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2009-10-20王洪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组内小组长成员

薛 华 王洪峰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有效地教学模式,也是开展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捷径。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合理构建小组,优化成员分工。

在学期初调位时,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性别、心理素质、家庭背景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讲座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②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说出小组内得出的答案或结论;③资料员:负责整理查找设计讨论问题的相关资料;④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

二.明确合作关系,改革学习评价。

老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在合作学习中,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评价的重心偏重于大家合作成功与否。在合作学习中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的评价。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

三.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共同进步。

(1)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动作用。每一组设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命,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给予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中下等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例如学习《岳阳楼记》这篇古文的前一周,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显神通,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的吗?你能搜集到有岳阳楼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篇古文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诗中的生字?并要求课内交流时要以中下生优先,这部分学生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对内容有了较大的把握,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加上有优先的机会,交流时,他们率先兴致勃勃地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自己的疑难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它使单调枯燥被动的语言课堂转变为学习者主动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过程,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得以发展。

薛华,王洪峰,教师,现居山东海阳。

猜你喜欢

组内小组长成员
分餐小组长
两只挂钟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最强新成员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我家的新成员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还是不错的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