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功能定位问题研究

2009-12-17张宽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定位功能研究

关键词:入馆教育;功能;定位;研究

摘 要: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塑造良好图书馆形象,方便新读者尽快认识、了解、熟悉图书馆,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实现图书馆和新读者之间互利双赢的重要工作环节。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137-03

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是一项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普遍关注和重视的基础性工作。在许多高校图书馆,这项工作正逐步走上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经过多年来的入馆教育实践,我们认为,站在图书馆业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如何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好新生入馆教育“第一课”的功能和作用;在入馆教育课程规划中,实现教学时间、场地、授课方式等细节上的人性化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课堂教学变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精神大餐”;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在教学人员紧缺、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优化配置图书馆优秀教育教学人力资源,树立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信息中心、知识殿堂、智慧宝库形象,不断提高新生入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等,是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1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现状

根据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实际摸底,我们发现:过去人们对新生入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比较模糊,比较肤浅。主要从缓解图书馆部门工作压力,减少一线人员解释性劳动强度等单向度去考量新生的入馆教育问题,很少站在学校教育、读者状态和图书馆工作大局等多维视角,理性分析和科学定位这项处于基础性地位,并且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启发性特征,需要整体联动,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取得实效的工作。往往会出现把入馆教育工作孤立地看成是图书馆一个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是与其他单位无关的、图书馆“一厢情愿”的事情,使这项牵扯面广、难度大、意义深远、事关学校形象的全局性工作陷入一种认识不到位、配合不默契、组织不得力、效果不理想的被动局面。甚至在部分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处于时断时续、可有可无的状态,流于形式。

在一些地方高校对于新生入馆教育,一方面是缺乏校方的政策支持、职能部门系统化的制度安排、院系等教学单位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图书馆内部也缺乏从长计议的整体性工作部署,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建设、智力支撑特别是优秀教学人才储备等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有些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存在“一次性”、“批处理”等敷衍了事的做法:有的图书馆利用大操场或利用大会堂一次性集中所有新生进行教育;有的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在没有固定人员、固定场所、固定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随意进行;还有的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采取参观考察方式等等。

以上种种脱离实际,敷衍走过场的做法,不仅不能取得很好的入馆教育效果,还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更严重的是,这种漠视入馆教育工作价值和规律性的不严肃行为,一旦被作为“经济”、“省事”、“高效”的经验去推广和仿效,其危害性是很严重的,对新读者合法的图书馆权益的保护,对高校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建设,对新一代大学生信息素质和图书馆意识的提高,对图书馆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的负面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功能定位,做一番客观地描述和系统地梳理。

2 新生入馆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定位

2.1 新生入馆教育是学校整个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应纳入学校新生教育教学计划的必修课

在每年新生刚刚进入校园,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针对他们对大学校园里的一切既好奇,又“懵懂无知”,急需帮助、引导的情况,学校有责任和义务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由各院系、各部门(包括图书馆在内)分工负责、协作完成。诸如参观、讲座、培训等一系列新生入学辅导教育工作。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应纳入学校新生教育教学计划的必修课。学校有关部门,应把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放在与其他新生入学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及时准确给图书馆提供新生入学档案信息(用于制作借书证)和各院系新生班级管理人员信息,协调部署和落实好全校所有新生班级入馆教育的时间、场地、教师等问题。

图书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实现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开发智力、开展社会教育等基本社会职能。大学图书馆一直被誉为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材须臾不能或缺的人文荟萃之地,也是大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创新能力、追求全面发展要经常光顾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建设优秀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和展示优良学风和校风的知识殿堂。在新生没有进馆之前,图书馆散发的淡淡书香,就吸引着许多新生求知的目光。图书馆应该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局高度,精心安排、组织好新生入馆教学工作,并把入馆教育放在图书馆阶段性工作目标中的突出位置,提前加以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配合、支持。

2.2 新生入馆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开展社会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担负着服务和教育两项基本职能。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活动是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绝不是一般的“临时性”工作。这项工作是否开展和开展得好与坏,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图书馆功能定位及其作用发挥的问题。利用新生入馆教育这个覆盖面广、功能性强、影响深远的基础教育平台,开展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修养、信息技能为目标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目标。尽管目前在许多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受到时间紧、任务重、网络教学环境缺失等问题的困扰,但界面友好、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大量的信息检索、馆藏信息查询知识介绍、以及超链接技术集中示范和演示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信息技能教育课,加上后续为新生准备的系列图书馆知识讲座和网络检索技能培训等活动,无疑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和提高都是有益的。图书馆只有务实地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图书馆教育功能,为“文检课”教学的普及和深入开展开好头,起好步,引导和激发起大学生自觉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提升自身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使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不断走向高校教学工作中心的地位。

3 新生入馆教育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3.1 入馆教育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起点和关口,是应着力加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环节,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切忌草草了事

新生入馆教育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大局的影响和作用,就像军事上的关口和要隘,只有扼住入馆教育这个对高校图书馆整个读者服务工作来说,具有战略意义的起点,图书馆各方面工作,尤其是读者服务工作,才有可能走上有序、高效良性循环的轨道,否则草草了事,主动放弃教育培养新生良好阅读行为习惯,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最佳时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新生入馆教育,是实现读者和图书馆之间和谐相处,互利双赢的工作。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新读者因图书馆利用方面“常识性梗阻”,而形成的焦虑、埋怨、对抗、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另一方面也能部分缓解和减少一线工作人员因频繁接触“不懂行”新生而产生紧张、烦躁、恐惧等不良反应。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流通、阅览部门工作人员业已透支的精力消耗和体力付出;也可部分消解因新读者对图书馆“资源性梗阻”,“人员素质梗阻”的不了解,期望值过高,从而易产生不满意、不认同,甚至抵触情况的发生,化师生冲突于无形或可控范围之中。新生入馆教育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力求达到使每位新生对图书馆现状“知情”、对图书馆利用“懂行”、对图书馆服务“理解”,对图书馆工作“支持”的理想效果。

3.2 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宣传自己、展示形象、扩大影响,赢得良好社会声誉和积极评价的重要工作环节

入馆教育,要制作一部集中图书馆所有“知识精英”集体智慧的教学课件。课件除了要具有匠心独运的文案设计、图文并茂的动画效果,还要有科学合理的内容安排,生动友好的用户界面等基本特征,同时,一场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生入馆教育课,要融注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新读者的关心、关爱和关注之情这个活的灵魂,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只有达到技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才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和欢迎,实现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效果。

能给新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的入馆教育课,更能从情感上拉近他们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赢得他们的认同和信任,激发起新生热爱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发奋读书、努力上进的美好情感和冲动。

一场能让人记忆犹新、终身难忘的入馆教育课,离不开任课老师的激情演绎和无私奉献。任课老师端庄大方的教学仪态、谦逊儒雅的学者风范、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情飞扬的演讲、深入浅出的解说,声情并茂的演示、娴熟自如的操作、百问不厌、百讲不烦的职业精神,这无一不是图书馆集体形象的生动展示和具体写照。

新时期的图书馆,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收集、信息储存、信息提供的服务性机构,馆员更应是信息的传播者和知识的“导航员”。任课馆员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技能、技巧,在入馆教育和图书馆活动中,已经符号化为图书馆整体知识化形象,赢得新生的赞誉和社会积极评价。当然这种赞誉和积极评价的持续性,是需要图书馆每位员工在入馆教育之后的每个平凡的日子里,付出艰辛劳动和智慧作为支撑的,如果没有所有图书馆人齐心合力、持之以恒的“善待”读者的举措,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很快被现实所消释,图书馆留给人们美好印象就会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3.3 入馆教育是图书馆员工自身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自身一次很好的优化业务流程、规范职业操守、严明职业纪律的大课堂,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入馆教育课件内容设计之初,图书馆业务流程(尤其是流通、阅览部门)重塑和再造,是大家要认真面对和重点图示的内容。因为在信息服务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异质同构和业务重组的问题,同样存在同业竞争,传统服务手段面临挑战的问题,如何在传统的流通、借阅服务区,实现与OPAC数据查询和网络信息检索功能的“无缝链接”,也是任课老师在幻灯片反复切换过程中时常思考和困惑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物有所值”的文献信息服务,如何满足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大学生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在图书馆各项事业建设中,去不断跟进新时代大学生用户需求变化的要求,无疑是我们常讲常新,要不断通过自觉学习、自我教育,与时俱进,自我提高的过程。

这种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是整个图书馆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入馆教育课程的受众,不仅仅局限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还应组织图书馆有关部门同志轮流到现场观摩学习,尤其是部门主任和刚刚到图书馆工作的新同志。对于业务骨干和部主任来说,应把它作为一次业务交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机会,并及时反馈自己对课程的观感和改进意见;对新同志来讲,入馆教育课的意义,远远不只是一次“扫盲式”业务进修,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不仅能纠正人们对图书馆职业的误解,克服从业者的自卑心理,也可以克服图书馆过去“师傅带徒弟”(见样学样),误人子弟式的培训方式的痼疾。

入馆教育是新员工建立职业荣誉、规范职业行为十分有效的岗前培训课堂。馆领导也应深入现场听课,从宏观上指导、协调入馆教育相关事宜,为入馆教育工作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学环境。使入馆教育工作成为图书馆的精品工程,优质工程,从而促进和带动图书馆的全面工作。

4 入馆教育架起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新生入馆教育是大学生认识、了解图书馆的开始,也是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的起点。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师生冲突和矛盾是一道难以克服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很难从图书馆管理制度的角度去有效缓解和调节,也难以从市场“客户”关系理论中,寻求到问题解决的良方。结合公共关系学说和非盈利性服务机构的服务特点,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的高校图书馆,不断改善与大学生读者群体之间关系的方法和途径,让大学生们真诚地叫我们一声“老师”,真正地树立起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老师形象,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有效的沟通平台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多年来,本人独立承担全校所有新生的入馆教育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也十分辛苦,也因此获得了接触和认识更多新同学的机会。课堂上对图书馆资源情况的“实话实说”、对图书馆服务环节的“不厌其烦”、对图书馆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的“理性批判”,赢得同学们信任和理解。在许多同学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记忆里,图书馆是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也是他们心中的最爱、最痛。图书馆入馆教育课上和后来聊天(包括网络)中,老师那些温暖和鼓励的话是大家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 张宽福.大学图书馆教育功能创新的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4).

[2] 罗莹.新生入馆教育应设为公共必修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

[3] 魏鑫.新生入馆教育的必要性[J].兰台世界,2005,(13).

[4] 翁桂南.现代化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刍议[J].江西图书馆学,1995,(4).

[5] 曾伟忠.利用Powerpoint2000制作教学课件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5).

[6] 曹如国.入馆教育的教学艺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

猜你喜欢

定位功能研究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难与易
我有特异功能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