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兴起与国际经济摩擦

2009-12-28王亚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

王亚飞

[内容提要]

在大国兴起的过程中,特别是当成为贸易大国时,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格局和利益分配 格局的巨大变化,这就致使新兴大国往往同现有国际体系和现有大国在经贸领域发生冲突, 从而导致既得利益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博弈。因此当大国兴起时,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出现 就具有了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目前,中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而中美间 的贸易摩擦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关键词] 大国兴起 兴起的中国 中美贸易摩擦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6-0042-06

目前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大国兴起与大国冲突的分析基本上都集中在大国兴起的影响以及大 国兴起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上。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变化的主要 原动力,它影响到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各个国家的地位。由于世界各 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尽一致,因此当前大国间的冲突更多的表现为大国间的经济冲突,日美 经济战和中美经贸摩擦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概言之,新兴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 当成为贸易大国时,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巨大变化,这就致使新兴大 国往往同现有国际体系和现有大国在经贸领域发生冲突,从而导致既得利益国家与新兴大国 之间的博弈,因此当大国兴起时,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出现就具有了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目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尽管从表面上看,大国之间的战略 性贸 易摩擦源于某些经贸因素,如产业结构、经济政策、交易惯例的差异等,但究其实质是大国 之间对于国际地位和战略利益的角逐,所以贸易失衡并 不是中美经济摩擦的关键,美国对中国耿耿于怀的核心在于对其优势旁落的忧虑等其他原因 。 因此有必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视角,从大国关系的战略高度来分析和总结中美贸 易摩擦的演变过程和规律性内涵。

大国兴起与国际摩擦相关理论

(1)霸权周期论。该理论指出任何霸权国家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霸权的衰退和瓦解,但 是古往今来,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主动放弃它在霸权体系中所占据的优势和特权。卡赞斯坦 [1](Katzenstein)的研究表明,在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的周期变化中,往往会带来 频繁的经 济摩擦。无论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霸权的上升时期还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霸权的崛起,抑或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的衰退,再或20世纪70年代 日本、德国经济的崛起,国际经济领域的摩擦都有极为显著的变化。金德尔伯格[2] (Kind leberger)甚至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部分地是英国作为霸权国家角色的接力棒交给 尚未完全形成霸权国家的美国而不幸落地的结果。拿这一理论来检验战后的贸易政策,可以 发现,美国作为霸权国家期间,它构筑起自由贸易体制并竭力维持;一旦其霸权地位下降, 便逐步从自由贸易的立场后退,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贸易争端不断。

(2)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论认同世界政治存在霸权周期, 世界体系论以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为基本的研究框架,深入地剖析了霸权兴衰的经济根源。这就是一国在获得霸权地位 后,即开始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在维护霸权利益的同时,自由主义也孕育了霸权衰落的种 子,因为自由贸易难以阻碍技术知识在国家间的传播。在此情况下,其他国家将有可能依托 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跻身于最有利润的市场,以此蚕食霸权国家生产率优势的物质基础,进 而再度引发各国间的激烈争夺,导致霸权国家走向衰落和国家间关系的重组,进而爆发一系 列的经济摩擦。吉尔平提出当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区经济充分发展,足以脱离对核心区的依附 并使投资条件有利于边缘地区时,核心国家就会采取保护主义的经济策略,而这种策略有利 于本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核心区经济的衰退以及边缘地区经济的起飞,老的核心区 与新的核心区就会在市场、原材料以及投资方面不断发生冲突,而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 各种经济摩擦,这种经济摩擦会一直持续到新的核心国的完全崛起之后。

(3)文明冲突论。文明冲突论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大师塞缪尔•亨廷顿[3](Samuel

P.Huntington)提出。他指出冷战后“文明”已代替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经济因素等而 成为今后 观察、讨论、判断一切国际纷争的“范式”。主要的全球性政治冲突将发生在具有不同文明 背景的国家和集团之间,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 突将主宰政治,文明的差异将成为未来的战线。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发生,不仅震撼了 全球,似乎也验证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预见性,即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 两大文明的冲突造就了“9•11”事件。亨廷顿对中国的兴起表示了担扰,他认为,中国的 历史 、文化、传统规模、经济活力、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种霸权地位,一个统一的 、强大的和自我伸张的中国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亨廷顿认为, 美国与中国的摩擦 并非只是简单的经济摩擦,而本质是“文明的冲突”,即儒家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冲突。

(4)国家生命周期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是胡鞍钢[4]教授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提出的 。它实际上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家竞争的结果。国家就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经济发展 的历史轨迹存在一个生命周期。作为认识中国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分析背景,胡鞍钢教授认为 中国经历并将经历的不同四大发展时期是: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的中心期(1400—1800年) 、 现代化落伍者与经济大国的衰落期(1820—1950年)、经济追赶期(1951—2020年)与经济 强国期(2020—2050年),其构成了中国兴起的轨迹与效应。其中1950—1980年可视为中国 的国家成长期,1980—2020年可视为中国进入迅速发展期。显然通过以上分析,当一个国家 进入迅速发展期时,由于一国的兴起,不可避免地要对他国产生挑战。兴起的大国意味着该 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上升,意味着它要与原先在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分享在国际 事务中的主导权,因此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可想而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 的今天,经济摩擦首当其冲。

应该说上述理论更多地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解析了大国兴起过程中的国际摩擦现象。本文 更加关注中国的兴起过程中中美贸易摩擦状况。

大国兴起与国际经济摩擦的必然性

1.大国兴起与贸易利益冲突

在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1953年以来著名的演讲之后,国际贸易专家开始认识到,一 个落后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有时候可以降低技术更加先进的贸易伙伴国的整体福利,希克斯给 出一个直观的李嘉图模型,用以说明一个国家的生产率的增长对它自己以及其贸易伙伴的福 利影响。他得出的结论为:一个贸易伙伴生产率的无偏向增长将使两国受益,当增长集中在 出口产业时,同样对两国都有利,但是当一国的贸易伙伴的进步集中在进口产业时,该国的 境况就会恶化。多恩布什、费希尔和萨缪尔森(Dornbush、Fischer and Samuelson,1977 )在李嘉图模型中再度运用了希克斯的思想,给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图形分析法,他们的结论 与希克斯一样,认为落后国家无偏向的技术变化对两国而言都是有益的,但同时也指出技术 从一个高工资国家向一个不太先进的低工资国家的转移可能损害转移国家的福利。随后克 鲁格曼(krugman,1985)提出了一个技术先进国家和相对落后的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问题 , 他发现先进国家的发展总是对贸易双方都有利, 而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发展尽管总是对它 本身有益, 但是对于先进国家是有害还是有利则取决于不同的情况。上个世纪末,斯塔福 德和海曼斯(Stafford and Hymans,1998)对一国某产业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的 结论是:一国生产率的进步总是对它本身有利,但是对其贸易伙伴的影响则取决于对进口产 业的有害影响以及对出口产业的有利影响之间的平衡。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美日贸易战对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的启示
由中美贸易摩擦浅谈中国出口导向战略转型
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学理论辨析
美国恐将自食恶果
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对中国企业赴美ODI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对中国企业赴美ODI的影响
中国应对特朗普减税法案冲击的思路与要领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