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2009-10-23姜扬
姜 扬
摘 要:学生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稳定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民办高校学生相对于公办高校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使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其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工作 高校管理
民办高校是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本规定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近年来,各地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活跃在教育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工作在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助于民办高校维护学校的稳定,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在社会上的美誉度,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探索有效途径,提高工作实效性,是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实现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目标应做到:
一、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体能锻炼等
1.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基础文明教育抓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知识素质。一方面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了解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注意拓宽知识面,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3.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服务、学生的创业活动、校外联谊活动、及校内的各种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决策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体质。
二、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几个相结合
1.坚持入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新生入学时,不少新学生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态,对专业了解不深,专业思想不牢,对就业前景失去信心,学生思想工作难度较大。我们可根据新生的心理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我们还必须把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工作的全过程。任何一项活动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竞争实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
2.坚持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民办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学生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成才是每个大学生的愿望,学校的教育和人才的成长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工作过程中,我们把社会的需要和个人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工作同求职择业乃至将来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和动力。从而促进了优良班风和良好学风的形成。
3.坚持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为了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各班、团支部以及学生各社团,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结合专业,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把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处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专业知识教育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专业知识除了按教学计划讲授与实践外,学生还可参与科研工作,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调研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它贯穿学生工作的始终,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管理,使学生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是学生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要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把学生个人的前途与社会对人才要求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学生工作思路,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第二条).教计[1993]129号.
2.金汉杰.高校学生管理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戴荣明.素质教育观下的学生工作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1999,(6)
4.顾美玲.中国民办教育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17~18
5.潘懋元.民办高等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9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