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与生活手牵手

2009-12-08张和军

学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净含量长方体牛奶

张和军

翻开数学史我们不难看到,数学是从数数、测量等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在数学形成为一门学问以前,它一直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为原形,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进而还需形成逻辑的数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由生活化逐步向数学化转化的过程。我们要在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即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真有趣、学习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如此学习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时,如果我们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让我们来求它的体积。在掌握了长方体体积公式之后,这样的问题并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带一个长方体牛奶盒,猜测牛奶盒上标的净含量是否真实性,自己动手测量它的长、宽、高,求出它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将牛奶倒进量筒里再来检验牛奶的净含量。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牛奶盒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生乐于探究牛奶盒所标净含量的真实性,了解自己在喝牛奶时有没有受到蒙骗,学生动起手来兴趣盎然。

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小军十岁生日时,小军的爸爸对他的同学说,今天是小军过的第10个生日,我呢,也只过了10个生日,而且我从未漏掉过任何一个生日,你们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吗?”你能告诉小军的同学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产生了疑惑,促使学生马上投入积极的思考,我马上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带着学生学习了有关闰年的知识,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是这么有趣。

这样,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数学,学生们会感受到数学无时无刻不在身边,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激发起强烈的探索兴趣。

二、数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学习内容,而且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王老师带领35个同学去公园游玩,售票窗口写着‘门票每张10元,满40人可买团体票,享受八折优惠,如果你是王老师你打算如何买票?”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获得最经济的购买方案。

再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照片装裱,那么到商店需要买多长的彩纸;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倍数与因数的基础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计算房间地面面积,选择怎样的地面砖比较合适,需要地面砖的数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数学与生活牵起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

猜你喜欢

净含量长方体牛奶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市场监管总局:净含量标注和检验抽样合格率连续五年超90%
神奇的牛奶树
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标注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