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历史新课改中师生角色意识

2009-12-08王晓芳

学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历史

王晓芳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进行着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新课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它的不足,特别是存在于历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些问题,师生角色不能很好的转换。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引导和变革。

一、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改革之前,由于受到教学习惯、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和教材的实施者,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一般历史老师都经过历史专业训练,掌握了较系统、全面的中外历史专业知识,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对学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本为本”,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教师很难做到从单一的“权威”演变为具有多重性的复合型角色。因此,新课改实施后,教师角色必须进行转换。

第一,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传统角色意识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历史教师的“权威性”角色正发生变化,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对于历史老师来说,他们都具有专业的历史知识,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俨然是知识的象征、权威的代表,把学生视为机械接受和服从的教育对象。然而,新课改后,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例如,一些历史专题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环境保护等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些已经超出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在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师往往忽略大纲和教材以外的知识,如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等方面较为系统的知识。与此同时,由于高科技信息的开放性,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来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由传统的单一、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从而使历史老师的权威性角色受到巨大的挑战。

在传统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只能教师选择学生,而学生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在中学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中,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根据教材中专题研究的需要,有些学校允许学生在所有的历史教师中或其他学科的教师中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教师,作为研究课题的指导教师,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新课改的最终目的。

第二,历史教师应该从以往的微观解惑向宏观启迪转变,即“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合作化教学,改变个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历史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就是把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成为评价教师素质的唯一标准,而进行科研被认为并非教师的职责。在当前课改的新形势下,这类教学性教师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教师也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教学模式与以往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然而一个没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历史老师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从教学型向教科研型转变。

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历史教师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很少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横向联系,历史教学也只是个体化教学。但是,课改下的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历史教学应该突破学科的界限,争取做到中学各科知识能融会贯通,构建起多元的知识结构。

那么,历史教师在角色转换中应该怎样对自己进行定位呢?打个比方说,讲台就是一个大舞台,过去这个舞台是为老师搭建的,老师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学生只是台下默默观看的观众。现如今,这种演出方式受到批判,需要改变,那么我们怎样对舞台角色进行定位呢?对历史老师来说,在教学中的角色既具有固定性,又具有多重性。历史教师是教学者,大纲所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都要有历史教师来完成。教师的职责是教学和培养学生,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绝不能放弃担当教学领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这是教师角色不可动摇的固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上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教师自己去唱“独角戏”。在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真诚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领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不应该被消弱。当然,教师的角色有时也会有一些转换,如果被固定下来那就是角色的错位了。

二、学生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来转换自身的角色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还没有完成对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缺乏合作能力,学习方式单一。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传统的学习习惯没有改变,作业负担很重,历史学习基本上通过课堂完成。让学生查找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高,效率低,培养的也是一些低级能力。学生可能由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分组的单一、死板,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考虑到要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给学生真正讨论的时间太少。学生在讨论中往往抓不住中心问题,各说各的,而且会出现成绩好、比较活跃的学生在讨论,其他的学生参与度都很低的情况。这不利于课改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而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等在教学中很难实现。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性、多样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

针对以上分析的一些问题,应该对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在教学中学生的角色首先是学习者,也具有固定性。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担当的角色缺乏认识,教师以考试作为指挥棒,以考分作为诱因,学生只对学习结果感兴趣,对历史学习本身缺乏兴趣,在老师外在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对学生进行指导,查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维能力。一旦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是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明显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得当的,学生的角色就会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具有体验者的角色,在学习中产生体验,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感受历史的真实,体验历史的境况,认识历史的实质。传统的历史教学,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很难形成历史的认同感、责热感和历史意识。在历史学习中体验性强调参与和实践,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用心灵去感受。如,南京的历史老师在学生学习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史实后,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搜索日军对南京血腥屠杀的历史见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日本文部省为掩盖战争罪行,肆意篡改历史真相的丑恶行径进行批判。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而是主动探究与体验历史,可以形成相应的历史情感。

再次,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又是合作者。在教学中与教师合作、与同学合作,相互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是在个体状态、自我奋斗中进行的,没有合作意识。在课改中,历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历史信息与资料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手段搜集所需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分工搜集,在搜集的基础上再教学生如何利用这些历史资料。这样不但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提升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历史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而不是取消或削弱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可以说,改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更充分、更丰富地展现出来,而不是弱化他们的角色,也不是简单地转换他们的角色。更进一步说,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师生角色的转换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出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历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历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