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2009-12-25邱若宏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邱若宏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确立实践教学特有的目标定位;其次是要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再者,应处理好实践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等多方面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18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努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广大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身体力行,不断把理论认知转化为社会实践。

一、确立实践教学特有的目标定位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践、学生个人的认知体验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其教学目标与理论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它又有着自己特有的具体目标。

1.实践教学特有的知识目标

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课堂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原因在于:一是实践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空洞说教,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愉悦地接受并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强化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二是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在实践中发现真善美,自觉地鞭笞假丑恶,逐步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形成较为牢靠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结构。

2.实践教学特有的能力目标

实践教学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学生通过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准备、组织、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协调、沟通能力;二是通过参观、访问或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道德、法律现象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撰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锻炼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3.实践教学特有的素质目标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社会素质。

二、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形式可以而且也应该多样化。尤其是面对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多,教师少,难以一一具体指导以及社会实践经费十分短缺等情况,我们更应积极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从实践教学的空间地点角度看,我们应坚持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统一。课内实践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讨论、辩论、演讲、模拟等活动;课外实践是指在课堂外进行的,主要包括参观、调查、服务、军训、实习等活动。过去许多人认为,实践教学就一定得跑到校外去,至少是要到课堂之外。其实不尽然。课堂实践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教学理论的一大突破,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借鉴理工科课程的模拟、实验、再现等方法,利用直观鲜活的图像、案例、情景等,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调研、研讨等方式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就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课外实践的效果。总之,经常的课内实践与一定的课外实践相结合,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从实践教学的时间段上来划分,我们应坚持学期中实践与假期中实践相结合。学期中实践是指在某个学期固定的教学周里组织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假期实践则是指利用寒暑假进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但一般而言,学期中应以课内实践及校内实践为主。假期中,则可以分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社会实践。

从实现方式来看,实践教学可以划分为自我实践和社会实践。自我实践主要包括讨论、辩论、演讲、模拟等活动。社会实践是在学校之外的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有关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调查、服务等活动。前者可以适当分散,以个体参与方式进行;后者应相对集中,多以群体参与方式进行。

从功能上划分,实践教学应该包括验证性实践、探索性实践、体验性实践和服务性实践。验证性实践主要指的是专业实习、模拟再现等活动;探索性实践主要指的是讨论、辩论、设计、科技发明等活动;体验性实践主要指的是勤工俭学、参观、考察、军训、实训等活动;服务性实践主要指的是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志愿者服务等。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与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不同的形式与类型,它们所发挥的教育功能又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层次性。通过这些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曾明确要求:“积极探索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认真组织军政训练;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广泛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大力开展科技发明;扎实开展勤工助学;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实际上,中央文件在这里已经把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几种最主要形式说明了,这些就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重点开展进行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中的若干关系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辨证关系,既不能坐而论道,只注重空洞的说教;又不能由于开展实践教学而冲淡了理论的学习。应该在理论指导下去积极实践,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比如,我们在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就应该着重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主要成果的内容,讲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框架,在这个前提下去安排学生感知、体验、内化。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有时是先讲理论,再来安排实践环节,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又可以首先就接触场景,接触案例,接触实践,让学生循着老师指引的思路去归纳总结,提升出正确的结论,得出基本原理。在课时的总体安排上,一般认为,理论教学应占三分之二,实践教学大约占三分之一。

2.虚拟情景与“真实体验”的关系

由于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两部分,因而实践教学必然有时是在虚拟环境中,有时是在真实环境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两种场景来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资源,通过模拟、演练、再现等形式,创设“虚拟”的教学场景,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四节第二框题“大学生与诚实道德”教学中,利用网络虚拟“银行与客户”存取场景,假设银行系统出错多付客户现金的情节,让学生“置身”虚拟场景,进行思想抉择,从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量更多地带领学生直接走入社会,或者创设德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社会情景中受到锻炼,得到教育。例如,带领学生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进行维护秩序、清洁环境等活动,这些都能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热爱自然”、“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教育渗透其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实践教学比一般理论教学更加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场景的选择或设计、案例的挑选或制作、理论分析框架的设定、整个实践过程的组织与控制、最后总结与指导等方面;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案例材料的阅读、案例研讨过程中的交流、野外实践的实施执行等方面。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考量着教师在前期准备和整体规划上是否充分;更考量着教师能否随机应变,根据形势发展掌控全局;还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与各方面进行交流,获取最大信息量;最后,学生的研讨总结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则应该始终保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勇于实践,手脑并用,大胆创新,在切身体验中获得知识的拓展和素质的提高。总之,成功的实践教学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结果。

4.把握规律性与坚持务实性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要求更主动地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把实践教学纳入育人的系统工程,注意把握思想提高中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持之以恒,不搞一劳永逸;坚持耐心细致,不搞拔苗助长;坚持打持久战,不搞急于求成。同时,开展实践教学要适应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它既要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应注重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和持久性。只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规律,才能进一步提高它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