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优质教学的五个着眼点

2009-12-23陈国平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优质教学生活性发展性

陈国平

摘 要: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追求优质高效的教学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措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教学;发展性;生活性;探究性;交往性;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17-02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着眼于发展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和调控功能。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落实新课程提出的“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当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关注传授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在课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良好习惯和积极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道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仅要有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技能目标,还要有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性领域目标。例如对“圆的周长”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能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周长的问题。(知识技能目标)②能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体验圆周长公式获得的过程。(过程性目标)③查找、阅读有关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故事,学习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科学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着眼于生活性

很多教育家都强调教育要源于生活,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回归生活”成为实施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然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脱离生活实践、远离学生经验的教学比比皆是,使许多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强调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大胆超越教材,凭借教材而不受教材的束缚,可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重组、删减、添改,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景之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教“比例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想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教“纳税”时,教师让学生到税务局调查当地一些纳税户的纳税情况及纳税的种类等。这样的学习内容具有现实性,学生能亲身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三、学习方式着眼于探究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数学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具体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圆的周长”时,教师以问题“怎样求圆的周长”导入,然后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圆(可以是硬币、瓶盖、硬纸板做的圆片等)、尺子以及细绳等材料,想办法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探究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结果进行适当的点拨、评价、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讲授,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也使课堂焕发出生机。

四、教学过程着眼于交往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处在交往中的师与生都是教学过程共同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指挥者”的角色而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角色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在这种交往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上是平等的。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多维互动,使得各种见解、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重组。不仅实现了知识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信息的相互交流,而且还实现了这些信息的相互构建,学生在这无拘无束的交往中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发展。

五、学生参与着眼于全面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参与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参与数量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参与的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不囿于问题的回答,应更多地参与讨论、参与合作、参与表演、参与实践、参与探究等。三是参与的态度主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出对数学问题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热情。四是思维要活跃。这是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所提的问题或见解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

优质教学的课堂特征就在于教学目标的开放性与发展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师生交往的互动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探索性,教学体验的深刻性、愉悦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能抓住这五个着眼点,就必能促使其向高效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优质教学生活性发展性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析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基于中韩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韩国语课程学业成就发展性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优质教学
让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绽放绚丽之花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