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绿色GDP核算的思考

2009-11-28

理论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梁 怡

摘 要:人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GDP的增长,更重视其增长的质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GDP核算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更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更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

关键词:绿色GDP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8-00100-03

一、绿色GDP的研究现状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GDP核算中考虑自然资源(包括环境容量)的代价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的成本,即在GDP的总量上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意味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把生态影响纳入经济核算框架体系中,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通过绿色GDP的核算指标体系来衡量国家的真实发展水平。因此绿色GDP是一种考虑增长质量和增长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指标。

国际上自提出绿色GDP概念以来,许多国家在研究绿色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在绿色核算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欧盟的少数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由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环境会计和绿色审计构成的绿色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把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资源耗减成本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进行绿色GDP的联合攻关;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科学院、海南省统计局、林业局联合研究的“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这一区域性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并原则上通过评审;北京市“九五”期间也对绿色GDP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西南地区试点的重庆市,已在探索和实践绿色GDP核算方法;西部地区,以及其它一些省、市(如江苏、四川、山西、西安等地),也正在尝试将绿色GDP纳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核体系之中。

目前,尚无一个国家政府正式公布绿色GDP数据,国内外对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都刚刚起步,基本处于研究和初步试验性的应用阶段。绿色GDP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诸多技术性的难题尚待研究与解决。

二、我国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中国20多年来在世界上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付出了较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2003年,我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消耗的金属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05%。”2006年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仅占4.3%。日益被污染的大地、荒漠化占国土的1/4以上[6],断流的黄河,黄河化的长江,以及春天刮过的漫漫沙尘,就像是中华大地母亲的叹息,又像是天地间最严厉的一声声警告。推行绿色GDP核算,势在必行。

三、对绿色GDP核算的难点和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其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按环境损失计算,即在现行GDP中扣除环境损失的绿色GDP;其二是按治理成本计算,即在现行GDP中扣除工业污染治理成本的绿色GDP。两种方法在实践中都遇到一些瓶颈问题:

1. 绿色GDP核算体系还不成熟。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仅从与绿色核算密切相关的的核算范畴就包括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自然资源又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空气资源等等众多的资源。目前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只是针对一些急需解决、民众迫切需要了解的重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核算,对于众多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容有的还没有开展研究,有的研究还极其粗化,不能适应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需求。

2.环境效益很难计量。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与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不具相关可比性,使得绿色GDP核算成为难题。首先,自然环境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我们知道,GDP通常是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所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但如何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进入市场买卖。比如砍伐一片森林,卖掉原木,原木的销售价即可纳入GDP统计。但森林砍伐导致依赖森林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这个损失有多大呢?再比如,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这个账又该如何核算呢?这些野生的鸟类、哺乳动物、微生物与流失的水土并没有市场价格,也没有货币符号,该用什么数据来确定其价值?其次,按市场价格,有的具体项目的环境成本难以科学计量。第三,用估算的环境损失对现有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调整,由于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相互进行叠加是不科学的。GDP体系是已经发生的现实的市场价格体系,而环境损失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估算的非现实价格体系,用其进行调整后的绿色GDP含义就难以明确。

3. 绿色GDP核算实践中的局限性和许多的不确定性。当年虚拟治理的工农业污染只考虑了现行治理水平下的环境成本,而环境损失的滞后性、长期性和积累性存在,也很难断定出具体年份的环境损失量,且污染物实际扩散后的环境治理成本将远远大于计算的虚拟环境成本。所以,当年计算的的虚拟环境成本可能低估现行工农业活动对未来环境的潜在影响。在考虑环境成本代价的同时,还应考虑保护环境产生的环境改善和生态效益,即绿色GDP核算有减法也应有加法。

在环境污染损失核算过程中,由于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导致核算的结果受到更多的质疑。如环境污染可能到导致身体健康受损,但如何通过价值量的方式进行表征就是一个难题。因为身体健康受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地理因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气候因素等等,并不是仅仅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由于环境污染和各种损失之间缺乏准确的一一对应关系,众多的不确定性导致核算结果的不准确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和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绿色GDP核算要求,所用的核算数据是将一个点上的研究结果推算到整体层面上,这是核算数据受到质疑最大原因之一。

4. 相关的法规制度安排还基本空白。目前,环境资源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健全,与绿色GDP核算有关的环境与统计法规、政策、制度和评价标准还未出台。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

1. 树立以绿色GDP衡量经济增长的理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把环境污染的损失考虑进去,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各级政府来说,要根本扭转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将环保质量、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环保的投入力度和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纳入领导人的考核体系,以确保绿色GDP能发挥正常作用;对企业来说,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制定既符合客观环境变化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推进企业绿色化的具体规划;尽快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以推动绿色发展规划的实施;而对消费者来说,要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崇尚自然和绿色文化,杜绝“白色污染”,努力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社会氛围。

2. 健全绿色统计指标体系,是进行绿色GDP核算的前提条件。绿色统计体系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现行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不能适应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需求,必须在现有的国民经济统计基础上,对统计指标进行重新补充和完善。以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自然资源统计为例,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中专门设计了自然资源核算表,只包括了土地资源统计、森林资源统计、草地资源统计、矿产资源统计和水资源统计,而且指标很简略,如水资源统计中只包括了水域资源总量和水力资源统计,一些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密切有关的指标基本上没有包括,如污染损失指标体系、资源折损指标、资源功能变异指标等等,必须设计一种新的指标体系,才能满足绿色GDP核算需要。

首先,是确立合理的绿色指标体系,对统计的每一个绿色指标意义明确,通过报表、调查或者计算能够得到。资源环境指标相互之间相对独立,尽可能不重叠,通过最简单的指标反映最复杂的实际问题,这是指标设计基本也是最终的追求目标。其次,资源环境核算之间相互协调,不能各自算各自的帐,否则,存在叠加问题。如环境核算时考虑水资源污染带来的损失,水资源核算时水资源污染也要进行核算,如果不从更高的层次把握设计资源核算问题,就存在相互叠加问题,导致污染损失累计重复,最终使核算结果不符合实际。第三,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确定合理的核算范围,资源环境核算应该在国家和省级别层次上核算是恰当的。第四,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为绿色GDP核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要求实行绿色会计。一是应该新增一些会计科目,使绿色财务管理在应用时对一些要素有案可稽。二是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分析应该设置一些指标用以考察企业对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等方面所作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使企业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资源环境核算的宏观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应相应制定《资源环境会计准则》,具体规定资源环境资产的定义、计量、计提、摊销、核算,以及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等内容。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紧急问题委员会(EITF)自1989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清除石棉费用会计》(Issue 89-13)、《环境污染处理费用的资本化》(Issue 90-8)、《环境负债会计》(Issue 93-5);此外AICPA于1996年10月公布了《环境修复负债》公报(Statementofposition,SOP)96-1,提出了企业应对自己负担的修复环境负债进行会计处理的方针。欧盟也于1993年出台了《经济管理.审计计划法》,规定企业会计要编制环境报告书,应揭示影响环境的七个项目等等。可见,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都建立了各自相对完善的核算体系,才能保证资源环境核算的及时、准确,并趋于完善。第五,核算的时间长度也很重要。国民经济核算每年进行一次,绿色GDP核算由于受数据采集和统计等原因的限制,三年、五年或者间隔几年,可根据综合情况进行而定。

3. 培养绿色核算人才。人才是成就大业的根本,没有绿色核算人才的支撑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困难的。综观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绿色GDP核算,研究成分性质更大,在此舞台上唱主角的主要是科研人员和具有科研性质的统计人员。在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成熟以后,科研人员将由现在的唱主角而退后,实际上操盘的是大批统计核算及其相关人员。目前,我国的统计系统人才很多,但缺乏支撑绿色GDP核算顺利进行的绿色核算人才体系。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及其相关人员不经过系统的培训是难以承担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重任的,必须对现有的人才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绿色GDP核算的能力和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培训对象不仅仅是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统计人员,也应包括资源环境部门和企业统计人员等。同时,在大众中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科普教育是绿色核算人才支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中小学课程开设中,渗透相关的内容,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在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或者相关的专业,也是培养专门的高级人才不可缺少的。

4. 制订促进绿色GDP核算的政策和法规。推动绿色GDP核算要依靠政策法规作保障,应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加快制定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与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绿色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建立全国性绿色标准体系;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增加环境成本的约束力。比如,可充分发挥税收手段的作用,对有利于环保的行为实行减免税,对绿色产品实行低额税等。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都建立了各自相对完善的核算体系,才能保证资源环境核算的及时、准确,并使绿色GDP的核算趋于成熟和完善。

需要明确的是,核算绿色GDP不是要取代目前使用的GDP,但绿色GDP作为现行GDP的一项重要的补充性指标,对现行GDP的修正和完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这种核算还需要借助于更多的综合、虚拟估算等技术,在操作上还有许多困难,但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方法来改进现有的工作,使绿色GDP核算日趋完善,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当然,绿色GD P核算如果在数据上和现行GDP核算数据高度吻合,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高度和谐,那当然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理想。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04-04-08(16)

[2]董继斌.绿色GDP与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J]. 建设经济问题,2005,(1).

[3]薛东辉.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J].特区经济,2005,(5).

[4]刘淑华. 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03).

[5]弗洛伦斯.污染状况[N].参考消息,2005-03-22

[6]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9/07/content_5063137.htm引用日期2008-07-07.

[责任编辑:孙巍]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