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心扉 绽放心语

2009-12-08周秀斌

学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课堂

周秀斌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是读写,对听说则缺乏具体的要求,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片面性,导致了学生语文能力上的缺陷。

语文,顾名思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教学实践中只重视读写,轻视甚至忽视听说,显然与语文学科的本义格格不入。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下笔成文”的未必都能“出口成章”,但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文思敏捷,“下笔成文”。可见,重视说话教学,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而今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普遍有说话缺陷,表现为课堂怕发言、见陌生人怯场等。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从打开“金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操作如下:

一、鼓励学生敢说

中学生对待说话训练存有不良的心理状态: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有的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能说会道也不加分等。二是心理上“不想说”或者“不敢说”。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说话,有些想说的又担心别人议论而不敢多说。也有的则是课堂上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或许是教师的忽视,或许是自始至终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所致。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首先应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去认识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让学生明白语言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地位,“离开语言交际就会寸步难行”,以此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指导学生掌握说话的方法、技巧。

1.指导学生说话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思路,增强信心。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作充分的准备,即“说哪些内容”;再整理好要说话的材料顺序,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并且要说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即“自己的想法”。对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教师要能容忍,并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说话自信心。

2.指导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由起初的“目中无人”向最终的“目中有人”过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且全面掌握学生的说话心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先组建说话小组,一般以4至5人为宜,让敢于说话的同学作示范,使每一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和空间;再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视上好语文课本上的“口语交际”课。同时,开设说话专题或开展主题班、团活动,让学生在全班人面前说,使之成为学生锻炼说话的最佳时机和场所;最后,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敢于在公众场合大胆说话,最终完成说话由“目中无人”向“目中有人”的过渡。

3.变以往的“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发问,为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练说话的机会,并逐渐从课内的“熟悉”语场向课外活动的“生疏”语场延伸。如此进行长期的训练,学生势必会增强勇气,敢于大胆说话。

二、激发学生愿说

中学生平时不愿说话的原因:一是怕说错,让人笑话或挨批评,“言多必失”不如“少说为佳”;二是无话可说,语言情境不佳或对话题不感兴趣。针对这些,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说,要提倡民主教学,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补充、解释。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教师不要每次都急于批评、指正,以至造成学生心理压力。教师可搜集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作为一般人可能出现的毛病加以评析,并予以纠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练说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育、帮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说话的语言场,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形成平时多说的氛围,并观察、留意学生在各个时期所关心的话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找到联系密切的“引爆点”,组织漫谈、讨论,激发学生多说,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

三、培养学生会说

不敢说话和不愿多说的学生,一般都很难说得好;有胆量敢说和有兴趣多说的学生,也未必都能说得好。如有的说话粗俗,语态不雅;有的词不达意,口头禅多;有的拖泥带水,条理性差等等。这些既与平时说话的习惯有关,也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关,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教师既要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又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具体方法如下:

1.要善于介绍和提供一些典范的口语训练资料(包括读物和录音带),督促学生扩大听读范围,学生通过模仿好的说话材料,逐渐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同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对身边发生的人或事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勤于积累词汇,充实思想内涵,使自己说话“言之有物”。

2.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凡事先想清楚以后再说,对于较复杂的问题一定得分出主次,“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理清说话的先后顺序,且语速宜慢不宜急,力求“言之有序”。

3.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他人多用敬语,于己则多用谦语,对不便直说的要用委婉语,并适当配以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总之,社会的发展,对跨世纪的青少年学生的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认清形势,站在更高的角度给说话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的说话,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在口语的规范化和表达技巧上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力争使学生“敞开心扉,绽放心语”。

猜你喜欢

中学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美在课堂花开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