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宾语”结构的语义分析

2009-10-20葛显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义

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版)中,“考”分别有以下两组义项:

1,老、年纪大,例: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2,死去的父亲,例:百姓如丧考妣。(《孟子·万章上四》)

3,落成,完成,例:考仲子之宫。(《左转·隐公五年》)

4,考察,考核,例:时又大议考课之制,以考内外众官。(《魏书十六·任苏、杜郑苍传》)

5,敲,例: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外篇·天地十二》)

《现代汉语词典》:

1,提出难解的问题让对方回答,例:我被考住了。

2,考试,例:他考上了大学。

3,检查,例:考察,考勤。

4,推求,研究。例:考古,思考。

比较这两组义项可以发现:首先,“考”字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古代汉语中身兼数职,用作形容词,名词和动词。其次,发展到现代,“考”原来的五个义项仅剩一个,即“考察、考核”义。其余四个或消失,如:“落成,完成”;或仅保留语素义,并凝固在古语词中,如:“年纪大,死去的父亲”;或被其它词替代,如“敲”义由“拷”来替代。再次,“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中各项要素的价值都只是因为有其他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①。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使用,“考”在现代汉语中的功能越来越专一,并且已发展为一个典型的动词,作谓语,带宾语,后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动词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与其它词类相比,动词的内部最为复杂,它的组合能力强,大部分词类都可以与动词发生某种结合关系;同时也是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中心。吕叔湘说:“动词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引住”②。动宾结构是汉语里最基本的结构,是动词性结构之一。动宾结构中,宾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非常复杂。既然“考”是一个典型的动词,自然“考”和宾语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语义关系。

一.古汉语中“考+宾语”语义关系

古代汉语中“考+宾语”语义关系是简单的,我们对北京大学语料库进行了查询,并查询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周易》《三国志》《昭明文选》《唐语林》《唐传奇》《夷坚志》《宋史》《清史》,统计出了以下几种类型:

1.考+受事宾语

宾语代表的事物因为动词所发出的动作而受到影响。“考”有考察,考核的意思。

例1、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孟子·公孙丑下十三章》)

例2、职尽规缚,将章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改事,缙绅考六艺。(《三国志·文帝纪》)

例3、于是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同上)

随着科举制度的使用和盛行,通过考试来选拨人才,“考”字也逐渐发展出了“考试”义如:

例4、或欲变经生帖、墨而考大义。(《宋史·志第180选举一》)

例5、试官互考经赋,未必精熟。(《宋史·志第180选举二》)

在我们所收集到的5000条例句中,99%以上属于受事宾语,这也证明了动词宾语的典型类型是受事宾语,受事宾语是动词宾语的原型。

2.考+对象宾语

在我们所收集的5000条例句中,只有一例,即:时又大议考课之制,以考内外众官。(《魏书十六·任苏、杜郑苍传》)。

综上,在古代汉语中,“考”的宾语类型只有两种。可见,古汉语中“考”的宾语类型是简单的。相对于刘桂华的:“古代汉语的语义关系较之现代汉语更为复杂”,③“考”应该算是一个例外。这也与“考”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动词义项单一有关。

二.现代汉语中“考+宾语”的语义类型

现代,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而且考试所波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从小学到大学,从地方到中央。随着“考”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的提高,“考”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变得复杂了。通过对北京大学语料库的查询,我们统计出了以下几种语义类型:

1.考+受事宾语

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并在动作行为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了变化。“考”主要有“考试”的意思,其受事宾语一般是考试的内容。

例1,明天上午考数学,不考语文了。

例2,武举始创于武则天时,要考步射、马射、马枪、负重等,还要考其语言、身材。

“考”常通过后加补语表示对受事的影响。

例3,每年高考,考好了第一门,后面的几门考试也就变得容易了。

例4,今天考砸了语文不说,还忘记了下午考数学的时间。

2.考+对象宾语

对象宾语一般指的是,某种行为向某对象发出。“考”常有检查的含义。在形式上一般可用“对,向,与……相”把名词提到动词的前面。

例1,这种题型可以用来考学生。

例2,看来,考学生(分数)+考家长(财力)等于上大学。

3.考+结果宾语

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是动作产生的结果。

例1,经过这半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在期末考试中考了第一名。

例2,这次数学测验,我只考了80分。

4.考+目的宾语

宾语表示发出动作或者行为的目的。其形式特征是“为……(而)”将目的宾语提到动词前面。根据目的成分实现转换的过程不同,我们可以将这种语义关系分成以下两类:

(1)从不是到是:考研究生,考博士生,考公务员,考个女状元,考大学,考高中

(2)从无到有:考驾照,考医师资格证,考普通话证书,考金碗/银碗/铁腕

其中“考×碗”是2008年的新说法。时下人们把考公务员的人说成是“考碗族”,其中,考中央一级的是考金碗,考省一级的是考银碗,考地方县市一级的为考铁碗。当然这里的“碗”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吃饭工具,而是一种隐喻的说法。其实“金碗”这一说法在古代就已出现(皇帝吃饭的碗)。民间传言,能得金饭碗一生一世无忧也。现在,用“金碗”来比喻国家级公务员这个职位,既表明了物以稀为贵,又暗示了如果你得到了这个“金碗”,不仅生活问题不用愁,而且前途一片光明。从这一例可看出,“考”后也可加抽象宾语,不仅如此,这种抽象宾语还有泛化的趋势。如今,人门把考注册会计师也称为“考金碗”。“考金碗”俨然已成为对那些非常难考,但考到后,待遇优厚,前途无量的目的语的形象概括。

5.考+处所宾语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到的处所,(包括原点,起点,经过处,终点)动作行为及于某处所或在某处所发生。“考”的处所宾语一般是“考”的终点。

例1,今年,我想考北京大学。

例2,我一定考到香港大学,我成绩一向好,而且,我还会继续努力。

6.考+数量宾语

例1,高考只要考两天。

例2,明天我要考三门。

7.考+方式宾语

宾语常指动作进行的方式。可用“用”把名词提到动词前面。

例1,靠软件设计师,只要考笔试,不要考机试。

例2,今后外地导游进闽要考口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考”在现代汉语中的宾语类型明显多于古代汉语,而且,我们预测,随着社会语言交际的需要,“考”的宾语可能还会变化。这表明了“动词+宾语”结构是开放的,动词的宾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使用频率的提高而变化着。其次,通过分析语料,我们发现,“考”所带的各类宾语的样例是有限的,这也充分证明了动词和名词之间是相互选择的,或者说是双向选择的,如:我们一般说“编草帽”,不说“考草帽”,即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可以充当“考”的宾语,或者说,“考”可以选择它后面的宾语。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开幕词.载句型和动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陶红印.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语言研究.2000(3).

[5]刘桂华.古汉语动宾歧义结构的语义辨析.安徽教育学报.1994(2).

[6]孟琮等.动词用法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7]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结构对句法构造的制约.语言研究.1996(1).

[8]储泽祥.处所角色宾语的判定及其典型性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

注解:

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p56

②吕叔湘.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开幕词.载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p43

③刘桂华.古汉语动宾歧义结构的语义辨析.安徽教育学报,1994(2).

葛显娇,女,安徽大学中文系2007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一起来吹牛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