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课堂谁做主

2009-10-20赵薇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件新课程多媒体

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我们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推陈出新,使得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时尚。与时俱进的语文课堂,渐渐呈现出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各路豪杰尽显其能,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风云变幻中,我们瑟瑟发问——我们的课堂谁做主?

一.多媒体异军突起

如今,多媒体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必须肯定,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它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合理运用好它,能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若过分依赖它,滥用它,则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中国石拱桥》课件,罗列了大量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桥的图片,并配以各种文字说明,学生兴趣很浓,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记忆犹新的各种各样华丽的大桥,而对中国石拱桥失去了兴趣,偏离了教学目标。

同时,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整堂课,黑板上无课题、无作者、无板书,甚至于有的教师认为,一堂好课就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的内容越丰富越好,制作得越精美越好,因而有的教师设计课件不是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出发,而是为了凑热闹、图花哨,不管是否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相符,找到的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悉数全用,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另外,教师大多是在备课时制作的课件,无法完全想象学生会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因此无法及时调整、改动课件,但为了更好地展示课件,多数教师便牵着学生走,根据设计好的课件思路组织教学,忽略了“生本”,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更好地发挥。

二.表演秀雄踞一方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由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于是,课堂上的学生表演越来越多。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老师让学生提前制作好各种各样的服装、道具,分配好角色,课堂俨然成了富丽堂皇的宫殿。童话剧的表演倒是惟妙惟肖,学生们个个兴趣浓厚,但对于文本的解读到底起了多少的积极作用?这样费时费力的表演到底价值几何?还需要人们仔细斟酌。

类似的还有很多,如《看云识天气》成了气象研究课,《斑羚飞渡》成了动物世界,《威尼斯商人》成了法庭辩论……更有运用挑战主持人、星光大道、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形式,有音乐、有背景、有配音,整个课堂笑声不断,好不热闹。

这种过分追求活动形式上的热闹,必然淡化对文本中字、词、句、篇的感悟、领会,影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对文本主体的忽略,得不偿失。

三.讨论组硝烟弥漫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如今,这种谈论研究模式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标志。纵观如今的语文课堂,分组、交流、讨论、比较、质疑等等的探究模式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其中的必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究竟在哪里,还没有一个量化标准,师生一味地跟着感觉走,却不问路在何方。

于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先是情绪激昂,热烈争论;接着,浑水摸鱼,聊聊家常;最后,推举个代表,发表意见,完成任务,还得到表扬,何乐不为。这种热闹的课堂总比呆板的坐着听课舒服,所以,学生还是欢迎的,至于效果如何,恐怕大多数学生都懒得关心了。

前面提到表扬,我再多说几句。讨论过后,不管学生答案是什么,都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道理很简单,新课程理念讲求的是外放的思维,不拘泥于答案的唯一性,于是,“好!”、“很好!”、“你真棒!”这些词成了老师的口头禅。这种肤浅且毫无针对性的表扬,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频频出现,且不说老师说得嘴皮麻木,估计学生听得也早没感觉了。

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新理念,新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新教学。我们在开拓创新的同时,还是要坚持把课堂还给课堂,把语文还给语文,毕竟,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主体,语文的疆域语文是主角。课堂需要时尚更需要实在,语文需要外放更需要回归。让我们用一颗缜密的心,想想,我们的课堂谁做主?

赵薇萍,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课件新课程多媒体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