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2009-10-23王慧敏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安全教育

王慧敏

摘 要: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1.明确实验目的;2.观察实验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3.协调多种感觉器官,注意实验现象的全面性;4.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5.树立环保意识。

关键词:明确目的 全面有序 现象的全面性 安全教育 环保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课改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初中化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良好途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观察,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良好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历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明确实验目的

现在化学课本设置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实验,而学生无论在教师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的探究实验中,多数只顾“看热闹”,在做完实验之后一无所获,没有观察的重点。因此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初中阶段,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确定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现象,才能有效的观察,有效的学习。

二、观察实验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从而注意分析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稍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要素,实验过程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操作,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在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应该分阶段进行观察分析。首先,先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从而得出石蜡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再用小刀划一下,得出石蜡的质软;将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漂浮着,得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并且难溶于水。第二步,将蜡烛点燃,观察火焰的层次,从而知道蜡烛燃烧的条件,以及火焰的组成。第三步,验证石蜡的燃烧产物,使学生能够分析蜡烛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初步学会了验证二氧化碳和水的简单方法。第四步,吹灭蜡烛,探究白烟的性质。随着实验的深入,学生就能全面有序地观察分析,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如果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全面地观察分析实验,必将导致知识的片面性,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甚至会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导致失败或危险。

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注意实验现象的全面性

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否全面决定着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而关键现象的观察,又绝对不是仅仅靠眼睛来看就行了。在很多实验中,还要借助于视觉、听觉、味觉器官的协作完成。例如:“硫在氧气和空气的燃烧实验”中,我们要用眼睛观察燃烧时火焰的颜色,还要用鼻子闻生成气体的气味,用手去触摸感觉到燃烧时放出热量。在初中化学中,很多实验现象都需要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合作,才能完整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获得全面的感性材料,从而进行正确地分析。

四、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易燃易爆物以及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的确很多。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学校教师因害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实验。因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其实,多数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2.合理使用反例。教师可设计一些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3.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的要求外,加强监督是非常重要的。

4.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我相信教师只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五、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

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因此,我们责无旁贷。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虽然这些我们都在讲,可是这远远还不够。比如:有的学生把废旧电池随手乱扔,把塑料袋随手抛在桌下,随手丢弃口香糖,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1.立足教材,在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教师应准确把握,妥善利用。2.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对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3.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化学教师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抚宁县下庄中学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安全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