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学习文言文
2009-12-21谢瑞琴
谢瑞琴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足以体现它的价值。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困难是词句深奥难懂。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文化遗产,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那么,如何学习文言文呢?
一、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特点
学习文言文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也是实词占绝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以下特点。
1.单音节词占多数。如古代说“冠”,现在说“帽子”。古代说“汤”,现在说“热水”。
2.有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的词所指的范围比现代汉语小,“脸”古代只指面颊,现在指整个面部。有的词所指范围比现代汉语大,如“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臭味。有些词语的意思同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如古代的“走”相当于现在的“跑”。有些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只有细微的差别。如“购”古代指悬赏征求,“甚”古代主要指厉害、严重。
3.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读zhāo,义为早晨,引申为“朝拜”,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义;由朝拜又进一步引申,指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一般说来,古汉语辞书中所列的第一个义项往往就是它的本义,其他的则是引申义。
4.有大量的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本来应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总之,要确切地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一是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有些文言词的意思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能用今天的词义来解释它们。二是要把一个多义词放到上下文中去辨析,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定其含义。三是要勤查工具书。
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掌握文言文句式,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二、通读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学习文言文也离不了诵读的方法。诵读分吟读和朗读两种。前者是声音较轻有节奏地读,后者是放开声音去诵读。我国的优秀古典名篇,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读。
诵读是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言,因而诵读时要精力集中,不能分心,要做到声入心随,嘴念、耳听、心想,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内容、意境。进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景色的美好,而且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如《桃花源记》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可读出对衬感来,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又如读到《兰亭集序》“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时,“曾”字怎么讲,即使是课文没有注释,也可马上联想到《愚公移山》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这三个“曾”用法相同,都是加重了后面“不知”、“不能”、“不若”的否定语气,可用现代汉语中“还”、“简直”、“竟然”等副词来表达,意思十分明显。熟能生巧以后,就没有了这种转换过程,而完全是一种应付自如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三、学习文言文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在预习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反复诵读课文,要尽可能读出作者的语气、轻重和感情,要流利通畅、声情并茂。学生在上课时要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自己尚未弄懂而老师又忽略了的地方,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切忌浅尝辄止、不懂装懂。课后复习尤为重要,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温故而知新”熟练掌握了旧知识,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能促进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希望广大中学生一定不要贪图省力,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听课,而不进行任何思考和探究。
四、文言文要联系历史文化,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知本探源
1.相关历史知识
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学习《离骚》时就容易多了。
2.相关的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3.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地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总之,只要下苦功,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认真熟读每一篇课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并且学习一些有关文言的基本知识,就一定能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