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写一得

2009-12-21何荣花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冀教版肥皂泡排比句

何荣花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进入写作的意境中,我从学习课文入手,训练学生仿写的能力。教科书中的课文大部分是名家之作,其中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各具特色,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铺路石。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并用优美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用激扬的语调带动学生的情感,用奔放的情感带领学生畅游作者写作出来的情景,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和遐想。仿写可以把学生内心的情感流露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那么,学生仿写从何处着手呢?

一、句式仿写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匆匆》一课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说出:⑴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和设问。⑵句中有三组反义词:去和来,枯和青,谢和开,组成一个排比句。⑶表现时间匆匆而去。教师点拨:作者用大自然的枯荣来表明时间飞逝的痕迹,接着由景及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我又提出仿写训练要求:同学们回想一下,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仿写。学生兴致很高,立即想到了许多植物、动物、日月星辰等。这个练习对学生来说易如反掌。一名学生写道: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大雁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树叶落了,有再长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童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位学生除了运用排比仿写,由“日子”想到烂漫的“童年”也会一去不复返。

句式的仿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巩固标点符号的用法,还会使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排比句等,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带关联词的,我们都可以从小处练笔,训练学生的语感,为习作打基础。

二、段落仿写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冰心的文章《肥皂泡》,其中有一段:“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在冰心奶奶的心中如此美丽,她们神奇地飘向远方。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后,问学生:你在吹肥皂泡时又有何感想呢?先用吸管蘸上肥皂水,然后吹出,想一想,你的肥皂泡又会飞向哪里呢?又会给谁带去惊喜呢?一名学生写道:“……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到天上,送过田野。到天上,悄悄地挨着星星,和明月做伴,追着小白兔去找嫦娥姐姐。或者颤巍巍地飘过楼房,飞跃高山,又缓缓地落下,落到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上,落到一片火红的枫叶上,落到一只酣睡的小狗耳朵上……”

学生在写作中用一些其他词来代替,如“缓缓”代替了“慢慢”、“颤巍巍”代替了“轻悠悠”等。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让学生自由飞翔,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学文和作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诗歌仿写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天晴了的时候》,作者在天晴时,观察了有代表性的事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它们经受风雨洗涤后,小草“洗净了”尘垢,小白菊“抬起了头”,凤蝶儿的翅膀变成了“饰彩的智慧书页”,其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写人时“赤、携、踏、涉”这一系列的动词运用,似一幅移动的画卷。

风、霜、雨、雪这些自然现象,学生并不陌生。那么下雨时,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先回忆一下,然后再全班交流,可以按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

如一名同学写道:

天下雨的时候

天下雨的时候,

打着伞到外面去瞅瞅,

干巴巴的乡间小路,

已被淋透,

泥土的芳香让人嗅。

柳树向我摆手,

示意我不要向前走。

青蛙站在荷叶下,

“咕呱——咕呱——”

不停地弹奏。

路旁的小黄花,

勇敢地抬起头,

任凭雨点儿“啪嗒——啪嗒——”

落个够。

我向小黄花点头,

我向树儿招手,

迎着风,冒着雨,

勇敢地向前走……

这位学生告诉我,“柳树”是指妈妈,妈妈把自己看成“温室里的小花”,不能经受风吹和雨打,“迎风冒雨”指经受各种考验。学生不仅把雨中情景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且写出自己决心接受挑战,拥有坚定不移向前走的精神和力量。

另外,还有写作结构的仿写,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学生写《我的家乡》时可采用,具体写出家乡的特征。

总之,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会由一种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不再感到无话可说,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不妨试试,你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猜你喜欢

冀教版肥皂泡排比句
十二月·肥皂泡泡
从“四计歌”学排比
排比句
冀教版英语七下第16课We Are With You教学设计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奇妙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