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编新诗,开辟有效阅读的新途径
2009-12-23王丰
王 丰
摘 要:充分挖掘新诗中的教学资源,从学新诗中感悟编新诗,体现主体性,体现学用结合,开辟有效阅读的新途径。
关键词:巧编新诗;有效阅读;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32-02
生成课程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教师要创造性理解教材,有效挖掘课程资源。而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巧妙地创编高度凝练的诗歌,也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开辟有效阅读的新途径。
一、巧编新诗,让学生在选择中阅读
《瑞雪图》教学片断:
师:读着,读着,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便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出示新诗句,让学生读。)
雪前注视,阴云密布,寒风吹得大雪至。
雪中凝视,簌簌落落,雨雪相伴润山村。
雪后静视,粉妆玉砌,孩童嬉戏增生趣。
(生自由地读,读得很好。)
师:读着读着,这三句话仿佛成了课文的浓缩,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按顺序读一读。
师:这三个句子放在一起是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展示着三道不同的风景。你们喜欢哪一句呢?
生1:我喜欢第三句。
生2:我喜欢第二句。
生3:我喜欢第一句。
师:找出描写风景的这一句,读一读、想一想,你们为什么喜欢?
生:我找到了孩童嬉戏增生趣的情景,在第5自然段,写出了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动态美,所以我喜欢。
师:请给大家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第5自然段。)
师:听到了吗?在这里,有哪些声音交集在一起?
生:咯吱声,叫喊声,嘻闹声。
师:还可能有哪些声音?
生:孩童的欢笑声,雪从树上震落的沙沙声,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师:把这些声音送进段落中读出来。
(众生有感情地齐声读5自然段。)
生:我找到了“粉妆玉砌”的情景,在第4自然段,写出了雪的姿态、声音和色彩的美,所以我喜欢。
师:你们能具体谈一谈吗?
生:我从“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中找到了雪的姿态,很美。
师:把这些姿态送进句子中读出来。
(众生有感情地自由读相关句子。)
生:我从“雪簌簌抖落、雪未随风飘扬”中找到了雪的声音,也很美。
师:把这些声音送进句子中读出来。
(众生有感情地自由读相关的句子。)
生:我从“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雪幻映出五光十色的彩虹”中找到了雪的色彩,也很美。
师:把这种色彩送进句子中读出来。
(众生有感情地自由读相关的句子。)
……
评析: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探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上述片断中,授课教师围绕课文内容创编的新诗,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学习拐杖。
凭借新诗,教师结合学生的喜好选择,整体入手,开放性地让学生寻找和新诗相符合的具体语段,深入挖掘语段中美的语言、意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雪的色彩美、声音美、姿态美,读出了蕴含于文字之中的语言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此时,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不仅品味着美,而且展示着美,创造着美;也真正体现着在阅读感悟中学生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巧编新诗,让学生在对比中阅读
《寻隐者不遇》教学片断:
师:刚才,大家读了《寻隐者不遇》一诗,了解了课文的意思,感受了寻找隐者而不遇的情景。那么,谁能说说何为隐者?
生:隐者是能人吧!
生:应该是隐居起来的有才干的人,比如诸葛亮、陶渊明等。
……
师:你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怎样通过诗文表现隐者的特点呢?老师读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后也写了一首诗,你们读一读,看看谁写的好?
寻隐者能遇
花间问童子,言师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马上就回来。
生:老师用“挖菜”这个无寓意,感觉贾岛诗的境界比你的高。
生:我觉得老师的诗不好。既然是隐者,品格一般是高洁的,好像松树也象征高尚;采药可以用来救人,挖菜只能自己吃,既然隐者是高人,高人就应该采药啊!
生:松树一般长在深山中,有松树的深山应该云雾缭绕,很幽静安宁。能种花、挖菜的地方我们身边到处都有;隐者嘛,自然是住深山喽!
生:寻隐者能遇到也不好。既然是隐者,自然是故意躲起来不想见外人,不想被那些俗人打扰,所以不会轻易被遇着。而从诗中看来,贾岛没遇到隐者。似乎也没多大失望,要是失望的话,他干嘛还要写诗纪念呢?
……
评析:老师面对五年级的孩子,没有把学习的价值止步在对诗的会读、会写、会背上,而是通过自己创编新诗,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到了隐者隐居深山、淡泊名利、心胸豁达的品质;感受到了贾岛诗中“松、药、山、云”暗喻着隐者的高洁、孤傲,这样的隐者确实不能轻易遇到,即使遇到了,贾岛很可能还是会写不遇;更感受到了不遇才是诗人追求的那种意兴而未尽的状态,这是一种虚静、空灵的世界。是啊!一首简单的五言绝句,却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邃的阅读,更点燃了学生对诗情、诗境的探究之情。
三、巧编新诗,让学生在迁移中阅读
《海上日出》教学片断:
师:我们学习了字词。现在,请大家把这首诗和课文一起再读一读,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红霞闪现范围广,
重荷在身海面跃。
走进云堆水天接,
金光镶边重围破。
生:写了日出前红霞闪现的景色,还写了日出负重跳跃的景色。
生:还写了日出后水天相接、冲破黑云的景色。
……
师:是啊!这都是日出的过程中展示的景色。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这首诗的每一行都展示了一种景色,而且还是对课文四个自然段的高度概括。你们找一找,看看是对哪几个自然段的概括。
生:是对第2、3、4、5自然段的概括。
师:这些高度概括的词句能凝练地表达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我们把这样的词句就称为这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试着给2~5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生:我加的小标题是:2.霞光万丈。3.跳出海面。4.走进云堆。5.冲出重围。
生:我加的小标题是:2.红霞出现、范围扩大。3.身负重荷、冲破云霞。4.走进云堆、水天一色。5.不畏黑云、冲出重围。
……
评析:初步了解小标题、练习加小标题是课后的训练题,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如何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实现知识目标的正向迁移,上述的教学片段给予巧妙而精彩的诠释。首先,富有韵味的诗句作为四个自然段的小标题呈现出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结合诗句讲解小标题的特点(概括段落主要内容,比段意更精炼集中,一般只有两三个词语)。显得具体形象,学生容易理解。再之,凭借新诗,学生举一反三,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不同的小标题,实现知识目标的正向迁移,凸显了教学的高效实用。
【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