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弊端及其成因分析

2009-12-11张绍红黄晓洪

商情 2009年27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张绍红 黄晓洪

[摘要]实践证明,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其主要的弊端为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缺失,教学环境封闭。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单一,“以本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辩论环节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落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成因分析

一、传统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弊端

1.僵化的思维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填鸭说教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就是把学生当作接受观点与信念的机器,其实质是对青年思想的控制。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互动性不足的缺陷,不能满足学生理论探讨的认知需求,部分教师仍然把外部灌输作为学生掌握理论的唯一途径,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现所有观点,完全缺少能开启学生独立思考钥匙的启发性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符合教育规律,而且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师生难以产生共鸣,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笔者曾在2008年在全校范围内对不同年级的1500多名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反馈的结果,学生最反感和不满的就是教师“填鸭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的教学模式,不仅会抑制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而且更严重的是它还会抑制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最初是在思想领域里表现出来,别说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如此,即使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是这样,这方面的案例枚不胜举。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也同样是这样的,中华民族的原创力在在思想开放的年代是有目共睹的,但自从清廷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以来,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几乎到了枯竭的边缘。时至今日,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人才在自然科学领域尚没有一人得到过标志着一个国家原创力水平的诺贝尔奖,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吗?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才,这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将来命运的大事。影响一个民族的原创力水平的因素很多,但它和这个国家的思想的开放程度肯定是密切正相关的。

2.教学情境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事实求是地说,由于社会的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教师和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种差异虽然在传统的社会中也存在,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代沟”差异尤其巨大。首先,要使学生接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必须营造客观的情景,马克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扎根有特殊的历史背静,有其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毛泽东思想理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合法性也是建立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软弱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正确的选择,许多教师在这段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过于强调意识形态之争,使学生不能产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的信念。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更是如此,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并不了解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背景,要让学生充分呢感的理解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改革之前的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特别是在的前沿阵地,教师要搜集大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作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详细的经过,同样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世界的潮流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自己的选择,是人民的内在的需要,而我们的党只不过是顺应民意和历史的潮流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已。

3.封闭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思想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品德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最终服务于现代的社会生活,所以思想教育的物质特性在现代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和近代社会里,思想教育可以作为统治者控制青年思想的有力的工具,这是因为当时的思想教育的物质特性尚未完全的表现出来,政治思想和生产技术是完全分离的,那时的统治者能够作到将思想和技术分开传授,甚至将政治思想放到比物质技术更重要的位置。换言之,过去思品的教学可以抽象地进行,也就是过去思想品德的传授可以不必和实践精密地结合起来,但进入新世纪则不同,在现代信息高度畅通和世界文明高度融合的现代社会,脱离“物质概念”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会受到现代青年的强烈的反感,其效果还可能会刚刚相反,所以脱离实践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不但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们“理所当然”道德理念,还会阻碍学生其他专业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传统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成因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单一,是导致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原因

如何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是高校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我们曾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内容。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还有14%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几乎引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的经济手段,我们也基本成功地容入到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之中,我们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成分也几乎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相差无几,国家的发展也正呈繁荣的态势,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必过于拘泥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不应该是空洞的意识形态的教育,而是改革思想的教育;开放意识的教育;法治思想的教育;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的教育。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还要增加大学生关心、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总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能够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现有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的目的。

2.缺乏辩论的环节,学生与教师缺乏情感的沟通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落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即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自然科学有客观的评判的标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完全不同。要使学生接受你的思想政治观点这里既有价值观的问题,也有情感体验的问题的问题。情感效应一般以下列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较少持批评的态度,往往乐于接受他的观点或意见,反之,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往往对他的观点和提出的信息不由自主地表示怀疑或否定”。据此理论我们可以推演:如果教育者能够和受教育者进行充分的情感的沟通,他就会赢得教育对象的尊敬与信赖,他们也就会乐于接受教育者所宣讲的理论,能够使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理论更加信服,同时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及其世界观的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反之受教育者会对教育这的说理产生怀疑乃至抵触情绪。

在计划经济时代,也就是中西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年代,让青年学生信奉马列主义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随着现代社会普遍实行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以来,世界各国普遍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的中心任务了,社会价值观念已经是多元化,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自身的物质资料的满足程度而非意识形态的东西。当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未尝不可,但问题的关键是,要当代的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应该进行充分的讨论,或引导大学生们接受这种价值观念。要在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所谓的情感教育,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这样的大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对话。

3.教学观念陈旧,“以本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导致目前思想政治教学手段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力求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因素,加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腐败现象等,都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解释这些现象这是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可必须回答的问题。

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敢于触及并勇于回答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疑点、难点和敏感点。通过我们调查组问卷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们最讨厌教师回避现实问题的态度,只讲大道理,不把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认知冲突,摸清学生思想困惑的症结,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贴近学生思想和实际,不能“欺骗”和“忽悠”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岩松.公关交际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2).

[2]白立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

作者简介:张绍红,宜春学院文学院讲师;黄晓洪,宜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