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2009-12-08陈艳萍
陈艳萍
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语文成绩一直难以有新的突破,与语文学习的成效性密切相关。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性。所以,让师生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影响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2009年笔者又带了新一届高三,把所带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对两个班学生进行高考备考复习指导,一方面做知识方面的辅导工作,另一方面辅导复习方法和复习心态。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受知识储备的制约,知识储备越丰富的同学复习成效提升得越快,维持得越长久;其二是学习能力的制约,学习能力越强的同学学习容易出成效;其三是受主观能动性制约,对语文学习兴趣、情感越强的同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越高,反之,复习成效越低。而这三方面中,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越发明显。
实验数据显示,影响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之一是受知识储备的制约。知识作为基础因素,是个人成长的基石,吸收知识、巩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经过前期小学、初中的学习,因个体学习的差异而造成拥有的知识储备不同,这些前期经验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如一个同学对句子的基本结构成分不懂、不理解,我们很难要求他写出一个句意丰富并且符合规范逻辑的语句来。而现今我们正面临这样一种教学上的困境,一些初中为了追求升学率,提升学生成绩,教学中只教授考试可能考到的知识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基本功的培养,以至于部分学生到高中连最起码的词性、语法功能都茫然不知,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
影响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之二是学习能力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几件事情推行起来比较困难:一是做笔记,二是定计划,三是阶段性总结,四是错题整理。事实上,课堂教学引领同学们开展学习并不困难,课堂气氛甚至会很好,可是,上面所列举的四件事情在整体上却难以持之以恒地开展。总有一些同学嫌“做笔记”麻烦,自己脑瓜好使得很;觉得“定计划”多余,定了计划也不一定做,做了也不一定成;认为“阶段性总结”、“错题整理”费事又耗时,成效不大。于是,老师检查时出现了很多滥竽充数的作业。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善于思考、认真总结,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就是学习能力强的表现,只有懂得长期积累,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人才能不断地进步。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能自觉做到“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善思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环节的同学进步快,学习成效显著。反之,语文学习则一直在低谷徘徊。由此可见,学习能力是影响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决不仅仅因为他的智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这也就是影响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之三——受主观能动性制约。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就是人的意识具有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变化的力量,它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我们想什么、做什么以及在想、做的时候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都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且,在影响语文学习有效性的原因当中,主观能动性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实验1班和实验2班,1班的同学更重视语文的学习,更有学好语文的欲望,更能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学语文,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出色,在高三多次的模拟考试中成绩更优秀,进步幅度也越大。个体比较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如何同学与卢同学差别就比较大。两位同学起点相当,但是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截然不同,何同学热爱哲学,喜欢研究哲学,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学习语文的妙处,堂上和课后都愿意下工夫,在老师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在模拟考中就已经超过了班级平均水平;而卢同学一直认为语文不重要,堂上听讲不认真,课后作业不完成,阶段总结不愿意写,老师、同学的帮助不接受,一门心思只埋头于他所擅长的理科科目。结果,语文成绩一直在班里下游徘徊,甚至全班其他同学都在进步的时候,他却在退步。在卢同学身上,其主观能动性,或者说是非智力因素在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思考应对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方法,也应该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应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展教学工作,夯实语文基础,培养语文素养。中小学的教育都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长远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拓宽知识面,切不可目光短浅,只求短时效应,制约了学生今后发展的空间。其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促使学习潜能的发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要实现个人的提高和跃进,就需要十足的干劲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而这些也需要从教者有一致的认识,并且把这样的意识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当中。其三,优化教与学的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探究,鼓励创新,提供发展平台,有效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工作和学习中,提高成效是我们的追求,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部分同学的学习成效低,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影响,一部分老师和一部分同学,眼光只盯着成绩,于是便容易失去追求的兴致。学习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考试”——只不过基于种种原因,连所谓的主流教育都变成了“应试教育”而已。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抛开“应试”意识,而是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以长远的目光指导我们的行为。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相信只要具备知识和能力,什么样的考试也都可以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