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教出你的个性

2009-12-08丁增珍

学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白杨海燕魅力

丁增珍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色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眼中文章各有特色,而且现在的语文更强调其人文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更增添了阅读教学的复杂性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一本教参禁锢了教师的思想,大多数的教师照本宣科,出现了众口一词的现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考试制度造成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侧重于能力的检测,如果我们教出来都是千篇一律、思想僵化的学生,又如何让他们适应这个新的社会环境呢?所以要使学生思想更加开放、更加活跃,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参,在阅读教学中展现个人的魅力。

那么应该做到哪些才能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例子。我曾听过两堂内容一样的课,都是教《陋室铭》,同样的一篇文章,两位教师却阐释出不同的风格。前一个教师语言特别亲切,再加上运用的多媒体画面优美、配乐典雅,学生在她所营造的情境中深情朗读,不仅领略到陋室的独特之处,而且也体会到士大夫安贫乐道、清高、自傲的生活态度。后一位教师虽年轻,但言语中充满自信,对刘禹锡的诗句信手拈来,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在她的巧妙安排中,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并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上她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多媒体画面,使听者如沐春风。

听后我感慨良深。为什么同样的课文有的人上得死气沉沉,而有的人却能上得如此生动有趣。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认识水平和用心的多少。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够体现自己的风采呢?

首先,要对所教文本进行深入理解,不能浅尝辄止,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同样一篇文章可以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思想上展现个人的魅力。如教《苏州园林》,一般人总是把它作为说明文来处理,分析它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讲得琐碎而又枯燥,忽视了它的审美价值。可以把它和中国的建筑特色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直观显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再如教《孔乙己》,通常人们只看到他可笑可怜的一面,你可以从他可爱可悲的角度来分析孔乙己广泛的社会意义。只要善于攫取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一定可以发现他人未发现之处。

其次,必须全面分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其难点和重点。只有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文本理解的难易之处,才可能对症下药,便于学生掌握。比如《白杨礼赞》和《海燕》这些课文,学生不难理解白杨和海燕本身所具有的精神,但学生难以理解的是白杨和抗日军民之间的关系,海燕和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介绍写作背景。重点和难点是介绍中国传统写作手法——象征的运用,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历代托物言志的优秀篇章加以介绍。这样“避轻就重”既解决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又可以在这样的介绍中用丰富的知识征服学生。

再次,需要注意教学形式的采用,不能所有的课都按照一个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现在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味地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天马行空的任意发言或是搞活动。看起来热闹非凡,学生却既没有学到知识,也没有发展思维,有时还会被误导。我认为应该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诗歌就应该以朗读为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其韵味;议论性文章就应该让学生围绕有歧义的地方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辩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小说和戏剧就可以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表演中感受文本的魅力。这样通过新颖而又独特的形式吸引学生,张显个性。

另外,教学中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手势、端正优美的语言,这些外在因素的点缀就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再加上一点“催化剂”——激情,就会让你的课堂更加熠熠生辉。最后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要求,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也许有人要问:“你不是说展现阅读的教学个性吗,怎么放手给学生呢?”在这里我要申明,我所谓的“个性”指的是自己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形式设计和过硬的基本功,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自我标榜。我们教师看问题的角度和学生毕竟不同,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只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学习空间,加以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开发。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陋之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注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展现个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白杨海燕魅力
白杨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白杨
《东方欲晓》的魅力
Friendship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白杨 西部的脊梁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