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尚方弩机考略

2009-10-30徐占勇

文物春秋 2009年4期
关键词:汉代

徐占勇

[关键词]弩机;中尚方;汉代;邓太后

[摘要]中尚方弩机是由东汉时期掌宫内营造杂作的官署中尚方监作的,其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美观实用,而且多有铭文。目前所能见到的仅有三个年号的中尚方弩机,分别隶属于两个皇帝,其制造又与邓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弩是我国古代最早利用机械原理和勾股定律研究制造的一种远射兵器,由弩臂、弩机和弓三部分组成,弩机是弩的瞄准和控制装置。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青铜弩机,并大量装备军队。《吴越春秋》卷9记载:“当是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服,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所谓施机设枢,就是指制造出了弩机。用青铜制造的弩机包括望山(瞄准具)、悬刀(扳机)、牛(钩心)以及与望山下部连接钩弦的牙,以青铜枢(键)结合在弩臂上挖出的框槽之内。因此弩之张发,枢都是很重要的部件。

汉代的弩机制造趋于成熟,东汉时则达到了鼎盛时期。所谓中尚方弩机,就是由汉代掌宫内营造杂作的官署中尚方监作的弩机(图一),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多有铭文,详细记述弩机的制造时间、制作机构、弩机石数、监作人和工匠姓名等。就笔者所见,目前仅有三个年号的中尚方弩机,即延平元年(106年)、永初二年(108年)、元初二年(115年),时代均为东汉时期,分别隶属于两个皇帝(殇帝、安帝),前后不足10年。

考之于历史,中尚方弩机的制造与邓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邓太后(81~121年),名绥,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邓绥15岁时被选人宫中,次年升为贵人,永元十四年(102年)被汉和帝册封为皇后,开始逐渐参与政事。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去世,邓后立刚满百日的和帝幼子刘隆即位,为汉殇帝,自己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不及一年殇帝死,邓太后与其兄、车骑将军邓骘立年仅13岁的汉章帝之孙刘祜为安帝,继续临朝听政,直到永宁二年(121年)去世为止,摄政达16年之久。在临朝听政之初的殇帝延平元年(106年),邓太后就亲自下诏书,由中尚方监作弩机,在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和元初二年(115年),又分别制造了两批由中尚方监作的弩机。

笔者收藏有一件延平元年的中尚方弩机,郭面上端铸造有铭文“四石中尚方监作”(图二),郭匣左侧錾刻铭文“延平元年甲申诏书造四石机郭工锻巨令磐丞选掾轶由口尚方令印虎贲猛别监作”(图三)。

友人收藏有两件永初二年的中尚方弩机,亦有两处铭文,郭面为“六石中尚方监作”(图四);郭匣左侧为“永初二年戊申诏书造六石机工锻工山令磬丞选掾轶由口虎贲猛别监作”(图五)。

另,黄浚《尊古斋古兵精拓》一书中著录两件元初二年的弩机Ⅲ,其铭文为“元初二年四月造作偿边发八石机郭千八百廿四具辈工史伯令福丞游掾史种虎贲猛别监”(图七);郭面铭文“县虎八石中尚方监作张元延”(图六)。

这种中尚方弩机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美观实用。其望山高大,有利于远射距离的选择;悬刀双层加厚,不仅起到加固的作用,而且握持舒适,还增加了艺术美感;郭匣两端突出,便于在弩臂中固定。这三个年号的中尚方弩机造型相近,但强度不同,依次为四石机、六石机、八石机,郭面铭文均有明确的记述(一石折合现在的30公斤)。

邓太后在永宁二年去世后,安帝刘祜开始亲政,并改年号为建光。建光元年(121年)所造的弩机,其监造机构首次使用“书言府”,铭文为“建光元年八月六日书言府作四石机郭工田翁令穆丞放掾诗史广主”(图八)。“书言府”一直沿用到东汉亡,监造机构虽改变,但弩机的造型与延平元年和永初二年弩机相比完全一样,这也充分显示了历史的连贯性。在其后历朝历代所造的弩机中,再没有出现过“中尚方监作”这样的铭文。

综上可知,在历代青铜弩机中,仅有东汉延平元年、永初二年和元初二年这三个年号为中尚方监作,前后不足10年,而且延平元年、永初二年弩机还是由皇太后亲自下诏书制作的,这在弩机制造史上实属首例。中尚方监作弩机的存世量也非常有限,就笔者所知,目前只发现上述有这三个年号铭文的实物5件,弥足珍贵。这种弩机品相一流,铸铭非常规范,刻铭略显弱一点,但完全体现出了东汉时期的文字风格。此外,通过下诏书制作弩机,这在弩机铭文中实属首见,也是邓太后执政期间的一大创举。时隔30余年后的永寿二年(156年)和延熹五年(162年),汉桓帝也曾效仿邓太后下诏书制作弩机,但并非由中尚方监作。因此,由中尚方监作的弩机不仅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邓太后作为一名临朝听政的女政治家,对弩机的制作如此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她的治国才能。

猜你喜欢

汉代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