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节妇吟》的拒绝技术

2009-12-08张晋阳

学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张籍明珠女主人

张晋阳

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或有人向你求爱;或有人请你帮忙,并希望得到你的应允。虽然你不想答应,但又碍于人情或其它原因使你陷于说不出“不”的心理状态中,处于这种境地,就需要有一些巧妙而委婉的拒绝艺术。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明确表示不同意时,不论是用汉语说“不”还是用英语“no”,他的整个机体,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都处于一种明显的收缩状态。这种状态使其拒绝接受他人的任何意见,并将他所有傲慢、自尊和执拗的个性暴露无遗,从而使自己和对方都陷入紧张状态之中。但是,当一个人说“是”或“yes”时,他的肌体就呈开放状态,自己和对方都会在轻松的心理感受中,继续接受信息。尽管最终还是转折(“but”)了,但这样柔和地叙述反对意见,对方还是易于接受的。

这个心理奥秘就告诉我们:拒绝别人是一种逆势状态,它必然在对方心理上造成失望与不快。而语言艺术就是要将这种不快与失望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尽量不使对方产生紧张感。这样,既能使对方从被拒绝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又使对方能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拒绝。

拒绝艺术有多种形式,例如诱导式否定、岔道式否定、倾听+沉默、巧妙反问等。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yes,but”法,即先肯定对方的说法(“yes”),再转折一下,最后予以否定(“no”)的方法。其中“yes”(是的)是手段,“but”(然而)是目的。唐朝诗人张籍借所写的《节妇吟》成功地使用了这一方法,拒绝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聘请。

诗歌一开头就直接叙女主人面临两难的心情(“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明知她有丈夫,却还要赠她双明珠(古时候,双明珠乃求爱信物)。矛盾出现了,如何解决呢?按照题目中“节妇”两字推断,下面应该是她指责对方明知故犯,且会断然拒绝。但出人意料的是:她不但欣然接受,而且还将它系在贴身穿的红丝罗短袄上,甚至还为赠珠人缠绵缱绻之情、火热赤诚之心所感动(“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这看来是在答应(yes),殊不知她话锋一转,马上又夸耀起自己的丈夫——我家有高楼大院,丈夫还在皇宫中任职(“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先欣然接受明珠,使对方自我陶醉一番后,马上又以“夸夫”的形式来暗示对方:你(赠珠人)与我不相配,最好死了这条心。从心理学角度看,她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把自己的意向传递给对方,并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且使对方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这种暗示语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含而不露,给人以轻松感,又能达到不使对方难堪,迫使对方接受拒绝之目的。

暗示过后,女主人又突来个180°的大转弯(“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吊起了求爱者的胃口:再次肯定对方“用心如日月”般的光明、纯洁,但是她早已发誓要与丈夫同生共死。明明是拒绝,却偏要先说“知君用心如日月”,欲纵故擒,欲抑先扬,说得工巧、含蓄、曲折有致。此句与首句遥相呼应,采用明褒暗贬批评艺术,先满足对方自尊心,再促使对方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言行。

经过以上的铺垫,最后,女主人把拒绝艺术推向了巅峰——将耀眼的明珠退还给你,遗憾的泪珠簌簌地落下,真是有情无缘,迟来的爱(“还君明珠双垂泪,恨不相逢未嫁时”)。女主人的行为和话语看似无可奈何,若即若离,其实是绵里藏针——坚决的拒绝。不过说得委婉、柔和、富有人情味,既不伤害对方,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首诗初看好似爱情诗,实为诗人独具匠心的拒聘之辞。中唐时,藩镇割据,各霸一方,各路诸侯拼命网罗人才。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其势力炙手可热,派人送厚礼聘请诗人张籍为幕府,张籍进退两难,故写此诗赠李师道(原为《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中将李师道与诗人自己比为男女爱情关系(“君”与“妾”的关系),虽有恭维之意,但这也是一种策略:李师道是一个跋扈的将军,且名声不好,诗人既不愿与之同流,更不愿与他结怨。先恭维的目的是为后面的断然拒绝作了感情上的铺垫。因此,这首诗的寓意也就显而易见:我是受聘于朝廷的人,但你还是来聘请我,虽然盛情难却,但已为时太晚。全诗用比喻、双关等表现手法,写得委婉含蓄,但拒聘之意却已尽显。据说,李师道读过此诗后,深知张籍效忠朝廷之心,既不恼怒,也未再纠缠张籍,两人相安无事,可见“yes,but”的拒绝艺术高超奇妙。

附: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垂汨,恨不相逢未嫁时。

猜你喜欢

张籍明珠女主人
韩愈与张籍的金石之交
Chapter 3 The ring and the lamp
女主人和她的麋鹿
专横跋扈的鸡
塞外明珠亮闪闪
明珠十斛买娉婷
夏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