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自主性学习 追求有效性教学

2009-12-08王秀银

学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统计图算式交流

王秀银

一、课堂教学描述

【片段1】《有余数的除法》例题教学片段:

师:每个小朋友桌上有15个小圆片,你可以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每5个一份或每6个一份来分,请你选择一种动手分一分,看分的结果怎么样。

交流:你是每几个一份来分的,分的结果怎样?(学生交流)

……

(对多出的小圆片)问:怎么会多出1个,为什么不继续往下分?

生:因为要求每2个一份,现在只有1个,不够分一份了。

因为要求每4个一份,现在只有3个,不够分一份了。

因为要求每6个一份,现在只有3个,不够分一份了。

师:你们能用算式来表示刚才分的结果吗?

师:看着刚才分的小圆片来说说各部分表示什么。

……

【片段2】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的练习巩固:

师:我们每个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社会的一员。让我们先来体验一下各种角色吧!课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四份不同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图,以“假如我是 ”为话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注意:①发言时注意说清你的理由;②在组内成员发言时注意倾听,并提出你的意见。

(集体交流)

生1:这是一张王杰6岁到12岁身高和全国平均身高的统计图,实线表示王杰的身高,虚线表示全国平均身高。假如我是王杰,我会多吃些饭、多锻炼身体,因为我的身高总是比全国平均身高低。我可不要做小个子,我要做个帅小伙!”(师:看来这个“假王杰”要为自己的身高奋斗了!)

生2:我这张是两个旅游公司2008年签团人数统计图,我发现太阳公司的签团人数每个月都比环球公司的人数多,假如我是太阳公司的老总,我会再接再厉,尽量满足每个顾客的需求,把生意做得更好;如果我是环球公司的老板,我要找找原因,多听取顾客的意见,还要多开发一些路线。(师:看来你将来是个做老板的料!)

生3:这是一张某公司两个分部的销售量统计图。实线是甲分部销售量,虚线是乙分部的销售量。假如我是老总,我要多发些奖金给甲分部,因为他们的效益比较好,还要鼓励乙分部,没关系,找找原因,争取超过甲分部。”(师:这个老总当得不错,有奖励,更有鼓励!)

……

二、案例分析

在【片段1】中,对学生来说,分小圆片是他所熟悉的,也有能力进行操作,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使他们感受到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出现最后不够分一份的情况,引发学生思考:这时应该怎样来表示呢,产生了学习的需要。从实物操作到得出算式是形式化的过程,从算式运算返回到实物解释是寻找意义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加深了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并很快找出了算式中的规律。并自己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还能结合操作进行说理“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一样大,那么分剩的小圆片还可以继续分下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操作,在“做”中体验到了余数的意义,找到了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知识建构。

在【片段2】中,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会看懂图中信息”是比较浅层的,重点应该在引导学生在学会比较不同量的基础上,学会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它有什么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创设了一个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各种“社会角色”去读懂统计图,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从学生的相互交流中感受到统计图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教师的鼓励性评价真正发挥了评价在促进不同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我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的“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呢?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起点,构建生动有效的数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是在情境的创设上,要找准起点,才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1)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能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设计好问题情境,就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很好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2)可以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加强操作,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道:“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有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要多设计操作性练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研讨空间,鼓励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做”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新知学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

(1)把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动手实践活动并非多多益善,应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安排。在教学时要充分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操作中观察,在动手中发现,这样的动手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动手实践活动。数学知识有其逻辑体系,有其严密性。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也要考虑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三)体验学习,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即让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探究……”,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新课程还提出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性目标,并将过程目标蕴含在三维目标之中。

为此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体验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充满质疑、判断、比较、猜想、推理等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我们知道,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是有差异的,因此,当他们面对新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在体验过程中,他们所采用的“观察、操作、假设、验证”等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四)注重交流,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在数学交流中,学生自觉参与交流,这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想法有条理、清楚的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思维、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体验。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它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是无法估量的。

(2)教师即时评价。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能自我调节,扬长避短,得到最适宜的发展。这种适时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总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更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只有在适时适度的基础上,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教与学的价值,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统计图算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