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2009-10-23白玉荣冯凤友
白玉荣 冯凤友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已引起普遍关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具体从课堂、班主任、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白玉荣(1965-),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与语文学科教学:冯凤友(1964-),男,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中国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23-0049-02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迅猛发展中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下降尤其为甚,这一现实已经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化”。即人在后天通过积累人文科学知识而形成的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很大的影响力。
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将人文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自身实践。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即人在后天通过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及受人文环境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并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这种教育不同于各个学科专门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它着眼于思想道德的培养,立足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人文素质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其立足于社会求得发展的基础,是做人之本;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公民的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人文素质的水平决定著这个民族的命运,人文素质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再次,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职业教育学新理论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必然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姜大源在《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讲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尤其强调获得社会能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非常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还有,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才,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一线人才的最主要的基地,这些人才不应该只是懂技术的一线工人。应该逐渐成长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高级管理者;并且企业的生产技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这些都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三、高职院校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
1、“两课”课堂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上的至高点,起着树旗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两课”教学也呈现一种多元整合的态势,单一的德育课已无法顺应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对“两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两课”课堂上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境界,对我们的“两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2、除了“两课”之外。还应该加大人文科学课程比重,设置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等课程,建立统一的各专业必修的或选修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导读大学生必读的人文书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3、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注重渗透人文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要用于专业技能学习,其人文素质的养成与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专业技能课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及时传授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等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着他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其它课程。如体育、英语、应用写作等,在教学中除了注重与专业技能课课程内容配合外,更要注重渗透人文精神。在具体教学中,这些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时随处都可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乐学气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完善个性,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以班主任(辅导员)为龙头,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班主任在与学生、同事、家长和他人进行交往时。要通过自身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以及对待工作、生活、名利、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排头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班主任要在思想认识上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起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龙头作用。
其他各级各类管理人员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为学生服务的。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个人形象,讲究工作方法,展示人文素
质,具体做到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承诺守信等,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观,起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示范作用。
(三)精心构建校园文化,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如何安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难于处理的问题。这些学生相对来说整体素质欠佳,自我约束能力低,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对于他们来说。校园是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其人文素质养成。因此。高职院校要精心构建校园文化。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1、设计环境设施。校园中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营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能潜移默化地让师生受熏陶、受启发、受教育,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各院校在具体布置上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精心设计出各自的文化特色,其中包含地方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
2、组建学生社团。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主要平台。院校注重引导、强化管理、善于指导,可使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社团一般是自发组织。自愿参加,参加者均是发自内心地想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因此学生会千方百计地使自己融入社团,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诸如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才艺的平台,也是展示自己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做事。拓展自身素质。
3、组织文体活动。院系两级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文体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课堂之外的快乐。诸如读书月、专家讲座、知识大赛、文体比赛等。院系正是通过组织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各种活动来凝聚精神,树立正气,引领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4、开放心理咨询室、图书馆、阅览室和校园网。尽量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自由选择,为学生缓解精神压力、获得精神食粮创造便利条件。同时拓宽人文素质教育渠道。
5、建立院系传统。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合并组建而成,新校区一般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办学层次提升了,不能将原来各学校的文化传统做简单叠加,新的文化传统又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形成的;再加上分校区办学,要建立院系传统就更困难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非常重视院系传统建设,包括院训、院歌、院徽、教风、学风、系风、班风、校园文化等,全力创造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沉淀出带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形成院系传统。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有效途径也不局限于此,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生活方面等各个方面,各院校应该有整体的构想和科学系统的规划。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任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78.
[2]廖鸿灵.再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22.
[3]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社,2007:6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
责任编辑谢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