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古典诗歌教学
2009-10-23李燕琴
李燕琴
摘 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选择对于发挥音乐课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歌历来和音乐结合在一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的诗歌经典,这些诗歌经典作品可以运用在音乐课堂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还能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关键词:音乐教育 古典诗歌 教学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导方向,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在中小学教学中,音乐不仅以其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它易于广泛传播的内容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切实有效的方式。而今学生的生活圈子里流行的通俗歌曲,有一些的格调不高,有些是无病呻吟甚至还有些趣味低下,对学生素质的形成构成危害。因此,乐曲的选择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读音的民族。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到鼎盛时期的唐诗,及至唐以后的宋词、元曲,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经典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国古诗词传世佳作,极具艺术感染力和美学价值,承载着民族精神、人文情怀、道德理念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适于用来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诗歌的发展总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诗原本就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艺术起源上说,诗、歌同源。《毛诗序》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国著名的诗人闻一多也曾指出:“诗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这些都表明:音乐是诗歌的灵魂,诗的发展离不开音乐,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词吟唱的传统,诗歌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性。
合理选择适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情趣的古典诗歌,既为学生所接受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更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那音乐课堂中的古典诗歌教学与语文课中的古典诗歌教学是不是一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语文课中古典诗歌的教学侧重的是透过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它要求对诗歌的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感悟为主。音乐课中的古典诗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的,其教学侧重于能配上乐曲进行吟唱,它也要求对歌词的内容有所了解,以便掌握歌曲的情感,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吟唱为主。
音乐课中的古典诗歌教学又与语文课中的古典诗歌教学又存在着较大的关联:语文课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是音乐课中古典诗歌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不能只欣赏音乐旋律的美,还需要体会到歌词意境的美。同时,音乐课中的古典诗歌教学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背诵古典诗歌。在音乐课中,教师一改语言课堂中对古典诗歌以讲解、分析为主,而以吟唱为主,通过反复的吟唱不仅熟悉了旋律而且也能达到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且由于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也能随之而增加,他们不只学习音乐课堂中的古典诗歌,而且还能在课后找自己喜欢的配乐古典诗歌来学习。如此,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激情也随之激发。
由于年久失传等原因,古典诗歌吟唱的曲调存世的并不多。这给音乐老师利用古典诗歌进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不是说需要我们音乐老师去为每一首古典诗歌谱上乐曲,我们除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曲谱外,(如音乐教材上的《木兰辞》《满江红》等),一些已经在各种媒体中广为传唱较优秀的古诗词歌曲,如梁弘志的《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何占豪的《别亦难》(李商隐),也为同学们所熟悉和钟爱,这些都是我们音乐课堂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音乐与文学是同为动人心弦的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我国诗歌的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筛选,留下许多精品,多了解一些,可以使人精神得到升华,也可以传递爱国情感,若我们能把音乐与诗词这种高雅的艺术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远离那些庸俗不堪的,不知所言的流行歌曲,而且会使学生的欣赏水平慢慢地提高,使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马和高,黄均.《中国古代文学史》[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6月
3.李黄圣.《浅谈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4.何韬.《中学古典诗词音乐教育初探》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人才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