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安全形势纵论
2009-12-28刘强
刘 强
[内容提要]2008年全球安全形势复杂严峻,众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并发,所带来 的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近年罕见。一些影响地区和全球安全的问题有所缓和,但更多固有安 全 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新安全问题又不断发生,导致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 化。多样化安全威胁带来的挑战,正考问着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本文是对2008年全球安全形 势的综述和总体评估。
[关键词] 2008年 全球 安全形势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6-0012-10
综观整个2008年,全球的总体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众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交织并发,所带来 的严重后果为近年来罕见。全球总体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平稳与动荡交织,平稳压倒动荡 ;缓和与冲突共生,缓和暗含冲突;发展与危机同步,危机制约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挑 战大于机遇。即全球传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局部动荡局面依然存在;部分安全问题得到一 定缓和,但更多固有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不断孕育出新冲突;经济总体呈现 继续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全球发展衰退;众 多非传统安全问题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对一些国家也是难得的谋发展机遇。
大国安全战略出现调整,新的大国关系和多极化格局已具雏形,对全球安全形势带来重大影响
2008年一些世界大国的安全战略和政策或多或少都有调整。大国关系总体稳定但出现新的分 化组合势头,呈现出冷战后一个复杂微妙的演变态势,多极化和新的大国关系格局正在形 成 。
1.美国安全战略在全球严重受挫,一超强势明显缩水,无奈进行适当调整
受美国内大选和布什任期接近尾声影响,年内,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总体没有大的改变,反恐 和防扩散依然是美国的主要安全政策基调,但根据对国际形势和美国自身安全认知的变化, 布什政府对其国家安全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或可认为是其执政以来相对最为务实的转变。 特别是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以及伊核问题、朝核问题和新兴大国崛起等问题上, 一改一贯的僵硬,开始更加注重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显现出更趋务实和少有的弹性,包括表 示要适时消减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启动与伊朗的谈判程序,与朝鲜领导人进行对话等。在 反恐理念上,开始强调运用“软力量”来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其一反映在对恐怖主义的称呼 上,即更多地将其称为“暴力极端主义运动”(Violent Extremist Movements),这样的 称呼极具意识形态色彩;其二在打击方式上,称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更多的新手段来应对“非 国家行为体发起的跨国威胁”,而取得“反恐”斗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像冷战时期取得对共 产主义胜利一样来摧毁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支撑。同时首次将打赢“非常规战争”(irregu lar war)放在首位。[1]
国防总体战略上,由直接参战转变为伙伴国家自卫能力的建设;由单纯的“硬力量”转变为 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人道手段并用的“硬软结合”。[2]这种战略思想在7月 31日公布的 200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体现得更加清晰、细化。“单打独斗”的单边主义调 门已明显降低。
总之,2008年美国的地缘战略扩张尽管依然继续,但以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为标志,因过度 扩张而疲惫不堪,美国新保守主义所主导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越来越遭到国际社会阻遏,也 遭到美国内越来越多质疑,多强掣肘更制约了其能量发挥,金融危机又雪上加霜,因此,无 论是战略理念还是实践上,总体上已出现战略调整和收缩迹象。这种调整既是一种实用主义 表现,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年底,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为2009年第1期《外交》杂志撰文,主要论述美国的“均衡战略” [3] 。鉴于盖茨将留任奥巴马政府的国防部长,此篇文章或可视为是奥巴马政府国防战略的预先 公示。这种以“均衡”为标准来塑造美国国防战略,反映了美国的一种新思维理念,如果将 其简单概括一下,即:“以我为主,技术优先;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软硬并施,御敌于外 ”。这样的战略思维预示美国国防战略依然是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而设计,但方式已发生 改变,必将对未来全球安全形势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俄罗斯出台新的安全战略构想,与西方安全战略理念发生碰撞,美俄关系发生深刻变 化,由此而带来的地区和全球安全格局新变化值得认真关注
年内,俄罗斯推出了《对外政策构想》和外交政策五项原则,总统德梅韦杰夫还发表了以安 全为主要内容的国情咨文,对俄罗斯的安全问题做了进一步强调,重视程度之高,态度之 坚决,近年罕见。俄对单边行动战略破坏国际局势稳定,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动用武力破坏国 际法基础,导致冲突地区范围扩大等进行了强烈抨击。特别是梅德韦杰夫11月5日发表的国 情咨文,再次更加明确地阐明了俄罗斯的安全理念,其中至少可以读解出以下信息:一是宣 示俄罗斯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二是对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不满;三是要加强联合国的核心 作用;四是要建立全球安全新构架。[4]这些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安全战略理念存在 很大的差异 。尽管这些安全理念和主张,基本是普京政策基本思路的延续,但对于安全威胁和如何确保 俄国家安全利益上的新变化和发展是明显的。
俄罗斯渡过困难期,经济状况继续显著改善,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大量石 油美元给俄经济振兴提供了物质支撑,也使俄减少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国力得到 恢复的俄罗斯开始重建国际政治主权,对外政策日趋强势。具体表现在普京的政治路线(或 称“普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面对威胁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和复兴俄罗斯人民福祉等 重要利 益的举动,俄不惜放手一搏,欲让对手望而却步。因此,在美国的地缘战略扩张和一系列 诸如伊朗、科索沃、南奥塞梯、乌克兰、导弹防御、北约东扩和国家治理等国际问题上,俄 与美针锋相对,甚至称为维护俄国家利益不惜爆发新的冷战来宣示俄的强势作风,成为近年 来美俄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美俄两国似乎都在尽力控制局面,也在一些双边重要问 题上达成一致,如发表《美俄战略框架宣言》,强调在国际安全问题上加强协调合作,但在 国际重大安全问题上的分歧,依然无法摆脱两国关系的背向发展趋势。
显然,在美俄新一轮激烈对抗中,美国傲慢的攻势,忽略了已恢复了元气并日渐趋强的俄罗 斯的核心利益,同时也没有做好接受俄回归大国事实的心理准备。作为两个独立的重要力量 中心,随着美俄矛盾的加深和俄新的安全战略构想逐步展开,必将给地区和全球安全格局新 变化带来巨大影响。
3.日本继续强化日美同盟,借力发力拓展安全空间,“外向型”军事战略向太空发展
2008年,日本首相再度易人,福田康夫辞职,麻生太郎当选新一届日本内阁首相。由于国内 政治成为焦点,对外安全战略总体没有太大改变,只进行了一些局部调整,但仍值得谨慎关 注。具体表现为:
首先,进一步巩固强化日美同盟,借力发力拓展安全空间。日美两国均认为通过建立反导系 统等努力,两国同盟关系得到牢固并表示要继续加强。麻生太郎在其就职施政演说中,仍把 加强日美同盟放在外交原则和维护安全的首位。同时,日借力扩大与美盟友关系,其中与澳 大利亚关系的发展引人注目。日澳双方就加强两国全面的战略安全和经济伙伴关系达成一致 ,要“共同为亚太及更广大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5]。日、美、澳三国外长 在日本京都 举行第三次部长级战略对话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 问题。这将意味日本势力拓展至大洋洲。
其次,“外向型”军事战略进一步发展,空间向太空延伸。年初,日本众院再次对本届国会 最大焦点《新反恐特别措施法案》进行表决并获得通过。该法案主旨在于恢复在印度洋向美 英等国舰船提供燃料。这是时隔57年之后再次出现在参院遭否决的法案在众院再次进行表决 并获通过的情况。为更为引人瞩目的是,年内日本通过《宇宙基本法》草案,并于8月底正 式开始实施。该法案将允许日本在太空利用“防卫目的”的军事技术。这种国际罕见的从法 律上明确规定军事利用太空的做法,彰显出日本已将安全空间拓展至太空领域。
此外,日本能源安全多元化保障实施和构建软力量影响等方面力度也均有所加大,联合德国 推动“入常”和谋求地区优势地位的步伐放快,自卫队编制体制改革也为战后规模最大。
鉴于日本政治右倾化泛滥,政党派阀斗争激烈,首相频频易人,金融危机将对严重依赖海外 市场的日本经济带来强大冲击。因此,日本的安全战略暗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变数。作为 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政治大国诉求不断上升的国家,日本安全战略的任何变化无疑会对亚太 地区乃至全球安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值得认真关注和防范。
4.欧盟一体化进程提速,结合“东扩”启动“南下”战略,欲打造“地中海联盟”及“ 欧盟联邦超级大国”,成为全球独立重要力量中心
2008年3月14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地中海联盟”计划[6]。这不 仅标志着欧 盟的所谓“南下”战略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欧盟酝酿多年的对外“多边主义”战略全面展开 。欧盟此举其实质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对美国一边倒政策,以其27个成员国的庞大规模和强 大的经济实力以及逐步增强的军事实力为基础,以多边协同的“共同外交”来确保联盟的安 全利益。其中,利用气候变化议题在全球推进“气候外交”,并在“多边主义”的理念下与 美、俄、中等大国建立“多边主义伙伴”关系;利用“南下”战略在地区建立跨洲际的“地 中海联盟”,构建和推行欧盟价值体系。
事实上,“地中海联盟”计划仅是欧盟对外安全战略中的一环,不过是个尚不见模样的松散 联盟,而欧盟还有更为恢弘的雄心壮志。其一是通过《里斯本条约》打造“欧盟联邦超级大 国”;其二是要将欧盟的军事一体化。尽管这些举动都背驰于其盟国美国的理念,但却明显 反映欧盟在软力量、多边主义、预防冲突、尊重国际司法等对外关系,特别是在处理地区和 国际安全问题上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独立性。尤其在软力量建设上欧盟更是不遗余力,力图在 全球推行国际维和使命和重建思想,以提高其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声望,从而建立更大的话语 权。
因此,在国际环境和国际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尽管伊拉克战争后,欧盟主要国家 均努力修补与美国关系的裂痕,欧美关系也似乎得到改善,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同也 有所加强,然而,无论是欧盟早前的“东扩”还是如今的“南下”,都显露出其欲从“美主 欧从”的不平等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剥离倾向,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出现欲与美国平 分秋色,形成主导地区格局的独立力量中心之明显特征。总之,欧盟是要成为美国的平等伙 伴而不再是随从者,在国际事务中将变得更加“有性格”,从中似乎嗅到了“欧美一体化” 时代即将终结的味道,至少“意味着美国在处理国际重大事务时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软制衡, 其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下降,维护霸主地位的成本增加”[7]。而欧盟的任何倾斜 动作,都将影响大国格局的转变。
5.印度实力增长迅速,大国态势不断彰显,成为地区安全新格局的重要角色
2008年,印度以“地区核心国家”的身份继续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大国”地位。随着经济继 续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长率预计超过7.4%),印度的综合国力进一步上升,以信息技术和 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长足进步,都使其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尽管印度因错综复杂的 民族、宗教矛盾所引发的恐怖主义袭击,反政府武装暴力袭击和宗教冲突而呈现出安全内向 化趋势,但积极应对外部威胁的思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为此,以打击恐怖主义和防范现实与潜在威胁为推动力,国防预算大幅增加,军事战略和作 战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军事改革不断深入,与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进一步展开,演训力 度有所加大,军队实力得到有效增强,被一些评估机构称为世界第四大军事力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印度加大了海空力量建设,在2月的国际防务展期间,开出巨 额采购招标清单,其中在已订购6艘法国蝎子级潜艇基础上,又增购6艘新型潜艇,全部到位 后,印度将拥有31艘潜艇;空军开出100亿美元购买126架多功能轻型战斗机的招标计划。[8] 这些武器装备成为印度实现其安全战略目标的重要平台,特别是为海军实现胜任印度洋及以 外海域作战任务、空军提高远程战略攻防和投送能力以及逐步向航空航天部队转型奠定了物 质基础。加之着重打造陆军具备立体进攻和快速反应能力的陆军发展目标,印度军事力量必 将从南亚延伸至亚太地区。
同时,2008年,印度在对外关系上积极拓展与美、俄、中、日和欧洲传统大国关系,双边关 系均有明显提升。其中除继续保持与“传统盟友”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军事技术合作外,与 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安全领域关系的发展令人瞩目。在印度的积极努力下,美国宣布首次向印 度出售总价值超过1.7亿美元的24枚“鱼叉Ⅱ”反舰导弹;与日本签署了《印日安保共同宣 言》,深化了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综合实力特别是军事能力的不断提高,印度大国态势不断 彰显,在对待地区中小国家已表现出越来越强硬的姿态,成为地区安全新格局的重要角色。
6.中国安全战略稳定,以不变应万变,整体实力继续提高,国际社会话语权显著增加, 维护全球安全领域的建设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9]
2008年中国继续以建立和谐世界为主导,努力推进世界和平、繁荣进程,即“奉行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 开放战略,努力与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0] 。在此战略 指导下,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深化,其中在巩固和推进与主要大 国关系上令人瞩目。
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整体实力在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基础上继续得到加强,除已经成为 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外,政治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波及全球后,世界主要大国借重中国谋恢复图发展的意图更加明显,在国际重大问题上,进 一步建立了与中国的良好协调机制,中国的国际社会话语权随之显著增加,维护全球和地区 安全与稳定的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得到广泛认定和发挥。
7.大国关系复杂微妙,新的大国关系和多极化格局历经多年深刻嬗变趋于雏形
主要大国安全战略和政策的调整自然影响到大国关系和大国关系格局的变化,各大国或集团 总体实力的不平衡发展也加速了这种变化,金融危机更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年内,大国关系复杂微妙,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美俄关系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自强 硬立场使固有的紧张局面没有得到改善、恶化加剧,导致双边关系降至苏联解体后的最低点 ,甚至滑至新冷战边缘,呈背向发展趋势;美欧关系复杂微妙,若即若离,欧洲主要大国借 助美国的衰落与美周旋,与美在国际安全认识理念和利害取向上分歧加大,同盟内聚力明显 减弱,大有另立山头之势;中美关系相对稳定,良性互动关系已经建立,但美防范中国意识 依然不减,其对华战略更趋针对性和实用性,互动中兼有摩擦,特别是由于美国决意向台湾 售武,两军交往一度中断,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但总体依然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美日关系 继续加强,美主日从依旧,但日韩关系却因领土问题出现新的紧张气氛,两国关系严重受损 ,没能开启“日韩关系新时代”;俄日关系得到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协调中稳步 加强并进一步发展,协调互动明显增加;印度的大国地位不断上升,各大国对其争夺持续升 温;中日关系历经风雨,战略互惠关系进入实质性阶段,互信有所增加,达到近年来的最好 水平,被认为是“协商时代”的到来,但利益冲突点依然存在,暗含变数;俄欧关系敏感复 杂,欧盟的不断东扩挤压了俄的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空间,使其关系敌友界限模糊,变数增加 ;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复杂期,经贸合作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政治上却问题不断,欧洲部分 国家在对华关系上大打“西藏牌”、“人权牌”甚至“奥运牌”,给中欧关系蒙上阴影,但 双边关系仍在可控范围;中印关系突破戒备心理通过高层互访也得到了提升,其中中俄印战 略三角关系有所发展,三国均强调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公正的国 际秩序。战略三角关系的发展,对建立稳定而协调的多极世界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和决定全球经济方向能力、全球经济的动力作用明显 缩水,其他大国力量相对上升,并抓住机遇力图做强,一种相互借重、共同协商的新型大国 关系和多极化格局历经多年深刻嬗变趋于雏形。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美国的安全战 略相对收缩,但美国只是受伤的巨人,超级大国身份尚无人取代,美国时代即将终结的迹象 也没有显现,新型大国关系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变数。
传统安全领域斗争复杂多变,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带来灾难后果,同时导致新的地缘政治演变
2008年,刚果(金)战火重燃,以巴冲突不断,非洲政治危机四起,俄格爆发冲突,伊核、 朝核问题继续僵持等等传统安全问题给地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尽管国际社会对此付出了巨 大努力,一些事态发展得到一定控制,但一些问题前景不甚明朗甚至令人担忧。地区冲突与 局部战争的乱局,在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导致新的地缘政治演变,新一轮大国博弈正在 展开。
1.武装冲突导致地区混乱,危机加深和人道主义灾难,也导致新的地缘政治演变
年内,武装冲突主要发生在非洲、中东和高加索地区,冲突所产生的震荡波及地区乃至世界 ,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和新的问题令人担忧。
在非洲,武装冲突导致危机最严重的地区当首推刚果(金)东部地区。刚果(金)在年初“ 戈马和平会议”后,保持了一段平稳局势,但8月战火重燃,且越演越烈,形势“非常令人 恐惧”[11]。政府军与恩孔达领导下的“全国保卫人民大会”(CNDP)武装之间的 持续冲突, 以及所造成的难民潮危及邻国,导致刚果东部地区局势动荡。尽管联合国不断呼吁停火,但 战斗依然不断持续发生。年底虽谈判重启,但进程艰难、缓慢,分歧很难化解。长期局势不 稳还导致刚果(金)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居民普遍缺少安全感。更为严重的是,局势动 荡导致整个刚果(金)经济形势不断恶化,通货膨胀异常严重,政府官员腐败成风,办事效率 低下 ,国家重建面临严重困难。此外,东部局势的动荡还导致刚果(金)部分民众对联刚特派团 的工作效率提出质疑,抗议示威甚至不友好行为时有发生。非洲另一个不断发生武装冲突的 地区是苏丹以及苏丹-乍得边境,冲突导致这一地区局势持续动荡。苏丹政府军在达尔富尔 地区与各武装运动不停地交战,而抢劫和绑架等暴力袭击事件也在一些城市和乡村不断发生 。联合国在苏丹和达尔富尔两个维和任务区为维护地区稳定做出了不断努力,但收效与期望 差距甚大。在非洲之角,安全形势同样令人担忧。厄立特里亚政府对联合国埃厄特派团工作 的不配合导致该特派团工作效率大大下降,而这里的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索马里的安全 局势仍然动荡不定,一些区域和国际因素使索马里的安全局势进一步复杂化。而6月厄立特 里亚与吉布提因争端在边境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厄立特里亚对吉布提发动军事进攻,造成两 国关系陷入紧张状态。
在中东,哈马斯不断对以色列进行火箭弹袭击,而以色列则对哈马斯进行连续大规模报复性 空袭。哈马斯宣称要进行“第三次起义”,彻底击溃以色列政权。双方的武装冲突不仅造成 大量平民的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更将已经十分脆弱的中东局势再次推向谷底,和平进程停 滞。这既反映了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和复杂,也反映出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
事实上,年内最牵动国际神经的地区武装冲突发生在高加索地区。这场爆发于8月的由格鲁 吉亚对南奥塞梯采取全面军事行动而引发的俄罗斯军事打击格鲁吉亚的战争,从开战到 格鲁吉亚最终签署“六项原则”停火协议,尽管总共持续一周,却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 地缘政治影响。作为战争延续,俄罗斯政府宣布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并根据与南 奥和阿布哈兹协议,向两国各派遣3800名军人长期驻扎。而美国则表示将帮助格鲁 吉亚进行 军事建设以恢复其军事实力,并已加紧实施。欧盟国家则与美国协调一致采取分步骤、分层 次地调停施加自己的影响。现实情况表明,这轮地缘政治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俄格冲突打 破了这一地区苏联解体后持续多年的“冷和平”,战争所造成的震荡已超出地缘范围,高加 索地区成为新一轮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的坐标点。鉴于该地区地缘战略地位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如今大国的鲜明针锋相对,会否演变为更强烈持久的代理人“热冲突”,十分令人关注。 因为这将导致该地区的持续动荡并将震荡波辐射到周边,成为冷战的新变种而存续,地区安 全格局也将因此而彻底打破,大国协调关系将受到严峻挑战,一些国家的选择迷惘将严重困 扰新型大国关系。
2.政治危机严重影响地区稳定和国家发展,乱局难以收拾
年内,由选举争议、军事政变、民族和政治矛盾等引发的政治危机不时出现,其中肯尼亚、 津巴布韦、毛里塔尼亚、泰国几内亚等国均有发生。政治危机可谓“政治飓风”,一旦发生 ,来势凶猛,波及面广、冲击力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很难短时间内消除。
上述国家的政治危机,尽管原因不同,但几乎无一例外都造成人员死亡、社会动乱、矛盾激 化、经济重创、严重削弱了当事国的政治形象的相同严重后果,且危及四邻,造成区域性动 荡。其中,肯尼亚危 机造成至少1000多人死亡,30多万人流离失所,粮食危机发生,社会治安极差,首 都内罗毕 甚至被外国戏称作“夜掠城”[12],社会动荡波及到有1亿多人的东非共同体国家 ,造成经济 发展受阻。历时近三个月的泰国政治危机使其政治走向迷离、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分裂状态 令人担忧。几内亚的军事政变,使维持着十分脆弱安定的利比里亚、萨拉里昂和科特迪瓦等 邻国地区更加感受到区域性安全威胁。政治危机导致的经济瘫痪险使津巴布韦国家处于崩溃 的边缘。
3.朝核、伊核问题为代表的防扩散问题僵局依旧,一波三折,大冲突、小进步,前景 不甚明朗甚至令人担忧
在朝核和伊核问题上, 2008年都程度不同地陷入僵局而将问题和悬念留给了2009年。
朝鲜核问题年内一波三折、起伏不定,一些进展也曾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希望,但依然以僵局 收尾。年内,朝核问题的矛盾焦点主要汇聚于利益交换即所谓“行动对行动”的执行上,虽 不顺利,但总体上是在曲折中前进,其中美朝双方在处理问题上的相对灵活立场和方式,使 人们看到了化解危机的希望。朝鲜最终提交了“申报材料”,也炸毁其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 却塔,美国则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了名,但最终由于朝鲜与美、日、韩 三国分别在“验证”、“绑架”和“补偿”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各自都有无法超越的底线 ,使已经有了些许进展的朝核问题“第二阶段”再次陷入僵局。因此,如果没有可以让朝鲜 满意的收益和进一步的灵活性解决方案,短时间内这种僵局很难打破。
与朝核问题相比,伊朗核问题的僵局一直没有打破,在针锋相对和没有结果中又度过了一年 。伊朗一直与国际社会“打太极”,即时而表示与国际社会合作,承诺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澄 清其被认为涉及核武器研究的有关情况,也表示如果放弃对伊朗的敌对立场,伊朗在核问题 上会做出积极回应,但依然继续从事铀浓缩离心机的生产和组装以及新型高效率离心机的测 试。尽管年内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第1803号和第1835号决议,加大制裁力度和要求伊朗 停止铀浓缩活动,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和欧盟也多次开会并发表声明,希望与伊朗 重启谈判,但伊朗要么表态迟缓,要么表态模糊,即便是表示愿意重启谈判,但却迟迟不付 诸行动,依然只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就核问题进行会谈。即便美国甚至宣称不排除动武解 决问题的选择,但伊朗态度依然强硬,表示将继续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将铀浓缩进行到底 。行动上铀浓缩活动依然如故,并声称5000多台离心机在铀浓缩设施运转。
在这场看似不平衡或不对称的博弈中,明显处于弱势的伊朗似乎是更大的赢家。要想解读这 种现象,恐怕只能从三个方面给出解释:首先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存在允许无核国家 拥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条文[13],为签约国伊朗坚持铀浓缩活动提供了所谓“法 理优势”。其 次,伊朗凭借其有利的地缘战略位置、能源蕴藏和生产资源在博弈中有恃无恐。第三,伊朗 与国际社会“打太极”,不仅可以保住其在“兄弟国家”中反西方特别是反美的“英雄”形 象,领导层也会在国内政治中带来一定的收益。伊朗的“太极”虽然令国际社会不满,但国 际社会除了经济制裁外,尚找不出更好的办法令伊朗屈服或至少是很好地配合核查。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太极”还能玩多久。尽管伊朗的重要地缘战略位置没有发生改 变, 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发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也在眼前 ,原油价格已经回落,经济危机将导致对原油需求的进一步减少,“石油武器”作用大大降 低;二是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即将走马上任,伊朗核问题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问题目标之一,解 决这个问题也将是其议事日程的首选之一,为转移矛盾和公众视线,化解金融危机的苦果之 经济危机,会否选择战争,已经无人敢轻易下否定结论。因此,僵持不下的伊朗核问题,20 09年的前景不容乐观。
非传统安全问题多点频发,威胁多样,对全球生存与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2008年,全球非传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威胁不断深化,影响更加广泛。金融危机突然爆发 ,经济危机相继出现,粮食危机不断凸显,能源安全日趋复杂,恐怖主义依然泛滥,自然灾 害频繁发生。如此多样化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同时发生,其给国际安全和发展带来的威胁和挑 战,已开始考问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1.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还将导致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大变迁
年内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全球,已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并给全球 政治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首先,其给全球带来的危害目前尚无法估量,但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毋庸赘言。其次,经济 危机使全球主要力量重新洗牌,进而导致世界“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发生战略性变化。总 体或近、中期看,美国经济尽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躲过此劫后,在世界经济中的 主导地位和作用虽不会改变但必将大幅衰落。发展中国家受此冲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外资进入减少和产品出口缩水都将严重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新兴国家(特别是所谓的“ 金砖四国”和能源大国)尽管也会因危机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放缓,但却是参与重新盘整 国际经济体系的大好时机。因为,上述新兴国家对于金融危机注入的救援基金,似乎已经预 示着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系开始衰落,变革机会已经降临。同时,美国对全球金融操控的 权力相对减弱,其国际新秩序的主宰地位受到动摇,西方金融基本原则也将在新一轮洗牌中 被弱化,新兴国家则可乘势确立自己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或次主角地位并参与制定全新的工业 与贸易规则,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将被打破,新的世界经济版图也将重新绘制。但至于这种新 的世界经济格局到底是一种大混乱还是一种混乱中的新秩序,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经济格局的变化必将导致政治格局的改变,这是历史经验曾给出的答案。受金融危机影响, 美国的地缘政治实力必将有所衰落,而新兴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后,政治权力欲望必将有所 增加,以争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为代表的话语权竞争也将呈现新高潮。同时,新 经济大国主导地区政治也将导致地缘政治坐标产生倾斜,一个传统影响和控制体系将彻底成 为历史。
2.粮食危机加剧,或将引发全球生存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也许可以说是2008年仅次于金融危机而波及全球的重大安全问题。因粮食价 格的急速上扬已经导致危机的发生,甚至被形容为“静默海啸”。粮价的飙升对全球的贫困 人口来说是灾难性的,“主要由于高粮价的影响,2008年新增4000万饥饿人口,使 饥饿人口总数达到9亿6300万”[14]。
关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但生物燃料生产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新兴国家粮 食需求的扩大、世界原油价格的上涨、市场投机行为、世界耕地面积减少和单位产量降低、 世界粮食主产国因自然灾害而减少粮食供给、国家的出口限制等等,都被认为是导致粮价持 续上涨的原因。[15]而2008年因生物燃料生产扩大所导致的粮食紧缺和粮价飙升 ,成为人们最为 关注的焦点。[14]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认为,这场危机“并不是一场自然 灾害,而是 一场人为的灾害”。土地从生产食品转向生产能源替代品,因此,“这是21世纪‘食品换石 油的危机”[15]。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也表示,“全 球金融动荡 致使人们对不断攀升的粮食和燃料费用更加忧心忡忡,粮食短缺不仅使饥饿问题变得更加突 出,还引发了社会动乱、环境退化等其他威胁;全球必须共同合作应对多重危机。”[ 16]
事实上,尽管由于以“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提高,曾给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赖 以生存的相对足够口粮。但是,在当今拥有76亿人口的世界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营养 水平不断改善的需求,如果“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得不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加之全球气候变 暖更加恶化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粮食安全问题如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必将引发更多问 题发生,人类生存危机也许将真的不会太远。
3.能源安全日趋严重,导致地缘政治更趋复杂
2008年全球的能源安全形势更加严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原油价格大起大落,先是一路 狂飙,7月最高时接近创纪录的每桶150美元,年底却跌至每桶不到40美元。这种暴涨和狂跌 对世界经济和政治造成了巨大影响。
有关年内原油涨跌的原因,没有标准答案,观点不尽一致。总体看,一般认为造成原油飙升 的原因有三:一是供求关系失衡;二是投机行为;三是发展中国家需求猛增。而造成原油暴 跌的原因则被认为是需求减少和金融危机以及投资人的撤出。但不论原因归结到哪里,这种 价格的异常变动给全球经济和政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严重影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
而从政治和安全视角看,油气蕴藏和供应大国与需求大国之间因供需关系所导致的政治利益 接近或疏离,以及对油气和管线的控制与反控制,最终导致地缘政治的复杂化。以反美为主 旨的所谓“石油轴心”和“天然气OPEC”的若隐若现,标志着能源问题将导致政治力量重组 ,而因能源争夺而引发的政治棋局,甚至被认为会导致多维冷战的发生。因为,事实上,“ 能源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中最令人不安和最受人关注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处于剧 烈改变的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和‘影响力的看法,迫使决策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全球均 势”[17]。也就是说,能源作为一种政治武器的作用正越来越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 用,人们不 得不重新解读有关“实力”的内涵和外延。能源大国或能源集团(组织)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也必须重新审视,新的分化和组合必将推动新的能源战略思考和出台。这种始于19世纪末的 能源问题政治化问题必将占据新一轮战略博弈的核心位置,其所导致的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化 不仅已经出现,还将向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也自然最终会影响全球安全形势的 变化。
4.恐怖主义依然猖獗,没能跳出“越反越恐”的怪圈
2008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有增无减,尤其是特别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恐怖主义的猖 獗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安全与发展带来进一步严重后果。
年内,恐怖主义袭击依然主要发生在中东和南亚地区的所谓“不稳定弧地带”,伊拉克、阿 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成为恐怖主义的重灾区,非洲也成了恐怖分子的“偏好”之地。 [18]据 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1月1日,发生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别重大恐怖主义袭击 事件(死亡人数均在20人以上)约38起,造成至少1300多人死亡,2400多 人受伤。2008年最 后的两个月里,先后发生的两起极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即11月26日发生在印度孟买的连 环爆炸案和12月11日发生在伊拉克北部城市基尔库克的一起自杀式爆炸事件,再一次提醒人 们恐怖主义的残忍,也证实了2008年是又一个“恐怖之年”。
尽管国际社会继续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国际反恐合作明显加强,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仍然没能跳出“越反越恐”的怪圈。爆炸这种现代恐怖主义的原始袭击方式的确给人类出 了一道治理和防范的难题。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和“如何消除恐怖孳生土壤”问题依然 考问着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无论是“种族和宗教矛盾说”、“全球化后遗症说”、“政治 格局激变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说”、“反恐理念和方式偏差说”、“媒体推波助澜 说”、“贫困与愚昧说”,还是其他的什么说,也许是该抛弃偏见和分歧认真研究并找出有 效对策的时候了。
5.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匮和安全饮水问题导致的水危机、环境污 染严重和新型传染病的传播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同样成为人类直面的重大安全问题,给人 类安全敲响警钟
2008年的确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雪灾、地震、龙卷风、强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的频发,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巨大近年罕见。
最为典型的莫过2008年2月,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洪水泛滥,美国龙卷风、冰风暴和冻雨天气 肆虐,雪灾袭击中国南方,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极端天气。专家表示,影响天气的 因素多种多样,但“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拉尼娜现象。灾难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 产损失,一些国家甚至为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5月的“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造成缅 甸84537人死亡,53836人失踪,19359人受伤。受灾人口为735万 人,严重受灾人口达到 240多万人。风灾造成经济损失达40.3亿~41.3亿美元,占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的21%。[ 19]
水危机是另一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的安全问题。首先是缺水,如非洲大约还有1/3 的人口缺乏饮用水;其次是有限的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加重了水危机的危害性。目前,全世界 有20%的人不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即便是经济发达的欧洲也还有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世 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 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从全球范围而言,污染 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20]
环境污染还在加剧的同时,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流行疾病也正吞噬着人类,而一些病毒的变异 和抗药性的增强,都使防范难度进一步加大。就全球而言,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所带来的危 害是无法估量的。
最后,食品安全问题也是2008年的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问题。年内发生的日本“毒大米”事 件 、“毒方便面”事件,爱尔兰“毒肉”事件和尼日利亚“毒奶粉”事件,以及中国由“三鹿 ”婴 幼儿奶粉引发的“中国奶粉事件”都再次提醒人们:食品安全问题就在你的餐桌上。食品安 全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领域和环节多,防范和控制难度大。客观的说,造成食品 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部分是由于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卫生质量标 准监控,而更多则是由生产者在利益追求过程中忽视基本商业规范甚至挑战商业道德引发的 ,当然,科学完善的质量规范和检验标准的缺失造成的法律盲区也是问题不断出现的根源之 一,客观上造成了问题食品的出笼。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商业道德,更关系到人类健康存续 和民族兴亡,国际社会必须针对水、空气、食品以及工业产品等制定一项全球性的更加完善 和具可操作性的整治战略,以此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2008年大国关系在总体稳定的同时开始出现新的调整,新一轮战略洗牌已经开始,新 的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并给全球安全带来深刻影响。一些国家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或地 区安全形势适时调整安全政策,影响了地区安全局势变化。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频发导致灾 难深重的同时导致地缘政治演变。金融危机、粮食危机、恐怖主义泛滥、能源安全、卫生安 全问题和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危机的多点并发,对全球安全的威胁进一步上升。因此,世 界各国必须在勇敢理性应对挑战的同时寻找有效治理方式,以谋求人类和平与共同发展。
注释:
[1]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June 2008. 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n ewsarticle.aspx?id=50657
[2]Gates R U. Indonesian Council on World Affairs (Jakarta, Indon esia) As Delivered by Secretary of Defense. Jakarta, Indonesia,
Monday, February 25, 2008. http://www.defenselink.mil/speeches/speech.aspx?speec hid=1218
[3]Gates R M. A Balanced Strategy,Reprogramming the Pentagon for a New Ag e, January/February 2009. http://www.foreignaffairs.org/20090 101faessay88103/robert-m-gates/how-to-reprogram-the-pentagon.html
[4]Послан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 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 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осква, Большой Кремлёвский дв орец, 5 ноября 2008 года. http://www.president.kremlin.ru/appears/ 2008/11/05/1349_type63372type63374type63381type82634_208749.shtml
[5]新华网东京6月12日电.日澳决定加强战略安全和经济伙伴关系.新浪网ht tp://news.sina.com.cn/w/2008-06-12/172115731982.shtml
[6]该计划设想将地中海沿岸16个南欧国家、北非和部分中东国家组成一个联盟,重 点实施地 中海地区的污染治理,改善红海和死海的水源补给,建立高速海上航线;能源、减灾和扶持 中小企业等项目,以上内容所需资金主要从欧盟财政预算中支出。
[7]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08(5):57
[8]唐永胜.印度:全方位调整军事战略.解放军报,2008-11-13:5
[9]徐冬青.世界粮食安全走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学海,2008(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编.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06:外 交部长序
[11]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语。参见:联合国担心刚果(金)人道危机.北青网http://b jyouth.yent.com/artiche.jps?oid=49365915&pageno=1
[12]即将Nairobi(内罗毕)读做Night-robbery(夜晚抢掠)。
[13]参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四条。
[14]粮农组织.2008年全球饥饿人口达9亿6300万.联合国网站http:// 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0863
[15]方世南,韦锋.论安全发展的重大政治意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5)
[16]在2008年6月3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食峰会”上,世界银行经济学家 认为全球粮价上涨生物燃料因素占其中65%。参见:市村孝二.造成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 是出口限制还是生物燃料.日本经济新闻,2008-06-04
[17]罗伯特•佐利克.应对粮食危机的10点计划.[英]金融时报,2008-05-29
[18]“世界粮食日”:潘基文呼吁全球合作应对多重危机.联合国网站http://www.u 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0610
[19]马小军.国际政治“E”化的战略张力.现代国际关系,2008(5):4
[20]2008年5月2日,也门北部城市萨达的一个清真寺发生炸弹恐怖袭击,造成8人死 亡、38人 受伤。8月19日,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东部的一个警察学校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4 3人死亡、38人受伤;次日,阿尔及尔东南部的一个军事设施再遭炸弹袭击,造成11人死亡 、11人受伤。22日,一个“伊斯兰•马格勒布各国基地组织”宣称对以上两起爆炸事件 负责。
[21]张云飞.评估报告称缅甸风灾损失超过40亿美元.新华网http://new 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22/content_8742123.htm
[22]联合国报告:世界80%疾病由饮用水污染导致.中国环境生态网http://www.eedu .org.cn/news/resource/water/200711/17795.html
(责任编辑:张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