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深昏迷者预防性将软垫垫于肩部,使下颌略抬高,防止双唇紧闭,通畅耳鼻口腔气道,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口腔内细菌下移到气道,有效预防肺部感染[2]。肢体自然摆放,肌肉紧张者给予轻柔按摩,尽量使其舒展[3]。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长期卧床病人在骨突部位垫上棉垫,避免局部受压过久,预防压疮发生。

3.3烦躁的护理 烦躁是脑疝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当病人突然由安静转入躁动或自躁动转为安静深睡时,应提高警惕,观察是否有病情恶化,切勿轻率给予镇静剂,以防混淆观察,对躁动患者不能强加约束,以免其过分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并消耗能量,可加床挡以防坠床,并找专人守护,加强卫生处理,保持床被平整,以防皮肤擦伤。

3.420%甘露醇输注的护理 为使20%甘露醇在血液中达到较高浓度,形成高渗透压,起到较强的脱水作用,临床上通常要求20%甘露醇200ml在15~20分钟内输注完毕。由于20%甘露醇是高渗液体,对血管损伤较大,在滴注过程中要确保输注的通畅,如有渗出应及时拔除留置针,重新更换部位,并用50%硫酸镁湿敷局部。

3.5留置针封管 20%甘露醇快速输注完毕,用5ml注射器抽取4ml0.1%的肝素稀释液,将注射器针头与肝素帽连接。针头全部插入肝素帽内,按静脉注射手法持注射器推注封管液,推注时动作要轻,用力均匀缓缓注入,以免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封管时边退针头边推注肝素液,肝素帽内不留空隙,达到管内充分肝素化[4]。如此操作,我们的病例中无一例病人发生血栓和气栓等异常情况。同时,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极大地方便了临床用药,由于置入血管的是软管,柔韧性好,它会随血管弯曲而弯曲,不会发生刺破血管,而且留置针在血管内有一定的长度,不宜滑出,不宜引起药物外渗[5],也减少了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

3.6留置针的固定与护理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通常用敷贴(保护膜)将留置针的软管部分固定于病人,尽管敷贴质薄,粘合力强,但若病人烦躁剧烈,局部汗液较多,敷贴常会松动,导致留置针脱出,因此,我们应密切观察病人,防止保护膜脱落,这就要求我们看护好病人,一旦出现留置针脱出,应及时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后加压包扎,并勤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另外,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要注意在每次书输液接管前必须认真检查肝素帽有无松动和异常。若延长管内有回血,注意其颜色,如色泽鲜红并且远端渐淡,为肝素化的血液,可直接接输液管进行输液。若回血色暗,无稀释状,应注意,切勿强行推注[6],以防血栓形成。若推注阻力较大,应暂停推注,及时拔除留置针,选择其他方法进行药物输注。

4 讨 论

脑疝是颅内疾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主要致死原因,随脑疝加重,脑组织推移引起中脑变形、移位,甚至扭曲,意识障碍加深。双侧椎体束受损出现病理反射,中脑导水管受压闭锁,致脑脊液通路梗阻,造成梗阻性脑积水,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脑干功能严重受损,引起生理调节功能衰竭,呈现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血压下降,呼吸、循环中枢衰竭致患者死亡[7]。

甘露醇降颅压的作用主要是使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浆转移,使脑组织脱水。然后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其脱水功效主要取决于其流经脑部血管时的浓度。当甘露醇在脑血管中浓度高时,血液的渗透压就大,起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就大,反之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就小。传统运用甘露醇的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输注或推注,甘露醇进入静脉血管后需先回流至心脏,经肺循环后再由心脏射出。此时其浓度已大大降低,进入脑血流后它的脱水降颅压作用也因此而被大大削弱,同时经过这个循环需要一定时间,这就使甘露醇的功效不能充分、快速发挥,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采用经颈总动脉内加压灌注甘露醇克服了上述缺陷,使脑局部甘露醇浓度提高,血浆渗透压加大,脱水降颅压作用增强。另外,此法直接将甘露醇灌入颅内血管,缩短了行程路程,提高了它的作用速度。因此,该法能使甘露醇更快、更充分地发挥脱水降颅压作用。

因颈动脉穿刺后易形成颈部皮下血肿,注射时一定要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颈动脉撕裂和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因此,严密的病情观察,做好甘露醇输注时的护理至关重要。

[1] 王颖慧,曹桂华.颈动脉推注20%甘露醇抢救脑血管病后天幕疝形成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49-50.

[2] 张爱华,杨华,何强华等.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0):1957.

[3] 杨晓青,薛珍,余艳霞.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4-25.

[4] 刘业玲,王亚慧.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15.

[5] 马洪丽,向明芳,王国蓉.应用密封式静脉留置针化疗最佳留置时间的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47.

[6]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313.

[7] 凌保东.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7.

猜你喜欢

甘露醇瞳孔肝素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瞳孔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