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县西部山区门楼演变初探

2009-10-30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磁县调查队

文物春秋 2009年4期
关键词:磁县门楼演变

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磁县调查队

[关键词]磁县;古建筑;门楼;演变

[摘要]在对邯郸市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磁县西部山区古建筑尤其门楼保存较好,颇具地方特色,本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门楼样式及其演变作了初步的探讨。

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在对邯郸市磁县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西部山区古建筑保存较好,尤其门楼样式精美,雕刻精细,颇具地方特色,年代早至清代,延续至民国及近现代,工艺传承明显,脉络清晰。现就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门楼样式及其演变作一介绍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门楼分布概况

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门楼分布主要以西部山区的陶泉乡、北贾壁乡、白土镇为主。北贾壁乡位于磁县最西北部,其西南侧、南侧分别为陶泉乡、白土镇。陶泉乡保存下来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门楼较多,尤以北岔口村保存最好。北岔口村是革命老区,全国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驻地,该村民间组织——北寨文物保护处在村民修建房屋时积极协调,使较多的清代、民国时期建筑得以保留下来。北贾壁乡交通便利,村民翻建房屋较频繁,保留下的清代、民国时期建筑较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翻建的砖木混构叠涩砖雕出檐二层楼式门楼相对较多,而此类门楼在其他乡没有发现。

二、门楼基本情况

调查过程中发现门楼装饰多样,各具特色,但是综观其变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现选择其中9座具有代表性的门楼,以点带面地作一介绍。

根据门楼变化区别,可将这9座门楼分为三种类型。

A型砖木混构硬山顶出半山嵌入式门楼,5座,其中除1座有垂脊外,余者均无垂脊。以下按墀头、垂脊的变化进行分述:

青碗窑彭起财门楼、北岔口张贵文门楼的墀头雕刻纹饰较简单,以袱巾、花卉为主,而这两座门楼袱巾的做法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青碗窑彭起财门楼位于白土镇青碗窑村,坐北朝南,通高400厘米,脊高350厘米,门高180厘米。门楼建于砖砌台基之上,周设压沿石,门前施四道阶条石。两山墙体较厚(小连山),墙体下脚正面置角柱石,看面分别雕刻“福”、“寿”字和云纹。墙体上方内侧(马莲对)承平板枋一道,枋下附通间雀替,上承大斗二个,斗内东西向出花拱托檐檩,南向出异型拱作装饰(节时悬灯),檩上施方椽,檐口加飞子。墙体上方外侧(马莲对)作墀头,分三部分:下部为挑沿石,青石质,看面雕刻几座、袱巾、巴达马纹,袱巾上线刻菱形纹;中部为束腰,外侧施两柱(多损坏),均为灰砖质,柱子上雕刻蕉叶、仰莲和覆莲纹,束腰部分看面刻神兽;上为灰砖挑檐。墀头挑檐砖直接承托连檐瓦口。屋顶有升起,屋面筒板布瓦,灰陶脊饰,两端施望兽,脊筒为牡丹花朵纹,线道砖外侧刻水波纹。门为板门,门枕石雕刻“寿”字,板门上槛至脊檩置迎风板。门额刻楷书“寿福春”(图一)。

北岔口张贵文门楼位于陶泉乡北岔口村,坐东朝西,高330厘米,宽200厘米,进深400厘米;门高188厘米,宽122厘米,门垛宽4l厘米,台阶高23厘米。门楼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门前施三道阶条石。两山墙体(马莲对)下脚正面置角柱石,看面雕刻状如栏板面枋“落盘子”纹样。角柱石、阶条石、门枕石砌为一体。墙体上方内侧承平板枋一道,枋下附通间雀替,上承大斗二个,斗内东西向出花拱托檐檩,南向出异型拱,檩上施方椽,檐口加飞子。墙体上方外侧作墀头,分三部分:下部挑沿石,青石质,看面雕刻几座、袱巾、花卉纹,南侧袱巾上雕一扇,北侧袱巾上雕一宝剑;中部为束腰,外侧施两柱,均为灰砖质,柱子上雕刻蕉叶、仰莲和覆莲纹,束腰看面刻下山猛虎;上为灰砖挑檐,下枭雕刻三角纹和云纹。墀头挑檐砖直接承托连檐瓦口。屋顶有升起,屋面筒板布瓦,灰陶脊饰。门为板门,上槛至脊檩置迎风板(图二)。

水峪村柴有听门楼、北岔口赵学祥门楼墀头纹饰雕刻较上述两座复杂精细,在以袱巾、花卉为主的情况下又增加房屋结构,而其房屋结构雕刻样式又各具特点。

水峪村柴有听门楼位于北贾壁乡水峪村,坐北朝南,东西宽280厘米,进深260厘米,通高310厘米,门宽130厘米。整体建筑为单倒座西侧开门,砖木混构。平板枋一道贯人墙体上方内侧,枋下附通间雀替,雀替两端悬垂帘柱,平板枋两端置大斗二个(半斗人墙),斗内南北向出拱把托檐檩,檩上施方椽,檐口加飞子。墙体上方外侧作墀头,分四部分:下部挑沿石,青石质,看面雕刻花草纹;中为束腰,外施两柱(均损坏),均灰砖质,束腰看面刻人物;其上为砖雕房屋,歇山顶,斗拱、垂花柱、瓦顶齐全,雕刻精细;最上为砖质挑檐。墀头挑檐砖直接承托连檐瓦口。屋面筒板布瓦,灰陶脊饰,两端施望兽,脊筒为缠枝花草纹,线道砖外侧刻水波纹。其上为后改加砖墙。门为板门,板门上槛至脊檩置迎风板(图三)。

北岔口赵学祥门楼位于陶泉乡北岔口村,坐北朝南,高285厘米,宽304厘米,进深260厘米;门高186厘米,宽123厘米,门垛宽40厘米。门楼一间,砖木混构。门楼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门前施三道阶条石。两山墙体(马莲对)下脚正面置角柱石。角柱石、阶条石、门枕石砌为一体,角柱石看面雕花。墙体上方内侧承平板枋一道,枋下附通间雀替,上承大斗二个,斗内东西向出花拱托檐檩,南向出异型拱,檩上施方椽,檐口加飞子。墙体上方外侧作墀头,分四部分:下部挑沿石,看面雕刻几座、团花及连环纹;中为束腰,外施两柱(均损毁),均灰砖质,柱间分别砖雕一字,左为“茂”,右为“松”;其上砖雕屋檐,硬山顶,斗拱、垂花柱、瓦顶齐全,顶筒刻惹草纹,纹饰中部有宝塔,顶筒上部两端刻万字纹,雕刻精细;最上为砖质挑檐。墀头挑檐砖直接承托连檐瓦口。屋面筒板布瓦,灰陶脊饰。门为板门,板门上槛至脊檩置迎风板(图四)。

北岔口张子精门楼是A型5座门楼中唯一有垂脊的一座。该门楼位于陶泉乡北岔口村,坐西朝东,通高357厘米,宽234厘米;门洞高285厘米,宽152厘米;门高183厘米,宽124厘米。门楼一间,砖木混构。门楼建于条石台基之上,门前施两道阶条石。两山墙体(马莲对)下脚正面置角柱石。角柱石、阶条石、门枕石砌为一体,角柱石看面雕“寿”字纹。墙体上方内侧承平板枋一道,枋下附通间雀替,上承大斗三个,斗内南北向出拱把托檐檩,檩上施方椽,檐口加飞子。墙体上方外侧作墀头,分三部分:下部为挑沿石,看面雕刻几座、十字花等纹饰;上为束腰,外施两猴形柱,为一猴坐于矮柱上,两臂上曲,双手相接呈合十状,均灰砖质,北侧束腰看面刻一“居”字,南侧束腰看面刻一“安”字;最上为砖质挑檐,其下端刻惹草纹。墀头挑檐砖直接承托连檐瓦口。屋面筒板布瓦,灰陶脊饰,两山作砖雕博风。排山勾滴,设正脊、垂脊,施望兽、垂兽。门为板门,板门上槛至脊檩置迎风板,抱

框两边筑墙腿扶撑(图五)。

B型砖雕叠涩出檐门墙一体式门楼,2座。以下根据装修变化进行分述:

南峧王庆影门楼,位于北贾壁乡南蛟村,坐西朝东,面宽300厘米,进深265厘米,砖雕除顶部依稀可辨外,大部已被毁。整体建筑为单倒座,北侧开门,门楼上部墙外砖雕墀头,墀头间平砌条砖正身雀替,雕团花图案,墀头上置砖挑檐枋、檩,上挑砖砌屋顶,屋顶上施正脊,正脊雕螭龙状卷草纹,正脊两端施望兽(图六)。

水峪村柴光翻门楼,位于北贾壁乡水峪村,坐西朝东,南北长317厘米,进深400厘米,门宽117厘米。砖券门楼,券洞条砖一伏一璇砌筑,外立面伏砖雕作竹节,璇砖打磨题额,门楼上部墙外皮做砖雕垂帘柱、通间雀替,再上为正叠涩砖出檐(一枋一混二枭,图七)。

C型砖木混构叠涩砖雕出檐二层楼式门楼,2座,在外装修方面各自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田家庄田风来门楼,位于北贾壁乡田家庄村,坐东朝西,南北长271厘米,门宽155厘米,进深320厘米,高270厘米。门楼一间,以木楼板间作二层,正立面墙体中部(分层处)、门洞上部施枋材一道(承楞木),枋材下皮分为花墩、平板枋、花板、垂帘柱。枋材上方五皮条砖叠涩出檐。上层墙体中部辟六边形槛窗两洞,两山作孔雀、牡丹花墀头,菱角檐封护屋檐。砖雕、木雕精美,以花鸟为主(图八)。

新华王新生门楼,位于北贾壁乡新华村,坐西朝东,通高530厘米,门高274厘米,门楼宽338厘米,门宽137厘米。门楼一间,以木楼板间作二层,建于石砌台基之上,两山墙体下脚正面置角柱石,看面雕喜鹊登枝、上山雄狮。正立面墙体中部(分层处)、门洞上部施水泥方梁一道(承楞木),水泥方梁下皮为垫板、雀替(辅助支撑);两侧砖雕垂花柱,其外雕花卉。水泥方梁上方五皮条砖叠涩出檐,屋檐上施正脊,脊筒雕花,两端饰双风,中部置荷花天宫。上层墙体中部作砖雕题额“壮志凌云”,两边辟六边形槛窗,两山砖雕行狮墀头,菱角檐封护屋檐。砖雕、木雕精美,以花鸟为主。门为板门,板门上槛至脊檩置迎风板,抱框两边筑墙腿扶撑(图九)。

三、结语

此次调查发现的门楼,除c型的田家庄田凤来门楼、新华王新生门楼据主家讲约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外,余者均无题记,始建年代不详,对其年代的推断只能根据周边相似器物进行类比。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门楼几座、袱巾、束腰的雕刻形式较多地借鉴了当地同期石碑碑座的作法。须弥座式的石碑碑座,其上、下枋上常雕刻有宝相花、卷草或云龙图案;上、下枭的雕刻多为“巴达马”纹,花瓣顶端呈内收状,花瓣表面雕刻包皮、云子等纹样;束腰部位雕刻图案则以“梳花结带”为主,以串梳状的花草构图,并以飘带相配,束腰转角部位的雕刻式样,一般做成“马蹄柱子”或“金刚柱子”;圭角部位大多雕作如意云纹样。考察磁县一带有纪年的清代至民国间石碑碑座,大致上时代越早,其几座、袱巾的雕刻越简单,至清末民初时,几座出现变化,袱巾逐渐消失,早期巴达马纹的云子雕刻较简单,到后期较复杂。

A型中,青碗窑彭起财门楼屋顶有升起,挑沿石看面雕刻的几座、袱巾、巴达马纹与当地清代石碑碑座的雕刻方式相同,由此推断其应为清代门楼;北岔口张贵文门楼挑沿石看面的几座、袱巾,束腰看面所刻下山猛虎,与青碗窑彭起财门楼基本相同,唯南侧袱巾上雕一扇,北侧袱巾上雕一宝剑,由此推断其应为晚清时期门楼;水峪村柴有听门楼屋顶有升起,屋面筒板布瓦,灰陶脊饰,两端施望兽,与青碗窑彭起财门楼做法基本相同,唯束腰看面刻人物,该门楼时代应为清末;北岔口赵学祥门楼挑沿石几座变成花几,袱巾消失,束腰分别雕刻一字,左为“茂”,右为“松”,这是民国做法,故其应为民国门楼;北岔口张子精门楼的几座、束腰与北岔口赵学祥门楼做法基本相同,亦应为民国门楼。

B型中,南峧王庆影门楼正脊两端望兽与磁县清代建筑的做法相同,正脊雕螭龙状卷草纹亦为清代做法,墀头间的雀替雕团花式样则清代较少,多见于民国,故推测该门楼时代为清末民国时期;水峪村柴光翻门楼券洞条砖一伏一璇砌筑,外立面伏砖雕作竹节、璇砖打磨题额,扇面门洞,菱角檐多使用于清末民国时期,砍磨条砖竹节纹扇面门额也多见于民国,且至今保存较好,酥碱程度较轻,推测为民国遗构。

综上,磁县北部山区的清代门楼墀头挑沿石看面雕刻的几座下部出现花卉,至民国时逐渐变成花几;袱巾巾面雕刻由简单的刻线纹,至清末出现浮雕,民初后逐渐消失;束腰看面刻猛虎等神兽,至清末出现人物纹,民国时逐渐被人物(图一0)或吉祥文字代替。从整体上看,清代建筑在结构上采用传统木构架方式承檐,檐部做法亦为地方手法,受晋东南做法影响较大,如带升起,用方椽加飞子,筒板瓦施望兽等;民国主要以砖券门洞及砖雕拔檐为主,吸收外来流行做法,如平砌、木梳背券等,砍磨砌筑手法较细腻。现代门楼采用二层式,继承发展了民国以来的砖雕拔檐做法。

猜你喜欢

磁县门楼演变
门楼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河北省磁县南城乡: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增绿添彩
磁县人大常委会 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接待日活动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磁县民呼回应工作开展进行时
磁县人大常委会 着力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前门楼子九丈九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