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语法课堂活动分析的设计
2009-10-23邹红辉
邹红辉
摘 要:通过实例的数据收集,对五节语法课课堂教学活动及程序特点,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资源的利用,师生活动中角色互换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描述,探讨各类活动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语法教学 课堂研究 课堂活动 组织模式 课堂资源
一、引言
语法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一种语言形式的教学,过去十余年国外对语言形式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阐明了语言形式教学的必要性、界定了形式教学的涵义及类别。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牛津教材中已将语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授课,它的运作情况如何?课堂教学环境有何突破?本文试图从课堂环境下二语习得的角度,拟从四个维度对《牛津英语》语法课堂活动进行分析,即活动类型及程序、活动的组织模式、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关系、活动的资源使用从一个侧面揭示牛津教材语法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特点。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五节牛津教材语法课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中课三节,初中课两节。初中牛津教材的使用比高中牛津教材的使用提早两年,两节初中英语语法课用的是省级优质课评比中的两节优质课(录像光盘)。作为示范课、优质课,毫无疑问,执教者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能够代表当前语法教学的一般趋势,体现一定的成熟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是来自省几所重点中学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详见表1。
本文对五节示范课的光盘录像(共210分钟)进行反复观看,并在此基础上,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进行片段分析。这就是本研究所依赖的基本数据来源。
三、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堂数据,对五节语法课课堂教学活动及程序特点,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资源的利用,师生活动中角色互换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描述,探讨各类活动的分布情况,总结出牛津语法教学的共同特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活动类型及程序
教学活动是为了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任务,既包括教师有组织的安排,设计和预设的各种活动,也包括课堂上的一些即时的交际活动,既有以形式为中心的活动,也有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具体的分析框架如下:
(1)呈现活动(Presentation)
“呈现”的功能是向学生引介新的语言知识(这里指语法),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不同的语境来介绍新的语言知识,比如用实物、动作、图画、简笔画、英语解释、汉语解释等。呈现活动类型主要有演绎式呈现、归纳式呈现、引导发现式呈现。
(2)练习活动
练习是在呈现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的输出性活动,以达到掌握语言形式的目的。练习分为Practice“操练”阶段和Production“运用”阶段,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练习活动类型主要有控制性活动、半控制活动、和活用性活动。
2.活动组织模式
不同的课堂活动需要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语法教学长期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影响较大,课堂组织活动单一,教师“一言堂”现象较普遍。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愿意充当旁观者或单纯的模仿者的,他们需要有自己的舞台。课堂组织模式分为以学生为中心(S-Centered)的个人活动(Individualwork),对子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和以老师为中心(CT-Centered)的全班性活动(Whole-Class work)。基于这样的组织模式去分析牛津译林语法课的课堂组织模式的特点。
(1)全班性活动
老师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是老师“一言堂”,面对全班同学讲解,师生之间没有针对个人的交际成分。例如,老师指导学生们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全班性的问题在全班搜集建议或是面对全班同学介绍语言知识。
(2)个人活动
每个学生在不与别人交流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或老师只要求一个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老师与其他学生只是间接交流。例如,学生独自完成讲义上的语法练习题或老师请个别同学回答问题。
(3)对子活动
由老师安排的学生两两合作完成任务。既包括老师安排的学生对子活动练习,也包括学生对子练习之后反馈的活动。
(4)小组活动
由老师安排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依然是既包括老师安排的学生小组活动练习,也包括学生小组练习之后反馈的活动。
以上四种组织模式的活动方式是不同的,在整个大的师生互动中,互动模式分别如表2讲示。
3.活动中的师生角色关系及其变化
在不同的课堂活动类型和组织模式中,师生各自所承担的课堂角色不同,构成不同的角色关系。本研究欲从师生活动中心的变化,分析语法课堂活动的呈现环节和练习环节教师角色的特点。该研究活动中心的划分如下:
(1)教师为中心的活动
在分析中,那些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与学生的沟通在一分钟以内,归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这种角色关系通常见于呈现活动、控制性练习,以及全班式的组织模式中。
(2)学生为中心的活动
这类活动是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的活动,如个人阅读、小组讨论等。这类活动常见于半控制和交际性活动中,其组织模式一般是学生个人、对子和小组。
(3)师生互动性活动
在分析中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商达到一分钟以上,归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其组织模式可能是全班,也可能是小组或对子。
4.活动中的资源使用
英语课程资源是指“包括教材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有利于发展英语能力的教育资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资源则更加宽泛和多元化。在以人为本和注重课堂教学生成性的今天,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教学情境无疑也被列入了教学资源的范畴。教师的手语、肢体、语言及教师个人的不同经历,也都是可贵的教学资源,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
四、结论
“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框架之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去进行”。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活动的呈现环节和练习环节,体现了语法规则语篇化,教学活动情境化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既体现了语言形式和结构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语言交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Radford,A.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 a Minimalist Approach [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2.宏宴论二语习得中的活动教学[J].内江科技.2006(0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平远县仁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