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09-12-21朱瑞州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合数学号同学

朱瑞州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教师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致使学生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难度。而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解决数学难题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很有好处,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从知识与知识的联系中设置悬念,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这部分知识前,教师可以用疑惑的语气提问:“我们以往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导起来比较容易,而圆是一个曲线图形,它与以往学过的那些图形好像没有什么联系,那它的面积又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呢?你们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来,他们希望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就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可见,教师几句简单的导入语可以成为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优化练习,增强兴趣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机械重复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无头绪的练习很多,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设计科学的、有趣的练习是教师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不再把练习当作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愉悦轻松的游戏。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征,备课时要从练习的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如讲故事、做游戏、小组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如在《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同样可以也设计这样一个练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像这些有趣练习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养成了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叙述、思考等多种途径与教学形成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指挥”。其实每个学生都有灵巧的双手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可是在“填鸭式”教学中,学生的特长不能得以发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到别的事物上去,使学生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头脑转起来,使学生与教师紧密配合,将学生思维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然而要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的大力指导。例如:在五年级下学期教学“圆周长公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工具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自己再算出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对于不同大小的圆分别做出测量和运算,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即: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灵巧地利用双手,并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地记忆这一知识点,而且也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

四、学以致用,扩充兴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尤其是初等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进而提高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素质。例如:让他们在学习中亲自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借助学生这种“乐意”学习的心理状态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乐”、“学”、“思”,才可能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中等生得到优化,优等生得到强化,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再把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

猜你喜欢

合数学号同学
我们来打牌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学号的妙用
奇合数的构成规律研究
对素数(质数)一些特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