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09-11-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新挑战与时俱进新形势

彭 莉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都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赋予高校德育工作新的内涵和课题。全面了解、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转变德育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进一步深入高校德育改革,全面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着眼于高校德育改革与发展要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新要求为出发点,就转型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如何拓宽思路,走出困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 新挑战 与时俱进 创新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这都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高校德育工作新的内涵和课题。

1.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导致中西文化产生碰撞和冲突,使高校德育工作遇到了新挑战:一是西方国家加大了传播“个人主义”思想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代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二是西方国家利用在经济、科技和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宣传西方的高收入、高享受的物质现代化,使青年大学生迷失了思想政治方向。如何及时正确地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责任感,防范和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在融入世界的同时,使青年学生不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是高校德育面临的一个难题。

2.“多元并存,新旧交替”价值观的形成,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逐渐增强,价值观处在一个“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状态,即旧的、传统的、保守的思想道德观念被破除,新的、现代的、先进的思想道德体系尚未建立。道德观念的多元取向,冲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如何处理一元导向与多元取向的关系,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3.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信息来源、传播渠道与内容都日趋多样化,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的无限性和快捷性打破了国家、地域之间的界限,各种信息可以在网络上无限制地传播,一些网上垃圾诱惑着部分大学生沉浸其中,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混乱。如何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的优势, 引导青年学生趋利避害,在吸收积极的、健康信息的同时,学会抵制消极的信息,也是学校德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高校改革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变化

近年来,大学扩招、高校教学、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和就业制度改革等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大学扩招,实现了高等教育由少数精英教育向大众平民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公民”;改革免费上大学政策,使不少大学生开始为学费犯难,校园里出现了贫困学生群体;就业政策的变化打破了昔日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局面,使其变为就业市场的一个普通求职者……这些均不同程度地引起大学生经济、心理、学习、就业的危机,对生活现实、个人前途考虑得更多,而高校目前的德育体系,已不能适应新一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的变化。

面对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课题,高校德育工作应紧跟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结合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拓宽思路,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开拓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观念创新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创新的前提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高校德育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向现代德育观的转变,增强德育的现代性、时代性。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基础上,以其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教育,在肯定个性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导向,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成才与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树立新型、开放的“大德育观”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而德育教育则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教育。因此,在德育工作上要突出改革,树立“大德育观”。所谓“大德育观”,即全方位的德育观念。它要求德育工作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打破仅限于课堂、书本、理论的界限,不断地开拓德育领域,有效地利用德育资源,在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团教育等德育工作同时,注意把德育和其他形式,如增强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等的融合,使德育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2.高校德育内容应与时俱进

德育内容是最能体现、反映时代特色和面貌的,它是整个德育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德育应该是常讲常新的。当前,德育内容的创新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力求“真”

德育的内容要有可信性,能真正反映大学生成长所需,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内容还要摆脱枯燥呆板的局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使他们得到的德育教育建立在坚实而丰富的生活基础之上。

(2)力求“新”

德育工作要根据新的形势,对大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思想、新思维的教育,体现时代特征,即加强对其进行“爱国”、“诚信”、“自我完善”等为人之德的教育,让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当今社会道德生活中的新问题,把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及时纳入到德育内容中去。

(3)坚持德育系统论观点

德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该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即政府职能机构要引导媒体加大对德育的宣传力度和广度,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德育能“成人之志”;家庭、社会、学校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校内外协调一致,上下呼应,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大系统”。

3.创新德育的方法和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形式,德育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贴近大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德育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中,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1)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

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从原有的灌输式、封闭式方法转变为启发式、开发式和自我教育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立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把道德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律的品质。

(2)由封闭向开放式教育转变

高校德育工作,要突破以往局限于课堂“坐而论道”的方法,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德育工作者要注意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尤其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德育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将德育贯穿这些文体活动中;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使其增强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德育工作要做到寓教于乐,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渗透性特点,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由大众化向注重针对性转变

创新德育方法还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类教育,就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了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现由传授式模式转向体验式模式的转变。

高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工作的展开具有导向、保证作用,德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德育工作,为努力实现全面人才观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张伟强.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5):76-77.

[2]张旭新,叶芳云.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德育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146-147.

[3]王俊杰.高校德育现状与创新发展思考[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58.

[4]林仕尧.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江苏高教,2005,(2):134.

[5]王志刚.做好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J].贵州教育,2004,(4).

[6]程德慧.实施德育工作人性化的主要途径[J].教书育人,2005,(4):6-7.

猜你喜欢

新挑战与时俱进新形势
新形势下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化社会改革阶段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