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日贸易战对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的启示

2018-08-14张力瑶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对比研究

摘 要:自2018年以来,中国和美国之间贸易摩擦频繁,不断升级。针对美国采取的种种贸易保护措施,中国政府也做出了较为强势的回应。受到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的影响,当下全球市场避险情绪高涨。目前中美间存在的贸易冲突与20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存在的贸易争端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值得借鉴。本文通过对比和分析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争端案与当前中美贸易争端案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美日贸易摩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三点将来中国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争端方面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美日贸易摩擦;对比研究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了针对中国的总统备忘录,重点强调美国政府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且将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美国企业。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商务部随即做出反应,声明中国计划将对进口的部分美国产商品征收关税,主要商品类别涉及美产新鲜水果、干果、坚果以及花旗参等等。中美双方此次在贸易方面的交手被普遍认为是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的标志。回顾世界范围内上一轮最为瞩目的贸易战,当属20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的摩擦。而当今的中美贸易摩擦和美日间的贸易摩擦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以史为鉴,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两次贸易摩擦间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对我国面对贸易争端的应对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关系与当下中美贸易关系相似之处

1.两次贸易摩擦产生的直接原因都在于对美国存在的巨大贸易逆差

1970年前后,随着日本经济战后的恢复和增长,日本制造业迅猛发展,以玩具、纺织品为代表的轻工业产品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广受欢迎。而与此同时,深受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的美国政府不得不收紧货币,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升值。因此,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逆差渐渐扩大。在1980年初期,美日间的贸易逆差额一路飙升。在1987年,美日贸易逆差达到了最高峰值,具体数额为567亿美元贸易赤字。1985年-1995年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占到美国贸易整体逆差的30%-50%。在20世纪80年代,与美国间巨额贸易顺差使得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针对此种情况,深受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重困扰的美国,果断采用贸易战方式和汇率关系调控方式,同时限制日本在美国投资,试图缓解国际收支逆差。

反观中国的情况,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重返WTO后,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近年来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逐年上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国际收支部2018年3月发布的最新数据,直至2018年一月,美国对中国的总贸易逆差高达355亿美元,而美国对外总贸易逆差为566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到美国贸易整体逆差的62.7%。这一矛盾在特朗普上台就任美国总统后,进一步激化。自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分别对进口光伏产品、进口钢铁和铝材等产品先后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并通过签署总统备忘录。此种情况,和30年前美國针对日本的态度和做法极为相似。

2.两次贸易摩擦产生的内在原因与美国霸权主义有关

美日之间的贸易战爆发于日本制造业的鼎盛时期,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大增,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面对与日本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对于日本的崛起感到十分恐慌。因此,美日贸易战是在当时美日两国博弈之中必然发生的。同样,中美之间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代表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的国力渐渐逼近美国,中国崛起的事实势必将成为美国眼中的威胁。

不难发现,美国不惜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其试图保持美国作为世界第一阵营领导者的地位,是其霸权主义的一种体现。“使美国再次伟大”是特朗普竞选时的口号,也是他作为总统执政的主要政纲。但美国和特朗普政府所推崇的“单极化”倾向有长期的趋势性,势必会使美国与其他强国间形成冲突。

二、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关系与当下中美贸易关系不同之处

1.与美日相比,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更加对等

在于相比美日关系,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众所周知,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同盟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生效的《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两国间形成了特殊的军事同盟,其实质是美国对日本在军事上进行严格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日军事同盟的内容也逐渐变化,但是这种不平等一直根植在美日两国的政治关系之中。因此,日本在面对贸易摩擦时,采取的是较为妥协的态度,唯恐激怒美国政府而导致两国关系的恶化。而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并不依附于美国,在处理贸易摩擦和进行谈判时更加容易占据主动地位。

2.中国与日本的国内市场规模不同

日本2016年总人口数为1.27亿人,而中国总人口数在2016年达到13.83亿人。由此可见中国的国内市场规模较日本而言更大。中国市场内拥有的中等收入人群数量位居世界首位,潜力十分巨大。这也意味着在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中,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的中国比日本拥有更多贸易战的缓冲和筹码。

在2018年3月6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未来消费市场前景非常可期,预计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会接近甚至超过60%。未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客观的前景,能使得中国企业不需要像日本企业一样受到国内市场规模的制约而长期依赖外部市场。

三、八十年代美日贸易摩擦对当今中美贸易关系的启示

1.平等谈判、达到共赢

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应该积极推动与美国之间的对等谈判。总结日本的教训,中国不能在谈判中一味退让。在美日贸易战中,美国贸易代表总计向日本发起了24例“301条款”案件调查,所有调查结果均为日本政府不得不做出相应让步。但日本的退让并没有使贸易摩擦得到缓解,反而使其他国家效仿美国向日本采取单方面的贸易保护措施。

而此次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采取的种种贸易报复措施的依据也是“301条款”调查结果。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贸易战势必会使双方国家蒙受损失。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应该争取与美国进行平等对话、和平磋商,通过合作和共赢的方式解决贸易冲突。

2.深化对外合作、积极推动国内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经验,积极推动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加强中国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国家之间的合作,发掘该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前行,将会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回旋余地。同时,中国也应该在国内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产业,加大政策层面对“四新”企业(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以此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成功完成转型升级。

3.坚持人民币国际化、抵制不合理的资本市场开放压力

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防止美国以国际收支不平衡为理由要求中国开放资本市场或迫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时,中国要牢记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惨痛教训,坚定推动人民幣国际化,积极推动并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使其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在推动“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中国政府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与弱化资本市场的管制,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张俐娟.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3).

[2]徐梅.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J].日本学刊,2014(3).

[3]杨浩.当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以湖北武汉为个案[J].商场现代化,2012(27).

[4]杨浩,卓慧萍,熊伟.权变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5]杨浩,李莎,吴遥.中国农村现代化策略探微[J].企业技术开发,2009(6).

[6]杨浩.略谈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J].华商,2008(11).

作者简介:张力瑶(1991.08- ),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国际金融学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对比研究
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对中国企业赴美ODI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对中国企业赴美ODI的影响
中国应对特朗普减税法案冲击的思路与要领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措施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