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2009-12-08朱俊羡
朱俊羡
摘要: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是二十一世纪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创造性 独立性 创造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世纪,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当务之急。而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于高智商的学生,而忽视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学校和家长由于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当前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多样性、独创性。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创造才能:一看学生对数学有无兴趣性、主动性,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二看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思路是否具有灵活性、敏捷性;三看学生是否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分析问题,是否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独立自主以新的角度探索解题方法、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创造性思维有其独立性、灵活性、发散性、直觉性等多种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在这几方面的引导。
一、创造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
所谓创造能力,即独立发现新东西的潜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而不是生搬硬套,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呢?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主要的途径有:
1.力求围绕教学环节以教材本身的衔接、转折、延伸不断制造“悬念”,创设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欲罢不能”的心情。
2.力求围绕教材的内容、结构、特点制造一连串相互联系、承上启下的问题。使教材分成“问题解决”的几个阶段,这样能创设促进学生容易明确重点并努力使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跃跃欲式”的激情。
3.力求围绕教材的内容以及数学知识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具、幻灯、图表、典故、游戏等教学手段,创设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乐此不疲”的感情。
二、集思广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发散性思维的实质在于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状态的思考和联想。广泛联系与中心问题有关的材料信息,开拓学生的思路,以达到创新与发展的优良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发散性的较好途径有:
1.给学生创造勇于发言、自由思考的条件。教师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也要找出闪光点,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横向、纵向的联想能力。
2.一题多解方法训练。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多向发展,多多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发挥,得到积极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得以不断开拓思路。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造的基础,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兴趣得以提高,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劳动。任何学习活动的创造性都与兴趣分不开,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就会稳步提高,甚至突飞猛进。
四、对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转化思维
课堂上有意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会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再加上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诱发学习兴趣。老师在45分钟里,应从各个角度来观察,用心理换位的角度来思考,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不明之处,不怕费时间费力气,彻底为学生解惑,逐渐地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思考角度,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种培养中逐渐建立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才有可能使原先一些费劲繁琐的计算问题简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探索获取更多知识,真正实现数学内容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有更重要价值的数学知识。
总之,创造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一次创新,而且把数学教学引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使学生充分获得更充分、更广泛的知识,使学生更能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使之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